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訪 IJCAI 贊助官張成奇:IJCAI 50 周年的贊助再創新高

專訪 IJCAI 贊助官張成奇:IJCAI 50 周年的贊助再創新高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今年,IJCAI(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議,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將於 8 月 10 日至 16 日在中國澳門隆重召開。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最頂級的國際學術會議之一,IJCAI 的舉辦自然備受矚目。

不過今年的 IJCAI 又顯得那麼的與眾不同:對於全世界的人工智慧研究者而言,今年是 IJCAI 的 50 周年;而對於華人來說,今年還是 IJCAI 與中國結緣的 40 周年,不僅如此,選址澳門舉行、由楊強教授擔任理事會主席,這些元素都巧妙地碰撞在一起,讓 IJCAI 2019 註定成為華人心中最不同凡響的一年。

為了深入了解更多關於「不同凡響」 IJCAI 2019 背後的故事,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首先採訪了 IJCAI 理事會主席(Trustee Chair)楊強教授,他向我們詳細講述了IJCAI 19 要如何突顯 50 周年的「歷史感」和「中國特色」;緊接著我們採訪了當地組織委員會主席(Local Arrangements Committee Chair)鞏志國教授,他給我們分享了「東道主」澳門為 IJCAI 19 所做的努力。現在,我們又採訪到了 IJCAI 組委會中三位華人的最後一位——贊助官(Sponsorship Officer)張成奇教授。

IJCAI 對於張成奇教授的研究生涯來說,更像是一道亮麗色彩的存在:2017 年他作為當地組織委員會主席舉辦的 IJCAI,創造的三項歷史紀錄為華人在 IJCAI 組委會中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增添了光彩,他在贊助過程中所展現的才華更是讓 IJCAI 為他專設了 IJCAI Sponsorship Officer 職位,而當年在 IJCAI 所取得的成績也被張成奇教授本人視作其研究生涯中的一次里程碑。今年,由張成奇教授主導的 IJCAI 2019 贊助工作再次取得新的突破,關於這一成績及其背後凝聚的努力,張成奇教授在本次採訪中都一一道來。

專訪 IJCAI 贊助官張成奇:IJCAI 50 周年的贊助再創新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張成奇教授現任悉尼科技大學(UTS)副校長、傑出教授,澳大利亞人工智慧理事會理事長。同時,他還是澳大利亞計算機學會 Fellow 和 IEEE 計算機學會的高級會員,曾擔任包括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在內的 3 個國際期刊的副編委,並曾擔任 ICDM、KDD、IJCAI 等六個國際會議的大會主席、程序委員會主席和組織委員會主席等職務,並於 2012 年至 2014 年但任澳大利亞基金委專家委員會委員。

張成奇教授從事人工智慧相關研究長達 37 年,並發表了 300 多篇學術論文,其中包括多篇論文發表於「國際人工智慧雜誌(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ournal)」和「IEEE/ACM 學報」等國際高水平的雜誌上,出版了 6 部學術專著和編輯了 16 本學術論文集,根據 2019 年 6 月份 Google Scholar 統計,文章被引用總數接近 14000 次,H-Index 為 47。

IJCAI 50 周年的贊助再創新高!

2017 年,張成奇教授首次負責 IJCAI 贊助工作,在不懈努力下為 IJCAI 17 創造了兩項大會贊助記錄: 第一項紀錄是總贊助額突破 100 萬澳元(相當於 70 萬美元);第二項記錄是成功吸引了 7 個國家的 17 所大學。在張成奇教授看來,第二項記錄在目前世界頂級人工智慧相關會議的贊助史中都可能是史無前例的,並且很難在短時間內被打破。

如果說 2017 年是 IJCAI 贊助史上「破紀錄」的一年,那今年則成為 IJCAI 贊助史上「再創新高」的一年。據張成奇教授透露,今年 IJCAI 的贊助又破了兩項紀錄:第一項紀錄是總贊助額的紀錄,到目前為止,贊助金額已達到 116 萬美元,比 IJCAI 17 增長了 60%;第二項記錄則是單一企業的贊助額紀錄已達 15 萬美元,比 IJCAI 17 單一企業的最高贊助額(4 萬美元)增長了 275%。而這第二項記錄甚至有可能超越了目前所有計算機相關領域頂級國際會議的記錄,這也從側面展現了 IJCAI 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學術會議之一,在企業界所受到的重視在不斷攀升。

「今年是 IJCAI 的 50 周年,同時今年大會更是在中國國門口召開,我自然要竭盡全力來吸引更多的贊助商參與今年的贊助工作。目前,IJCAI 已經獲得了 19 家企業的贊助。憑藉眾多企業的贊助支持,IJCAI 已將今年的註冊費降低到了 2013 年的註冊費水平。同時,我們還會投入更多資金來資助青年學子參加會議,今年的 IJCAI 19 將資助 200 多名青年學者和研究生參會,而明年則計劃增加更多的資助名額。」

企業贈之以桃李,要回之以瓊漿

實際上,IJCAI 17 及 IJCAI 19 的贊助之所以能夠收穫如此豐碩的果實,極大地受益於張成奇教授的一套「待人接物式」的哲學:企業贈之以桃李,要回之以瓊漿。

張成奇教授表示,國際學術會議與贊助商之間的投資與回報應該是平等、互助、平衡的。IJCAI 希望得到贊助商們的贊助,也應儘可能地滿足贊助商們的訴求,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而贊助商主要有兩大訴求:一是宣傳自己的企業形象提升知名度,二是為自己的企業招聘人才提高企業競爭力。對此,IJCAI 一直以來也為贊助商提供了相應的回饋,包括在會議官網掛上贊助企業的 Logo、大會期間為贊助商提供展台以及為贊助商提供一定數量的免費註冊名額。

自張成奇教授 2017 年接手 IJCAI 贊助工作以來,也一直在提議為 IJCAI 的贊助工作引進新舉措,這些提議也得到了 IJCAI 組委會的肯定並落地實施,這些新舉措包括:


  • 第一,IJCAI 不僅在 2017 年延續了自 2015 年設立的 Industry Day,給予贊助商在 Industry Day 演講的機會,還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裡持續延長 Industry Day 的議程時長:從 2017 年的一天增加到 2018 年的兩天,再增加到 2019 年的兩天半。

  • 第二,2017 開始,IJCAI 為贊助商提供了在線招聘廣告平台和在大會現場與專業對口研究生對接的機會。由於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對於專業人才有大量需求,而這個服務則為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和專業人才對接的機會,因此,他們對於這項新舉措都非常感興趣。

  • 第三,2017 年,IJCAI 開始嘗試在會議期間為鉑金及以上級別的贊助商提供答謝午餐的新舉措。IJCAI 舉辦答謝午餐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感謝贊助商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贊助商打造一個交流的平台。

  • 第四,為了回饋長期以來始終如一地贊助 IJCAI 的企業,IJCAI 自 2018 年開始將連續三年的鉑金(或以上級別)贊助商的 Logo 掛到 IJCAI 理事會的官網上。

實際上,這些新舉措的出發點與其說是 IJCAI 在不斷豐富贊助方面的新規則,還不如說是在「變著法子」回報贊助商們,而這,或許也是贊助商們願意一直支持 IJCAI 以及不斷有新企業加入贊助行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 IJCAI 贊助的歷史記錄,看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動態

IJCAI 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頂級學術會議之一,企業界對它的態度某種程度上是與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態勢相一致的。而近些年來,中國企業在 IJCAI 贊助商數量中所佔比重的不斷增加,實際上也反映出了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發生了從「慢」到「快」的轉變。

據張成奇教授統計的 2009 年以來 8 屆 IJCAI 贊助的歷史記錄,在 IJCAI 13 以前,IJCAI 所有的贊助商都是外國企業;而從 IJCAI 13 開始,贊助商中出現了中國企業的身影,此後,中國贊助商的數量更是增長迅速:2013 年到 2019 年,中國贊助企業從 3 家增至 15 家。

對此,張成奇教授也總結道:「從 2017 年開始,中國贊助商在 IJCAI 贊助商總數中就佔有了壓倒性優勢,以至於還有網友在 Twitter 上提問:為什麼 IJCAI 的贊助商大部分都來自於中國?這也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人工智慧研究與應用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加速前進的階段。」

對 IJCAI 的前景展望

對於 IJCAI,張成奇教授一直都有著十分特別的感情和深切的希冀,在本次採訪中,他著重強調了希望 IJCAI 今後能夠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短缺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

「IJCAI 是人工智慧領域歷史最悠久、最有聲望的國際會議,它為世界人工智慧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自不必多言。這幾年來,人工智慧技術逐漸從實驗室走向了實際應用,真正開始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IJCAI 在其五十周年之際,也迎來了人工智慧發展的高潮期,我期待著 IJCAI 在今年以及未來對人工智慧領域產生更加重大的影響,也期待 IJCAI 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蔘會,並能夠積極承擔應對人工智慧領域人才短缺問題及培養領域人才的重任。」

最後,作為一位培養出了 30 多位博士的傑出教授,張成奇教授也從自己的研究經歷出發,給各位年青研究者提出了建議:

  • 首先,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需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一個人在一個方向上堅持 5 年,就有可能到達該領域的前沿;而堅持 10 年,則有可能做出獨創性的科研成果。」

  • 其次,科研工作者也需要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科研工作的團隊協作中,每個人實現的部分成果,集合到一起就可能變成對領域研究有重要貢獻的成果。除非你是做理論研究的,否則單打獨鬥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果的。」 雷鋒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海康威視攜手眾合作夥伴,讓世界看見更多江豚微笑
AI安防浪潮下,究竟需要怎樣強大的一款伺服器?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