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曾國藩成事的3個秘笈,適合成長中的每一個年輕人

曾國藩成事的3個秘笈,適合成長中的每一個年輕人

來源:笑薇讀書

01

1811年,曾國藩出生在湖南一個農耕家庭。

5歲時,父親便開始教他讀書,9歲讀完了四書五經。

23歲時,曾國藩進入嶽麓書院學習,同年參加鄉試,考中了舉人。

也是在同年,曾國藩出發趕往京城,準備參加第二年的會試。

曾國藩以為,考過會試就可以做官了。

然而在第二年會試中,信心滿滿的曾國藩卻落榜了,名落孫山。

好在這年是皇太后六十大壽,第二年還有一次會試。

曾國藩重拾信心,在京城住下「復讀」,準備再戰「高考」。

就在曾國藩以為第二年一定會考中時,他又落榜了。

心灰意冷的曾國藩回到住所,翻看了很多科考之外的書籍。

隨後在備考的一年裡,他接觸了很多詩詞古文,慢慢發現,讀書的意義不僅僅是為科考。

在回家途中,曾國藩坐船路過金陵,因對六朝古都慕名而上岸,在書肆里,他看中了一套《二十三史》。

當時身上盤纏已所剩無幾,曾國藩當即決定,把身上的衣服典當,買下那本影響他一生的書籍。

回到家後,曾國藩如獲珍寶,每天閱讀,大開眼界,頓悟了讀書的最終目的,不是科考做官,而是完善自己。

接下來的兩年里,曾國藩足不出戶,埋頭苦讀,終成大器。

終於在書中領悟,讀書是成為更好的自己,此後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身齊家,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02

曾國藩的的一生是不斷做事,也不斷成事的一生。

創辦湘軍、平定太平天國、興辦洋務運動……每一件事都是足以彪炳千秋、記錄史冊的豐功偉績。

毛澤東評價他,"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當代著名作家馮唐在新書《成事》中也坦言:自己讀曾國藩著作最多,受影響最深。

有人說,上天賦予曾國藩的智力和體力,本來只夠他完成一生事業的十分之一,但他最終卻發揮出超過上天賦予的十倍能力。

作為一個資質平平的人,曾國藩究竟是如何成事的?

結合梁啟超編撰的《曾國藩嘉言鈔》,馮唐從現代管理學理論和實踐的角度,用輕鬆幽默、接地氣的方式重新解讀了曾國藩的成事方法論,並告訴我們:成事是一個人一生的修鍊,最重要的是,成事可以學習。

曾國藩身上究竟有哪些成事秘訣值得我們學習?琳小琅總結了以下3點。

03

成事秘笈一:管理自己

1

戒懶戒傲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墮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要成事,首先一定要勤奮,要能吃苦,千萬不可懶惰,否則再有雄心和抱負,一個"懶"字,足以讓一個人一輩子都一事無成。

其次,越是聰明的人,越不能驕傲。聰明人大多自視甚高,但也正因如此,往往會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阻力和壓力,增加成事的難度。

那麼,怎麼樣才能做到戒懶戒驕呢?

答案是:做到"敬"和"恆"。

"敬",即"敬事",也就是認真做事,尊重常識和積累;

"恆",是指有毅力,能堅持。認準了一個方向和目標,就踏踏實實地去努力,時間久了,就會養成勤奮謙虛的品格。

2

專註目標

"凡事皆貴專";"凡言皆眾長者,必其一無所長"。

無論做什麼事情,最難得的品質是專註。明確了目標,就努力鑽研,才能終有所獲。而那些說起來頭頭是道的人,做起來往往一塌糊塗。

一個人想要成事,就要懂得把勁兒往一處使,不能廣撒網,目標過多,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這就好比一個挖水井的人,總是不停地變更目標,挖了一個又一個,但都沒有挖很深,那麼他將永遠都喝不到水。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專註,做事情虎頭蛇尾,很難期望能做成什麼事。

3

提高身體素質

一個人要想成事,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根本。

精力旺盛的人,時間利用率更高,能做成的事情也更多。

曾國藩的身體並不好,30歲有耳鳴,36歲就戴老花鏡,多年勞累導致病痛纏身,正因如此,他多次在書中強調健康的重要性,在平時的生活中,他也一直在身體力行。

古人沒有今天的健身館和眾多的健身設備,他最常用的鍛煉方式就是走路,"行步常勤,筋骨常動"。雖然以曾國藩的地位,出門即有轎抬,但他卻是能走路絕不坐車,多走路,多鍛煉。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要想擁有一個好身體,還是要多健身,少玩手機,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04

成事秘笈二:管理事兒

1

誠心、虛心做事

何為誠心?何又為虛心?

所謂誠心做事,是指做事的目的要單純,是為了達成目標,而非為了名權利等其他的歪心思;

虛心做事,則是指和他人一起做事的時候,心態要平和,不能耍心眼,也不能帶著成見,或者過於固執。

曾國藩認為,抱著兩心做事,不走捷徑,成功的概率反而更大。

反而那些做事情別有企圖、或者總想走捷徑的人,最終往往偏離了初衷,離自己的初心越來越遠。

2

大處高明,小事精明

高明和精明都有智慧的意思,但二者區別很大。

高明指有大局觀,能跳脫出具體事物和人物,看到問題的核心。精明是指實事求是,能夠多方推理,反覆論證,不想當然。

世人精明的多,但高明的少。

曾國藩告誡我們,大局上要高明,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則要精明細緻,不要想當然,拍腦袋決策。

此所謂大處高明,小處精明,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於高明和精明兩個角度反覆做實事,才是成事的捷徑。

3

注重反思總結

"凡專一業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義。"

研究一個領域的學問,做一件事情,既要善於吸取知識,也要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此,才能進步更快。

曾國藩資質不高,卻做成了如此多的事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是一個時刻注重反思、非常務實的人。

曾國藩有記日記的習慣,每天晚上睡覺前,他都要反思一天做了什麼,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要改進,他都會深刻的反思。

正是這種跟自己死磕的精神,曾國藩才得以不斷完善自己,從一個普通人一步步成為聖賢。

05

成事秘笈三:管理團隊

1

重用樸實之人

傳說中,曾國藩是有名的相面大師,發現和培養了大量的一流人才,當時有"湘系文武半天下"的說法,意思是說,天下一半的官員都是出自曾國藩的門下。可見曾國藩確實在識人用人上很有一套。

關於如何挑選人才,曾國藩的原則是:"觀人之道,以樸實廉介為質"。

一個人能不能用,首先,一定要樸實、謙虛、廉潔,滿足這個基本要求才能任用。但他沒說的後半句是,除此之外,還要有一定的特長和本事。

左宗棠雖是曾國藩的門生,但恃才傲物,脾氣火爆,並不把曾國藩放在眼裡,認為他不如自己有才華。

曾國藩不僅不記仇,反而多次舉薦和提拔他,左宗棠的仕途因此一路平步青雲,在曾國藩身邊不到一年,就成為封疆大吏。

2

打造一支有執行力的團隊

一個人要成事,靠自己是不夠的,還要有團隊的力量支持。

為加強團隊管理,曾國藩還專門對下屬提出了兩點要求:一,不睡懶覺;二,不撒謊。

曾國藩一生"尚拙 ",認為"拙可以勝巧","不睡懶覺""不撒謊"看似都是很簡單的要求,但能長期做到的人,一定不簡單。同樣,一個團隊能做到如此,必然是一支高效可靠、充滿戰鬥力的團隊。

關於團隊管理,曾國藩還有句名言,"凡軍事做一節說一節。若欲多說幾層,到後來往往不符。"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一步說一步,實事求是,不要滿嘴跑火車,給員工畫大餅。說得多了最後往往不符,反而在下屬中失去了信任,得不償失。對於今天的領導者來說,同樣值得借鑒。

3

統籌全局

"用兵之道,最忌勢窮力竭"。這句話的重點在於"勢"和"竭"。

"勢"是指全局性和前瞻性。比如,人力物力可以支撐多久?是否有取勝的可能?資金能支持多久?有多少人可用等等。

"力",則是指實戰,團隊的力量和士氣如何?士兵能不能繼續戰鬥?想不想戰鬥?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帶領團隊一定要有統籌全局的眼光和能力,根據整體的情況制定戰略,並適時調整戰術。

06

曾國藩曾說,"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一個人能不能成事,最重要的是第一要有方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毅力。

曾國藩用自己的一生,向我們詮釋了一個普通人,究竟如何通過自我完善達到人生的最高高度。

也正因此,曾國藩的成事方法論值得我們探索和學習。

作為芸芸眾生的我們,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但卻有一顆不甘平庸、渴望成事的心。

然而成事不易,難免遭遇挫折、失敗的打擊,甚至自我懷疑,讀一讀曾國藩和馮唐的這本《成事》,相信你會從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與那些令人頭腦發熱的成功學雞湯相比,你會發現,一個人的努力、堅持、韌勁、自省才是真實的現實,成事的根本。

我想,無論什麼年代,我們可能都需要曾國藩。

作者介紹:笑薇,自媒體人,多平台簽約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愛讀書和寫作,也愛旅遊。

微信公眾號:笑薇讀書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侵必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琳琅智庫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順其自然者,當成大器
楊絳:什麼是好的教育,什麼是好的修養?

TAG:琳琅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