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主動擔當作為 深度協同融合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西農力量

?主動擔當作為 深度協同融合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西農力量

2018年底,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貫徹落實《行動計劃》以及發揮農林優勢服務鄉村振興的有關情況如下:

一是全力推進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始終把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林人才作為立校之本,探索新時代農科人才培養新模式,出台《專業人才培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建立「通專結合、本研貫通、產教融合」的培養新體系,設立「鄉村振興」碩士培養專項,培養了一大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優秀「三農」人才。

二是科技支撐引領實現重要突破。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破解「小麥癌症」條鏽病防治難題;建立旱區農業高效用水技術體系;優質強筋小麥品種「西農979」累計推廣面積過億畝;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建設取得巨大成效,助推陝西綠色版圖向北延伸400公里;選育的「瑞陽」「瑞雪」「秦蜜」「秦脆」等蘋果新品種,助推陝西成為我國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推動蘋果適生區「西進北擴」。

三是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加快推進。探索構建政府推動,以大學為依託,以基層農技力量為骨幹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在全國15個省建立產業試驗示範站27個,示範基地46個,科技示範園100多個,有效破解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難題,被譽為「高校服務社會的一面旗幟」。

四是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研究。成立陝西省鄉村振興產業研究院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組織3000餘名師生深入西部7省區48147個行政村開展鄉村振興調研,形成《西北鄉村類型與特徵調查報告》,為國家及區域鄉村振興規劃設計提供基礎支持和數據支撐。在陝西韓城市開展鄉村振興整體發展規劃編製,為整縣域試點示範打造樣板。

五是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大力開展科技扶貧,實現了省內56個國定貧困縣區農業科技服務全覆蓋,在鎮巴、城固、紫陽等深度貧困縣布局建設10個產學研一體化的扶貧示範推廣基地。探索「三團一隊」扶貧工作新模式,推動扶貧工作由「點上做亮」延伸到「面上做好」。依託中組部在學校設立的全國農業農村幹部培訓基地以及學校農民發展學院、試驗示範基地,形成立足西部、輻射全國的教育培訓新格局,年均培訓7.8萬餘人次。開創整縣域定點扶貧工作新局面,助力合陽縣實現脫貧摘帽。2018年,學校定點扶貧工作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考核為「好」的100家單位之一,也是教育部直屬的考核為「好」的14所高校之一。

六是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學校創建的「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在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建立海外現代農業示範園4個,海外人才培養基地3個,建成「糧油產業科技創新基地」,推動絲路沿線國家的廣泛合作及學校科技成果的輻射推廣。

下一步,學校將繼續落實教育部《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堅持做好「頂天立地國際化」三篇大文章,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是推進農業學科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具有農科特色「大國三農」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以及交叉融合、複合貫通的新農科知識體系。開展協同育人,推進實踐教學項目化改革,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配置到產教融合平台上,配置到產業示範基地中,根植於鄉村振興的土壤里。

二是加快一流農業大學建設。做強做大優勢學科,加快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建設特色鮮明的學科群,切實履行好服務保障糧食安全、生態文明、人類健康和鄉村振興四大學科使命,為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做實做強「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深化高水平國際合作,讓科技成果在絲路沿線國家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三是加強機制體制創新。充分發揮人才和科技優勢,助力深度貧困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推動按縣域、鄉域建設鄉村振興示範樣板,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可複製可借鑒的新模式。打通科技推廣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合作交流的連接通道,以高水平科研支撐高質量科技推廣,以高質量科技推廣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應用。

四是積極開展未來農業研究。籌劃建設未來農業研究院,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農業科學前沿,設立前沿與交叉學科專項,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開展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攻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提供「西農智慧」,貢獻「西農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堅定不移深化市校合作 高質量打造湖州鄉村振興戰略示範區
百年「五四」——青春與迷茫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