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原因讓安倍積極為特朗普「跑腿」,去伊朗充當調解人
6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前往伊朗,調解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緊張關係。
不過,從種種跡象看來,安倍的調解的效果恐怕很難令人樂觀。
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後,對伊朗的施壓逐漸加碼,到上個月已發展至「極限施壓」:加大對伊朗制裁,封鎖伊朗原油出口,威脅其他與伊朗做生意的國家,並在海灣地區炫耀武力。
這些措施雖然給伊朗經濟造成困難,但伊朗政府並沒有屈服。因此特朗普近期訪問日本時,安倍表示願意出面調解美伊關係,特朗普立即表示同意。
從戰後歷史看,日本並不善於做一個「調解國」,也沒有積极參与中東的政治,安倍為何要「主動請纓」,為特朗普去中東「跑腿」?
路透社12日分析稱,這有三個原因。
第一,日本是伊朗原油出口的大國。該報道稱,日本進口的原油中大概有10%至15%來自伊朗,美國對伊朗原油出口的封鎖,勢必影響到日本。利益所關,日本不得不重視;
第二,安倍現在和特朗普關係不錯,這在世界大國首腦中不多見。為了鞏固和特朗普的關係,安倍也想為特朗普「立一功」。畢竟特朗普本人不想和伊朗開戰,如果極限施壓不成,還是希望能夠談判;
第三,安倍也想成功調解美伊關係,給自己的政治遺產添上一筆成績,並能在今年夏天日本參議院選舉為日本自民黨加分。
日本共同社6月10日也有一篇分析稱,安倍目前正在考慮,在參議院選舉中要主打外交牌。
分析稱,外交本來並非選民關注的問題,經濟才是大家所關心的。但安倍執政以來,總是打「安倍經濟學」這張牌,「已經沒有能打動選民的新材料了」,所以安倍陣營決定,藉助特朗普剛剛訪日以及本月底在日本召開的G20峰會,強化一下「外交成就」,如果能調解伊朗和美國的關係,那又可能是錦上添花的一件奇功了。
安倍可能想得很好,但現實也可能沒有那麼樂觀。德國之聲6月10日的一篇報道稱,德國外長馬斯就剛剛去了一趟伊朗,試圖緩和伊朗和美國的關係,挽救伊核協議,但他「空手而歸」——這個結果也在意料之中,因為他是「空手而去」的。
美國極限施壓後,歐洲大國非常為難。歐洲認為伊核協議對歐洲乃至世界的安全非常重要,歐洲也希望得到伊朗的能源,開發伊朗的市場。但歐洲更重視美國的市場,只能屈從美國放棄與伊朗的商業合作。為規避美國制裁,歐洲設立一個與伊朗結算的特別機制,但是因為歐洲大公司非常擔心美國制裁,至今沒有一家公司通過這個機制與伊朗做生意。
所以馬斯的伊朗之行只能是「空手而去,空手而歸」。
充當美國和伊朗之間的調解人,還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政府的態度也不甚清楚,特朗普說不想打,但他的國安顧問博爾頓卻說要推翻伊朗政權;特朗普和國務卿蓬佩奧一邊說想和伊朗繼續談,達成「更好的協議」,一邊又不斷施壓,很難看出談判的誠意。
共同社的一篇報道說,伊朗政府的消息人士稱,伊朗政府將托安倍向特朗普傳話,稱美國要想和伊朗對話,第一步就是要停止對伊朗原油出口的禁運,因為這是伊朗最關注的問題。果真如此,安倍傳話給特朗普時,特朗普將怎樣宣稱自己又獲得了「外交勝利」呢?(美國媒體最近報道,特朗普在和墨西哥的談判時,把兩國之間早就達成的協議,當成自己最近施壓成功的成果在吹噓。)
因此安倍前往伊朗,雖然有「歷史意義」(40年來第一為出訪伊朗的日本首相),但能否取得外交很值得懷疑。法新社的一篇報道說,好在外界對安倍的調解也沒有抱很高的期望。
安倍的伊朗之行,只要能保持「持續交流」,就算成功。換句話說,此行只要能為雙方捎上話,並繼續為兩邊傳話,就不算失敗。想立竿見影地讓雙方談判?那可能就想多了。
※白宮高級顧問的丈夫:特朗普「沒有一點總統的樣子」
※安倍在特朗普身上下注,不知能否收回「本錢」
TAG:錢克錦外媒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