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籍今讀」之宋紹熙余仁仲萬卷堂家塾刻本《禮記》

「古籍今讀」之宋紹熙余仁仲萬卷堂家塾刻本《禮記》

「寸紙寸金」的宋建刻本,

宋代刻印技藝的經典之作,

刻書世家建安余氏的代表作。

——宋紹熙余仁仲萬卷堂

家塾刻本《禮記》

家塾刻本《禮記》

宋代,是中國雕版印刷業最發達的時代,那個時候基本在全國各地都能刻印書籍。

但是因為各地的地理條件、人文條件各有不同,刻印技術的發展程度和繁榮程度也各有不同,因此在當時也形成了四川、浙江、福建也就是蜀、浙、建等幾大著名的刻印中心。

我們今天要一起賞讀的古籍,藏於上海圖書館的宋建刻本——《禮記》,就是南宋紹熙年間由建安余仁仲所刻印的「萬卷堂家塾刻本」。

「余仁仲」是著名的「建安余氏」的家族成員。「建安余氏」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坊肆刻書家族,他們世代居住在福建建安縣崇化坊書坊鎮,從北宋至明代累世從事雕版印刷事業。

在余氏傳世的宋刻本中,「余仁仲萬卷堂」最為有名。

我們今天要欣賞的這部《禮記》就是余仁仲的代表作。

《禮記》據傳是由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和他們的學生所作,主要記載的是先秦的禮制,是體現儒家思想的經典書籍。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一窺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美學思想等等。

當然,這本書的思想也隨著孔門世代相傳,到了西漢傳至禮學家戴德和他的從子戴聖,形成了「大小戴之學」。

在東漢末年,儒家學者鄭玄編注《小戴禮記》,從此小戴之學逐漸興盛,而大戴之學卻逐漸式微。

唐朝以後,隨著科舉考試的推廣,鄭玄所注的《小戴禮記》也獲得了更廣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我們今天欣賞的這部宋刻本《禮記》是小戴之學的代表。

書頁中的字跡流暢優美,紙墨更是精良無比。而且在每卷之後都經、注、音義的字數等,還有「余氏刊於萬卷堂」、「余仁仲刊於家塾」、「仁仲比校訖」等字樣。

那麼這部《禮記》在中國刻書史上有什麼重要意義呢?

郭立暄採訪視頻

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

我們說這部《禮記》是刻書家余仁仲刻於宋代紹熙年間。

但書中其實並沒有落款點明刻書的時間,那我們怎麼確認它是宋代紹熙年間刊刻的呢?

原來,在現存的余仁仲所刻《春秋公羊經傳解詁》中,有「紹熙二年」的刻書識語,而且書本字體與此本《禮記》風格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也就可以知道這部《禮記》也刻在紹熙初年。

其實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也藏有一部由余仁仲刻印的《禮記》,二者是同出一版,但是仔細對比,會發現有個別文字有所差別。

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郭立暄採訪視頻

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

上海圖書館的《禮記》藏本為初印本,其中有多處錯別字;而國家圖書館的藏本為後印本,已經把之前的錯別字訂正了。

而且有學者研究發現,余仁仲所刻印的其他古籍如《春秋公羊經傳解詁》《春秋穀梁傳》等,同樣也有初印和後印的區別,在後印版本中同樣做了訂正。

由此也能看出余仁仲作為刻書家,不但具備專業素養和責任心,也對內容系列有成熟的規劃,這使得他刻印的書本兼具形式和內容的雙重價值。

也正是因為歷代前輩的這種嚴謹態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瑰寶才得以在時代流轉中不失本色。

而且直到現在,《禮記》中的優秀思想仍然發揮著重要的教化作用。

比如當代中國很多大學都喜歡借用《禮記》中的一些名言警句來當作校訓。

廈門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河南大學校訓是:「明德新民,止於至善」。

這其中的「止於至善」四個字就來自於《禮記·大學》篇,指的就是一種趨於完美的卓越追求。

大概古人在刻印書籍時,也是秉承著「止於至善」的端謹的態度,才做得出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優秀作品,讓千百年後的我們依舊讚嘆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宋炳軍:風雨過雲樓
唐代懷素草書《食魚帖》流拍二十多年至今未見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