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從半夏秫米湯中領悟天地陰陽之道

從半夏秫米湯中領悟天地陰陽之道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私信回復:中醫,即可加入中醫學習會

本文從半夏秫米湯引發陰陽相合的思考,作者關於失眠的論述與宋老師的學術觀點不謀而合,謹以此文,獻讀者賞析點評。

《靈樞·邪客篇》云:「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蹻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治之奈何?曰: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卧立至,此所謂決瀆壅塞,經絡大通,陰陽和得者也」。

又《素問·逆調論篇》云:「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經》曰『胃不和則卧不安』,此之謂也」。

本人初學《內經》時,不解半夏秫米湯和陰陽之意,以為只能與「胃不和則卧不安」之論相應。臨症以來,察驗於病者之證,留意於各家之說,回味經論,甚覺二者似有關聯。

更加近年來自身常患不寐,兼見五心煩熱,心悸,多夢,耳鳴,脈細數,舌體略胖有齒痕,質偏淡,舌尖略紅,苔白根膩。多次就醫,均以陰虛論治,以益陰潛陽之劑投之罔效,反增便溏、納減等症。自知脾胃欠調,欲以半夏秫米湯一試,醫者謂半夏溫燥傷陰,不予處方。後自擬制半夏數克,以米湯煎服,頗覺有效。

雖未宗《內經》法服用,但從半夏辛溫和胃降逆,想到生薑亦為辛溫和胃散寒降逆之葯,乃備生薑一塊放於床邊,每於不能入睡時,將生薑嚼吞少許,稍感胃中和暢,少頃即寐。

按:本人外現陰虛之象,又有中焦虛寒濕阻之徵,此實為陰陽互不相交所致也,勾通其道,引陽入陰,是其治法。

脾胃為升降樞紐,胃氣以降為順,胃病則脾亦無所稟受,脾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此所謂濁陰不得降,清陽亦不能升,乃上下之陰陽不和也。姜、夏之所以能溝通陰陽之道路,乃以其能和降胃中懸塞之濁陰,而活動脾胃升降之樞紐,正應其「決瀆壅塞,經絡大通,陰陽得和者也」。

葉天士云:「不寐之故雖非一種,總是陽不交陰所致也」。觀後世治不寐之方各異,但其宗旨皆在於使陰陽相交。

人病陰陽不調,概而言之,不外兩類:一為陰陽之一方偏勝偏衰;一為陰陽相交之道路不通。一方偏勝者,他方不能制約,如邪熱引動心火,心陽獨亢,腎水不能上承之黃連阿膠湯證,需降折心火,滋養陰血,水火方得以相交。一方偏衰者,則無力以潛納他方,如心肝陰血虧損,虛熱內擾之酸棗仁湯證,需滋養陰血方能潛納陽氣,而得陰陽相交。

又如由於化生之源不足,或思慮耗傷,心脾兩虛,血不寧神之歸脾湯證,羅東逸在論此方時云:「故脾陽苟不運,心腎必不交,彼黃婆者,若不為之媒合,則已不能攝腎歸心,而心陰何所賴以養,此取坎填離者,所以必歸之脾也」。

可見其法,是以健脾養血而得滋水濟火,亦調和陰陽之意也。此一類正應「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之治法。

陰陽相交之道路不通者,乃因「厥氣客於五臟六腑」,以致臟腑氣機失調,經脈運行不利也,如前述脾胃升降樞紐窒塞之半夏秫米湯證;虛火上擾心神,火不歸源,心腎不交之交泰丸證,需降浮火,旺真陽,引火歸源,以復天地交泰而得陰陽和平矣。

他如痰熱阻擾清陽之溫膽湯證,熱擾胸膈之梔子豉湯證,瘀血阻滯之血府逐瘀湯證,皆由病邪阻擾,經絡氣機不暢,陰陽之通路受阻,其氣亦亂而不調矣。「以通其道,而去其邪」。病邪去,壅塞除,氣機得暢,經絡得通,陰陽方有正路通行,自然達到交和。

蓋治不寐此為宗旨,治百病亦斯理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高樹中:時間性病症的一針療法

TAG:靠譜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