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農人曆書》對於當時的社會有何積極的影響?

《農人曆書》對於當時的社會有何積極的影響?

呂海峰

話說,《農人曆書》系一部由蘇美爾文書寫的古代巴比倫的力作。如果說時間的話,那可真是非常久遠了,它寫於公元1800多年以前。那麼,為什麼說它是「力作」呢?它對於當時的社會有什麼積極的影響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這部書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灌溉。因為在當時,無論世界上哪個地方都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灌溉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今天我們的企業生產離不開電一樣。當然,對於當時的巴比倫社會人工灌溉也還是一種非常原始、非常簡陋的灌溉。比如,當時的人們往往只會利用天然的河流灌溉,然後,再加以小堤壩予以引導。或者是在河邊決口處引水漫淹,再頂多挖上幾公里的溝渠。當然,這一些小工程也都是幾個大的家族可以獨立完成的。並不像後來社會中出現的那些比較複雜的水利工程那樣,必須還得由中央國家集權機構才可以完成。

其次,這部書講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如何種植大麥。同時,通過這部書非常單一地講述了如何種植大麥?我們不難發現,在當時的巴比倫古王國,棗樹和椰子樹等經濟作物幾乎還沒有,有的就是農作物——大麥。當然,如果我們將這一點同1000年之後希臘詩人希西羅德的《田攻農村》相對比的話,就會不難發現,古巴比倫時期同古希臘時期相比還是屬於一種自給自足的一種狀態。如果,再和古羅馬的《農業志》相比,那就更是相差甚遠。因為人家古羅馬當時已經能夠將農產品實現商品化了。而在《農人曆書》的描寫當中,古巴比倫的商品經濟幾乎就等於沒有。

因為商品經濟的發展主要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主要依賴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雖然當時的古巴比倫王國在青銅器的製造方面已經處於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但是,他們的工具和生產效率卻始終不高。而且,依據《農人曆書》的記載,那時候人們把一些農業經驗還稱之為「神」,並把日常祈禱作為了生產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當然,無論如何,由於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這一部書還有很大的缺陷,但是,正是隨著它的橫空出世,才讓巴比倫的文明更加前進了一步。至少它讓一些成熟的農業經驗得到了有效的傳播。同時,還教會了人們要「節儉過日」。比如,這部書在談到收穫時,就明確說道,「農人們一定要把掉落在地上的每一粒麥穗都撿起來,然後,烤給孩子們吃。」

總之,《農人曆書》對於當時的社會有何積極的影響?影響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農業方面的影響。(呂海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呂海峰 的精彩文章:

土地私有製為什麼會成為埃及國王統治的有效手段?
英國皇家學會門前為什麼還雕塑著一條鱷魚?

TAG:呂海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