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廢太子、重情不痴情……康熙帝治家的經驗與教訓

兩廢太子、重情不痴情……康熙帝治家的經驗與教訓

中國封建王朝的皇帝中,如果從治國和治家兩個方面看,康熙帝是比較出色的一位。康熙帝是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8歲即位,在位62年(1661—1722),享年69歲。關於他的治國,已有諸多論說。這裡依據相關檔案和史料,簡要談談他的治家。康熙的家庭生活有不少令人矚目之處:他12歲大婚,婚姻生活歷時57年半,妻妾數與子女數在清帝中均居首位;他大婚後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嫡母孝惠皇太后共同生活數十年;曾是孝庄侍女的蒙古族女子蘇麻喇姑,是他的特殊家庭成員。

【01】以孝治天下

康熙帝深受儒家倫理思想影響,一生踐行孝道,堪為臣民表率。

康熙8歲時,父親順治皇帝病逝;10歲時,生母病逝。他得以繼承大統,主要得祖母孝庄之力,因此對她的鞠養教誨深懷感激,也將未及給予雙親的回報,一併給了祖母。康熙二十六年(1687)冬,75歲的孝庄太皇太后病重。34歲的康熙率領王公大臣自乾清宮步行至天壇致祭。他跪地祈求上蒼:願以減去自己的壽命作為交換,期望祖母轉危為安。不久,孝庄病逝。康熙因悲傷過度,自此患上高血壓、心臟病等疾患。他不願再經過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寧宮,以免觸景生情。孝惠皇太后宮與慈寧宮毗鄰,他去給皇太后請安時,刻意繞道而往。即便如此,每當從遠處望見慈寧門,便想起祖母,不由得淚流滿面。

嫡母孝惠皇太后只比康熙帝年長13歲。孝庄去世後,凡處理皇室內部事情,康熙都要主動徵詢皇太后的意見。當他步入晚年,與嫡母感情彌深,孝養更隆。自康熙四十九年始,每年夏季,他都奉皇太后赴熱河(今承德)避暑。皇太后抵達時,他不顧自己年邁多病,親率眾皇子及王公大臣,出避暑山莊正門跪迎。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77歲的皇太后去世。康熙對眾臣說:「當此之時,止有孝敬朕之人,並無愛恤朕之人,尊長輩皆已凋謝。此等處,每以無可與言為傷。」(《清聖祖實錄》卷278康熙五十七年三月壬戌)

康熙年幼時,蘇麻喇姑曾為他教授滿文。孝庄故去後,蘇麻喇姑仍住宮內,備受康熙愛戴。康熙四十四年(1705)秋,52歲的康熙正在塞外巡狩。年逾九旬的蘇麻喇姑突患急症,腹痛痢血,不能進食。康熙接到奏報,急令皇子親自負責救護事宜。他知道老人素不服藥,於是叮囑皇子,要想方沒法勸說老人服用藥物。蘇麻喇姑彌留之際,在京所有皇子趕到病榻前,並在她死後集體為其送靈。康熙下令,務必等自己返京後,再為逝者洗身換衣,用嬪禮安葬這位一生未婚的蒙古族老婦人。

【02】重情而不痴情

順治朝後宮,曾發生廢黜皇后事件。雍正即位後,其生母烏雅氏拒受皇太后封號,拒絕遷往皇太后宮居住。乾隆年間,皇后納喇氏因與皇帝反目,自行剪髮,被貶入冷宮,逝後降格以皇貴妃禮葬。清朝前期,只有康熙朝後宮始終較為安寧。

自康熙朝始,後宮典制逐步完備。自皇后至常在,后妃分為8個等級。康熙的妻妾有55位。他雖是位性情中人,但善於以理智控制情感。

十三年(1674)五月,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謚「孝誠」)因難產去世。康熙親自將梓宮送至位於京郊的鞏華城。此後三年內,他前往祭奠80次。十三年至十六年,每逢除夕前一日,他都要去那裡陪伴逝去的皇后。

十七年二月,在後位只有半載的第二位皇后鈕祜祿氏(謚「孝昭」),同樣因難產而死。康熙又親送梓宮至鞏華城。自此至康熙二十年初兩宮靈柩奉安地宮,近三年內,康熙去祭奠過48次。加上此前的80次,前後累計達128次。

二十八年七月,皇貴妃佟佳氏因流產而死。此前,康熙遲遲沒有將她立為皇后,擔心一旦正位中宮,會像前兩位皇后一樣得年不永。而佟佳氏病危之際,康熙才決定冊封她為皇后,但還是未能留住她的生命。康熙親自送梓宮至景陵,並寫下四首輓詩。其二云:「交頤淚灑夕陽紅,徒把愁眉向鏡中。露冷瑤階增寂寞,煙寒碧樹恨西東。」(《聖祖仁皇帝御制文二集》卷44)佟佳氏死時,康熙36歲,自此不再冊立皇后。

康熙朝妃嬪等位號的冊封,大致分三種情況。首重門第。終康熙朝,只有孝昭皇后之妹鈕祜祿氏、孝懿皇后之妹佟佳氏冊封貴妃。二重資歷。康熙朝中後期,一些年少女子相繼入宮,為康熙生兒育女。不過,絕大部分年輕妻妾不曾當朝受封,實際地位在其年長妻妾之下。三重生育皇子。例如,康熙十六年,冊封7位女子為嬪。後來,7嬪中有3人生了皇子,遂晉陞為妃;其他4人或未育,或只生了皇女,仍在嬪位。

康熙帝的妻妾以八旗女子居多,三位皇后均出自滿洲重臣之家。如孝誠皇后赫舍里氏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也有來自江南等地的漢族女子。出自孝莊家鄉科爾沁部的蒙古族妃子只有兩位,均無子女。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婚姻生活中,康熙始終不曾獨寵一人。他的妻妾內沒有受懲降黜者,除去少數人早逝外,大都活到雍正、乾隆年間,其中不少人都很長壽。康熙晚年留下諭旨:他死後,「有子之妃嬪,年老者各隨其子,歸養府邸,年少者暫留宮中。」雍正即位後照此處置。已至暮年的康熙妃嬪相繼離宮,遷往親子府邸居住。去世皇帝留下的嬪妃能夠過上比較自由的生活,享受天倫之樂,這種做法在清朝僅此一例。

【03】慈父與嚴父

康熙共有35子,入皇子排行的24人,皇太子允礽是嫡子。他對眾子的關心無微不至,僅舉數例:

二十四年(1685)六月,康熙出巡塞外。離京不久,接太醫院奏報,得知年幼的四阿哥胤禛染患痢疾。於是立即迴鑾,疾馳一晝夜抵達京城。在他精心療治下,胤禛的病情很快好轉,俟其完全康復,康熙才離京繼續巡狩塞外。

四十七年八月,跟隨康熙在塞外行圍的十八阿哥允祄突然患病,他十分焦慮,日夜將8歲的允祄抱在懷中守護。允祄病情一度好轉,康熙欣喜若狂,在給留京皇子的硃批中寫道:十八阿哥大好,「朕一年老之人,彷彿獲得新生。」(滿文硃批奏摺康熙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胤祉等奏)。隨同行圍的皇太子允礽,對小其27歲而生命垂危的胞弟漠不關心,使康熙無可容忍,父子關係驟然緊張。九月初四日,允祄病逝當天,康熙向隨行諸臣宣布了擬廢斥皇太子的意見。

康熙共有20個女兒,入公主排行的11人。他對女兒的疼愛則是另一種方式。

11位公主中,有8位長大成婚,其中6位下嫁蒙古王公。她們在深宮裡長大,嫁給蒙古王公後,對於草原生活或有種種不適應。康熙既要實行滿蒙聯姻方針,又竭盡所能對遠嫁之女予以關懷愛護。措施之一,是將女兒們的婚期盡量後延,以便使她們能夠對環境變化具有較強的承受力。所以,8位公主的平均婚齡,是19.12歲,同努爾哈赤之女、皇太極之女婚齡相較,分別超出4歲和6歲。

康熙也是一位嚴父,這主要體現在對皇子的教育上。他是清朝皇子教育制度的創立者。

康熙帝諸子四五歲開始讀書,以儒家典籍為主,兼有騎射訓練。皇太子允礽由康熙親自施教。每早必將前一日所學背誦、復講一遍,以求精熟貫通。允礽在暢春園內讀書處,取名「無逸殿」。殿外種植五穀,俾允礽自幼悉知稼穡艱難。皇八子允禩聰明能幹,但漢文書法較差。分府完婚後,奉旨依舊每日寫十幅呈覽。康熙帝親自圈點,以督促他在漢文書法上有所長進。康熙帝要求諸子精通「國語騎射」。皇子們在宮中一律說滿語,同康熙帝之間的奏摺書信,必須用滿文親筆書寫。他們從七八歲始,跟隨康熙帝出巡塞外,參加木蘭秋獮。

培養諸皇子的理政能力,是康熙教子的又一特色。四十二年(1703)後,他離京外出時,必擇皇子留守京師,分為兩班,輪流值守紫禁城與暢春園。在此期間,大臣們除向康熙奏報部院要務,還須同時稟報留守皇子。一旦發現皇子理政有差錯,康熙從不姑息,追查到底。誠親王允祉、雍親王胤禛等,都曾因此受到嚴厲斥責。

【04】兩廢太子

沒有處理好與皇太子允礽的關係,這是康熙在治家中最大的失誤。他在實施嫡長皇位繼承製度過程中兩廢太子,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使然。

天命七年(1622),清太祖努爾哈赤訂立汗位繼承製度,規定由眾貝勒擇賢推選嗣汗。康熙十四年(1675),康熙帝立嫡長子允礽為皇儲,時距清太宗皇太極由諸貝勒推選為嗣汗只有49年,距清朝入關僅31年。康熙朝滿洲王公大臣,大多經歷過關外生活,具有擇賢而立的傳統觀念。他們對於僅憑嫡長子身份獲得儲位的允礽缺乏認同感。此其一。

康熙帝既採用漢制立嫡立長,又沿襲滿洲舊制,重用庶出皇子,使其佐理政務。權勢坐大且無嫡長觀念的諸皇子,必對皇太子心懷不服,雙方產生尖銳矛盾。此其二。

康熙對皇太子允礽過於溺愛,對其驕縱、貪婪等行為極盡包容。可是,一旦發現允礽有結黨行為,便通過餓斃允礽心腹、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等極端手段,警告懲戒允礽。允礽自感儲位難保,愈益貪暴以泄憤,漸至心理失衡。四十七年九月,康熙由塞外返京途中,在極不冷靜的狀態下,聽信不實之言,倉促作出廢皇太子的決定,但旋即後悔。返京後,他先是以允礽被人使用巫術為借口,竭力為允礽開脫。繼而又以查出鎮魘物,允礽得以康復為由,復立其為皇太子。但允礽在朝中早已人心盡失,復立後貪暴如故,遂於五十一年第二次被廢黜。此其三。

兩廢太子開啟了諸皇子之間愈演愈烈的儲位之爭,也使康熙受到極大精神刺激,從此日漸衰老,又因在兩廢太子等問題上消耗大量精力,勢必影響對國家的治理,致使康熙晚期吏治廢弛,貪風日熾。

【05】幾點思考

在家庭生活中,康熙在處理與長輩、妻妾、皇子及眾多女兒的關係時,既有情有義,又不失原則,堪稱表現出色。在他大婚前後,孝庄太皇太后是康熙朝後宮的設計者、掌權者。難能可貴的是,她能夠與時俱進,逐步消除對漢文化的抵觸情緒。康熙七年,清廷建立「孝陵神功聖德碑」,對順治帝重視漢臣、改善滿漢關係的做法重新予以肯定。孝庄吸取兒子順治帝的婚姻教訓,不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孫兒。在為康熙帝擇選皇后時,既以鞏固皇權統治為出發點,也注重其本人意願。她在康熙清除鰲拜集團、平定三藩之亂等重大國事的決策與實施中儘力予以支持但又不幹政。這些做法對康熙朝後宮的穩定和諧起了重要作用,也為康熙較好地處理同其長輩、平輩和晚輩的關係奠定了基礎。

康熙親政後,確立了「崇儒重道」的治國方針。它與「首崇滿洲」一起成為清朝國策,為其後清帝所遵循。他遵從儒家「修齊治平」之說,在治家中以儒家倫理規範為準則,力圖營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氛圍。同時,他能較好地處理滿漢習俗的關係,使兩者互補,為其所用。如對眾皇子的教育,在內容與形式上,都體現出兼容滿漢文化,甚至適量吸收西方文化的特點。

但唯獨與皇儲允礽的關係是一例外。從溺愛、包容、猜忌、廢黜到立而再廢,康熙對皇太子心思用盡。作為中國古代為數不多的傑出帝王之一,他同樣無法擺脫嫡長子皇位繼承製引發的困擾歷代封建帝王的特大難題。廢立皇太子時,他出爾反爾,一意孤行,甚至多次情緒失控,暴露出種種性格弱點。顯然,只有變革嫡長子皇位繼承製度,才有可能避免皇帝與儲君之間的利益衝突,而這一變革又留給歷史諸多難解的謎團。

本文原載於《光明日報》(作者楊珍,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王國維10句話,有境界自成高格
想減肥?來看看古人多會玩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