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代攝影大師布列松背後的女人,不借丈夫的光環成名,逝世後才逐漸被人知曉

一代攝影大師布列松背後的女人,不借丈夫的光環成名,逝世後才逐漸被人知曉

【馬丁·弗蘭克】

歲月會把浮華的顏色洗去,只留下黑白的經典。

提到著名的街頭攝影大師,

人們往往第一個會想到布列松,

他在1952年提出的

「決定性瞬間」攝影美學觀念,

迄今還影響著眾多攝影工作者。

殊不知,

作為同樣卓越的街頭瞬間捕捉者,

布列松的第二任妻子馬丁·弗蘭克

卻因為太過低調而往往被人忽略。

作為瑪格南少有的女性成員之一,

馬丁·弗蘭克以她獨特的

氣質和女性的敏感,

為瑪格南的攝影哲學,

注入了人文主義的氣息。

或許是受到了丈夫的影響,

馬丁·弗蘭克的黑白照片,

不管是豐富多彩的孩子活動畫面,

街頭的狂歡、激情的景觀、

還是令人驚訝的實驗性作品,

無一不充滿了對生活的樂觀情趣。

縱觀攝影史,

一些優秀的女性攝影家,

往往被男性攝影家的光芒所掩藏。

只有等到若干年以後,

這些優秀的女性才得以脫穎而出,

在攝影史上留下了一聲感慨的喟嘆。

馬丁·弗蘭克也許就是其中的一位。

1938年,

馬丁·弗蘭克生於比利時安特衛普,

父親是當地一名銀行家。

二戰爆發時,全家人向美國遷移,

先是生活在長島,然後是亞利桑那。

矗立的岩石,乾涸的河床,

幾乎與世隔絕的偶爾出現的小花……

這些或許在常人眼裡荒寂的景象,

卻給弗蘭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懷揣著對生活的憧憬與追求,

即便海枯石爛也能變得詩意起來。

所以當弗蘭克日後用鏡頭

聚焦於邊緣生活中的人物、

或者那些被隔絕的空間時,

總能一次又一次將我們,

帶回到令人感動的畫面。

遠離家鄉老人柔情的肖像……

她的作品揭示出人類的憐憫、

同情以及好奇,

同時保留著一種經典的純真的原創,

將極致的黑白光影呈現在世人眼中。

黑白攝影更能與被攝對象之間,

保持一定的距離,過於真實的色彩,

反而會變得庸俗,影響她的經典風格。

人的一生,

又何嘗不是黑與白的變奏曲。

當你從一片漆黑中掙扎著來到人世,

看到第一道光時,

黑與白便在你的生命里留下記憶。

我生性靦腆,

然而攝影正是一種表達自我的合適方式,

可以不用交談告訴人們發生了什麼。」

正是這樣的靦腆所帶來的內心的敏感,

讓弗蘭克有能力以細微而寧靜的方式,

揭示肖像的內在魅力。

並在5年後嫁給了這位

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

婚後這對夫妻的生活,

一直被藝術家和攝影家所包圍,

包括瑪格南圖片社的諸多成員。

曾經一起到前蘇聯旅行和拍攝之外,

他們從未在一起拍攝,

只是始終分享各自的作品。

亨利(布列松)始終同時批評和鼓勵,

以溫暖的熱情支持我成為一個攝影家。

弗蘭克說道。

就一直拒絕各種商業的利益誘惑,

甚至取消了第一個展覽。

因為她不想借丈夫的光環而成名,

以至於人們對這樣一位女性攝影天才知之甚少。

但在真正的職業攝影圈裡,

她仍擁有極高的地位。

很多人甚至會把她,

和布列松放在一起作比較。

他是妻子的仰慕者,

但弗蘭克本人卻認為,

任何將她和布列松相提並論的說法,

都是荒謬的。

這份謙遜令人敬佩。

以及理性又不失人情味的攝影風格,

都讓弗蘭克的攝影作品,

在那個時代顯得個性鮮明。

似乎更願意把時間花在P圖上,

而正因弗蘭克對尋找美好事物的堅持,

才使得她的作品有著透徹人心的靈魂捕捉。

只讓人物與場景本身的細節,

去詮釋事物的本質。

她的作品似乎總是有,

讓時間靜止般的魔力。

戴著黑色邊框的老花鏡,

回憶往事的時候,

歲月會把浮華的顏色洗去,

只留下黑白的經典。

弗蘭克在家中逝世,

享年74歲。

其實,何必羨慕赤橙青藍,

黑與白可彰顯一切人生色彩。

白是原則,黑是厚重。

用意識、形態和符號講述自己的生活,

這就是馬丁·弗蘭克想要告訴我們的故事。

機構合作、廣告刊登、項目合作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星球 的精彩文章:

豆瓣評分8.9!殘疾女孩用畫筆收穫真愛,畫作連美國前總統都寫信求購

TAG:文藝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