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新鮮血液、創新動力,關於華為ICT大賽

新鮮血液、創新動力,關於華為ICT大賽

本文作者 劉一冰

01

歡快的笑聲,持續的掌聲……

獲獎的同學在舞台上,滿臉的青春自信——你們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未來是你們的。

多年後,事業有成的你們回想過往,或許方知這一刻,對於自己人生道路的影響和意義。

此刻,是「2019華為中國區大學生ICT大賽決賽頒獎典禮」。

新鮮血液、創新動力,關於華為ICT大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2

談到「華為大學生ICT大賽」,還要從「華為ICT學院」說起。

華為在2013年就發布了校企合作計劃,與高校共建「華為ICT學院」。如今,華為已經與全球50多個國家的600多家院校展開合作,每年共同培養超過45000多名學生。這其中,國內已經建立了近300家「華為ICT學院」,以及40多所「創新人才中心」,每年培養學生超過2萬人。

簡而言之,「華為ICT學院」的課程,是將最新的ICT技術及應用融入到教學中,以實踐案例與項目為主,通過線上線下的學習以及實際操作,彌補高校缺少實際工程項目經驗的短板,大大加強了產業與教育的結合。

「華為大學生ICT大賽」也隨之而來,通過比賽來進一步考察、檢驗學生們的學習效果,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發展。同樣,大賽內容也與當今前沿技術結合緊密,體現了產業的趨勢和技術的發展方向。

2015年舉辦了第一屆「華為大學生ICT大賽」,儘管歷史並不長,但作為一項年度賽事,其規模和影響力逐年提升,而今已是高校及大學生們的「熱寵」。

再次強調,「華為大學生ICT大賽」是一項全球性的賽事,遍及世界50多個國家。

03

通過在「華為ICT學院」的學習,以及「華為大學生ICT大賽」的比拼,學生們受益良多,這對他們的學業和知識積累,以及未來步入職場,都有著巨大的幫助,甚至是決定作用。 筆者隨機採訪了幾位進入了此次決賽的同學。

「我們學校的華為ICT學院,今年三月份剛成立。」一位正在念大三的計算機專業女同學,接觸華為的時間很短,但經過華為專家老師的授課,線上線下的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學習,以及項目答辯,連闖初賽、複賽,並地打入決賽。

「華為這些年的發展越來越好,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想像,身邊很多同學都對華為大為讚賞。」談到未來,她表示要繼續讀研,「自己很喜歡技術,要多學習一些項目和實操經驗,將來工作時學以致用。」

另一位電子工程專業的男同學,也正在讀大三,學校成立了「華為創新人才中心」。在學習和比賽中,「使用華為提供的資源,如物聯網開發板、華為雲、人工智慧雲等,自己都很熟悉。」

這位「想拿個大獎,證明自己」的同學,對於日後的打算很樂觀,「讀研之後在ICT行業就業,技術發展很快,除了自己的專業,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嵌入式系統,很多都想去嘗試。」

新鮮血液、創新動力,關於華為ICT大賽

2019華為中國區大學生ICT大賽全體合影

04

學生們是直接的受益者,校方同樣參與踴躍、樂見其成。

華為在高職院校設立的第一家「ICT學院」,即落戶於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其副校長馬曉明介紹,針對高職學生的知識水準和結構,雙方一同探討並制定出相適應的課程和學習方案。「我們的老師經常到華為接受培訓,與華為一起構建出分類分層的課程系統,傳授給學生們。」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就業市場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其實學校很難完全把握。」而華為這樣的企業對於技術發展的認知,遠勝於我們。通過與華為的合作,我們走出了一條新型的培養企業需求人才的道路。」

不僅是課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還承接有「華為認證」的培訓工作。「華為認證不僅僅是一個證書,按我們的理解,這更是一種企業用人的標準。很明顯,是否拿到證書,在就業時的待遇就有差別。」

與華為的密切合作,已經成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學體系,其成果還獲得了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獎的特等獎。

「教學要緊跟產業發展,培養出的人才才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馬曉明為此強調,「與企業合作,對於職業教育而言,是必須堅持的基本辦學模式。」

05

「百年名校」上海交通大學,在其「雙創示範基地」的建設中,與華為的合作不斷加深——公開課、講座、訓練營以及後續的師資培訓、學分課程等,已經逐漸形成體系。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創新中心副主任仝月榮介紹,與華為聯合開展的講座及課程,受到了學生們的追捧,名額一經放出就一搶而空。

「他們可以看到當前市場正在發生,以及企業正在做的事情,了解到ICT行業的發展現狀,大大激發了學習熱情。」

06

東莞理工學院,與華為松山湖基地只有一路之隔,雙方自2013年就共建了ICT學院。這對「鄰居」兼「老友」的合作,一直很深入、順暢。

「六年多來,我們受益太多。」東莞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成洪波,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

一是牽引。華為是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代表著這個行業技術創新的方向。高校培養人才同樣需要著眼於創新技術,「華為在ICT以及相關聯的生態系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方向上的牽引。」

二是支撐。「比如在知識體系的迭代、師資隊伍、教材、設備等諸多方面,華為都給予我們大量的支撐。」

三是推動。例如華為的認證體系很專業、完善,為檢驗人才培養的實際成效,提供了一個很客觀的標準。如今,東莞理工學院有多個專業,將華為認證與專業課程相結合。 另外,「培養知行合一的時代型人才,我們在華為的企業文化中也得到很多養分。」

「前面有牽引,中間是支撐,後邊有推動」——成洪波的總結很形象,也極其到位。

07

「我們認為華為做了很多事情,也非常有成效。」

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執行秘書長張龍,對華為工作的評價,用詞「低調」。

「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由工信部和教育部共同成立,其宗旨即是「對接企業和高校」。華為的人才培養及建設工作,一直得到聯盟的大力支持。

「華為大學生ICT大賽」的意義,不僅在於賽事本身。作為大賽的指導單位,聯盟對其管理的賽事,有著更宏觀的審視。

首先,競賽的數據分析對於行政部門而言,是了解人才培養現狀的「晴雨表」,「我們要用實際的數據,來考察、分析當前人才培養的發展形勢」。

其次「給高校看」,這些數據可以從一個側面,相對客觀地反映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還有,數據和指標可以給「用人企業看」,企業如今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具備哪些技能和資質,大賽的優勝者會是企業遴選的優先考慮。

08

一邊是學無止境,一邊是技術日新月異,當教育遇上科技,註定是「此愛綿綿無絕期」。

今年三月,華為將AI融入其一貫堅持的「平台+生態」戰略,升級成「平台+AI+生態」。AI正在全方位地改變著這個世界,教育行業又豈能怠慢這項「創新技術」?

為此,華為正在圍繞人工智慧的人才培養和生態建設,而加大投入。華為EBG中國區培訓與認證部部長張馳,介紹了華為未來三年內的落地目標,即「華為ICT學院」的「創智計劃」——聯合各高校開發不少於10門人工智慧精品課程,啟動不少於50個產學合作項目,培養不少於100名高校人工智慧教師,培訓不少於10000名具有華為人工智慧工程師認證的學生。

「華為將從課程建設、產學合作、師資培養、學生認證等四個方面,支持國內高校開展人工智慧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

09

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持續向ICT領域輸送人才,華為與高校之間的「校企聯合」模式,已經證明是一條成功之路。

「構建起人才生態鏈條,持續為產業和生態發展提供新鮮血液和創新動力」,這樣利國利民利業的大好事,華為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華為的努力與成效,盡在ICT從業者的眼中、莘莘學子的心中。

新鮮血液、創新動力,關於華為ICT大賽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華為生態大學校長 楊文池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華為生態大學校長楊文池,在大賽閉幕式上再次指出——華為將持續進行人才生態建設的投入,與政府、高校、組織、夥伴一起,在「面向未來的ICT人才」培養領域持續貢獻力量,希望讓生態大學真正成為中國數字化轉型的人才引擎。

濕熱的深圳,細雨翻飛。這一屆的「華為中國區大學生ICT大賽」,已圓滿落幕,每一位參賽同學都是勝利者。

明年我們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168企業級 的精彩文章:

使用公共WiFi?您的數據很容易被黑客攻擊!
解決雲中災難恢復其實只需三個步驟!

TAG:IT168企業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