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康熙說官員太清廉不好 還鼓勵他們適當貪污?
《清史故事》275
在今天的文章開始之前,我們先來腦洞大開探討一個問題:假如穿越回清朝當官,總體上來說,在哪個皇帝手下幹活最幸福?
首先,如果在清中葉以後,清朝國力已經開始衰落時當官,肯定是不太幸福的。朝廷就好比一個超大型企業,如果企業開始走下坡路了,那裡面員工的幸福感肯定不強,往往是工資福利不見漲,責任義務卻在加重。如果遇上不靠譜的老闆,還會遭到剝削壓榨來滿足老闆私慾。比如清末時慈禧太后經常讓官員給她進貢和捐款,便是明證。
在乾隆盛世當官是否幸福呢?的確乾隆朝經濟發展不錯,乾隆皇帝對吏治也相對寬鬆,在那時候當官可以撈不少油水。可是乾隆自己也是個花錢大戶,一會要打仗,一會要出巡。錢從哪裡來?國庫的錢花完以後,乾隆與和珅特設了「議罪銀」制度,規定官員可以花錢贖罪。許多官員撈的錢大頭都上供給了乾隆與和珅,被這對君臣割了韭菜。
給雍正皇帝打工則更慘。雍正本身是個工作狂,對待群臣也是嚴厲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在雍正朝當官只能拼了命地幹活,來完成雍正不停下達的考核指標。只有在康熙皇帝手下當官,才算是幸福感相對比較高的。
我們之前講到,康熙廟號為「聖祖」,謚號為「仁皇帝」。其中廟號聖祖指的是康熙的功績,有鞏固大清基業的再造之功;而謚號仁則指的是康熙的性格,慈民愛物,馭下寬仁。
在這種性格影響下,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基本鞏固了清朝統治後,沒有繼續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而是以民生為念,執行與民休息,滋養人丁的仁政,大力發展經濟。除了對百姓以外,康熙對待手下的官員,也是格外的寬容。
比如有一次談到地方治安問題,官員在康熙面前表決心一定會嚴肅治理,康熙卻表示不用太過苛求:
「江蘇巡撫鄭端陛辭。上曰:江蘇地方繁華,人心不古,鄉紳不奉法者多。鄭端奏曰:若鄉紳肆行無忌,自犯科條,臣惟有執法而已。上曰:爾只須公爾忘私,亦不必吹毛求疵,在地方務以安靜為善。」
康熙建議鄭端不要吹毛求疵,一方面是盡量減少擾民,另一方面也是他所提倡的一種工作方法,只要大的方向正確,在細節上就不必過於求全責備,要給下邊官員留有靈活開展工作的餘地。如果凡事都用盡全力,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基層官員的反感,而且缺少轉圜餘地,工作效果不一定好,還有可能導致欺下瞞上的形式主義出現。
所以在康熙皇帝手下當官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領導的考核要求不高,工作壓力不會太大。
除了不苛求下邊官員的工作業績外,康熙皇帝對官員們經濟上的問題,也是睜隻眼閉隻眼,對貪腐行為採取默許態度。雖然這不符合我們所倡導的價值觀,但對當時的官員而言,有如此寬鬆的政治環境,卻也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一項「福利」。
康熙對官員的貪腐行為放縱到什麼地步呢?甚至有潔身自好的清官來覲見,康熙都勸他們不要太過死板,還「鼓勵」他們適當貪污:
「朕昨召陳瑸入見,細察其舉動言語,實系清官。……朕面諭陳瑸云:爾為巡撫,與為司道等官不同,若貪財好利,誠為非理;但應得之物,亦宜取為賞兵之需。身為封疆大吏,而室中蕭然無一物可以與人,亦非大臣所宜。夫弟謂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豈真一無所取?不過不肯與人,到後日仍是自肥耳。」
康熙這番話表達了幾層意思:
第一,巡撫是一省的首長、封疆大吏,不像司道這些基層地方官員,貪財好利是不對的。反過來說,如果是基層地方官員貪財好利,那就可以接受。
第二,封疆大吏雖然不能貪財好利,但也不能完全兩袖清風,該貪的時候就得貪。完全不貪污納賄的大臣,沒東西拿來送人搞關係,也做不好這個位置,那也不算是個好官。
第三,康熙還有一種非常固執的偏見,認為絕對不貪污的人是不存在的,那種表面上分文不取的人,說不定背後偷偷貪了多少錢。假如讓康熙來評判明代著名的清官海瑞,也必然會認為他不算一個好的官員。
康熙對官員採取如此寬容的態度,既有客觀上的原因,也有主觀上的因素。
客觀來看,明清易代之際,百姓經歷了太多的兵荒馬亂,康熙早年又對三藩用兵,已經竭盡民力,此時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任務,乃是休養生息。因此,康熙不希望地方官員們耗費民力財力,競相去搞什麼政績工程,只有保持地方和平穩定,才是整個朝廷的工作重心。底下的官員有貪腐行為,康熙認為這是維持地方穩定所需付出的一點代價,是相對次要的。
另一方面,在康熙一朝,還沒有像後來一樣設立軍機處加強皇權,宗室、旗主們仍擁有較大的議政權力,康熙需要對各方勢力進行平衡。對官員寬容,事實上也是康熙對他們的一種拉攏策略。
而在主觀上,康熙本人比較崇尚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也曾公開向群臣表示,「治天下之道、以寬為本。」此外,康熙還強調地方督撫辦事,「當於大者體察,不可刻意苛求。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這既是康熙對地方大臣提出的工作要求,同時他自己也是秉承這一理念來治國、治民、治官。
康熙以寬為本的治國方略,的確為清朝從戰爭創傷中恢復國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其對待官員的寬縱態度,實為用力過猛,到後面逐漸失控,留下了不少後遺症。
首先,康熙在位時經歷了幾十年的和平發展,承平日久下,官員們的惰性越來越重,熱衷於夤緣攀附,因循疲玩,行政效率也越來越低下。另外,康熙認為官員不貪污就辦不好事的錯誤想法,以及多次公開「鼓勵」官員貪污的舉動,讓當時的官場形成了非常不好的風氣。上下官員明目張胆地貪腐,甚至肆意侵吞國家財產,導致康熙末年時一度形成了全國各地財政虧空的危機。
到後來雍正皇帝登基,一反康熙以寬仁治國的做法,上來便採取嚴厲手段整飭財政和吏治,一掃康熙末年遲暮腐敗的官場風氣,算是對康熙晚年犯下的這項失誤進行了糾正。
參考資料:《清實錄康熙朝實錄》《清史稿·聖祖本紀》等
※和珅貪污其實罪不至死 他的這一舉動 才讓嘉慶起了殺心
※讓康熙頭疼了幾十年的世紀難題 雍正是如何解決的?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