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示念佛方法(3)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示念佛方法(3)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示念佛方法(3)原文:

念佛時,各隨所宜。今叢林念佛堂,皆先念《彌陀經》,經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然後舉《贊佛偈》。至偈畢,接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即繞念。須從東至南至西至北繞。此為順從,為隨喜。順從有功德。西域最重圍繞。此方亦與禮拜均行。若從東至北至西至南,則是反繞,有罪過。不可不知。繞念一半,即坐默念,約一刻,又出聲念。念畢跪,念佛十聲,觀音、勢至、清凈大海眾各三聲,然後念《發願文》。在家人,恐室小難繞,則立、跪、坐念,皆可。但須按己精神而定,正不必令他人為立法則也。【書二】三二

念佛雖貴心念,亦不可廢口誦。以身口意三,互相資助。若心能憶念,身不禮敬,口不持誦,亦難得益。世之舉重物者,尚須以聲相助,況欲攝心以證三昧者乎。所以《大集經》雲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古德謂大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大;小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小耳。而具縛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禮誦之力,則欲得一心,末由也已。【書一】九

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闡凈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至於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專修謂身業專禮(凡圍繞及一切處,身不放逸皆是),口業專稱(凡誦經咒,能志心迴向,亦可名專稱),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書一】三六

發願文,文雖宏大,然須真實從心而發,方名為願。否則心口相違,何名為願?現世之願,雖亦無妨。欲生福慧子孫,須從大積陰德、廣行方便中求。【書一】十七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只宜早夜課畢,及日中念佛誦經畢後行之。念佛當從朝至暮不間斷。其心中但具願生之念,即是常時迴向。若夫依儀誦文迴向,固不得常常如是。諸大乘經,經經皆令諸眾生直成佛道。但恨人之不誠心念誦,致不得其全益耳。【書一】四二

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迴向往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凈土助行。猶如聚眾塵而成地,聚眾流而成海,廣大淵深,其誰能窮。然鬚髮菩提心,誓願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迴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書一】五二

發願,當於朝暮念佛畢時(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後發願),或用《小凈土文》。若身心有暇,宜用蓮池大師《新定凈土文》。此文詞理周到,為古今冠。須知發願讀文,乃令依文發願耳。非以讀文一遍,即為發願也。【書一】六八

每日功課迴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此,彼功課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迴向之願,方為與三種迴向相合。三種迴向者:一迴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二迴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三迴向法界眾生,同生凈土。人各有志,人各有業(業,謂職業)。但隨緣隨分即可,不必與一切人皆同也。【書二】六

示念佛方法(3)白話譯文:

念佛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現在寺院念佛堂都是先念《彌陀經》,念完經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然後舉《贊佛偈》。念完後接著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然後就繞念。必須從東至南至西至北繞。此為順從,為隨喜。順從有功德。西域最重圍繞。我們這個地方也和禮拜一同實行。若從東至北至西至南,這是反繞,有罪過。不可不知。繞念一半,就坐下來默念,大約一刻鐘功夫,再出聲念。念完後跪在佛前,念佛十聲,觀音、勢至、清凈大海眾各三聲,然後念《發願文》。在家人如果屋子小難繞,則立念、跪念、坐念都可以。但必須根據自己的精神而定,也不必讓他人為自己立功課。【書二】三二

念佛雖然貴在心念,也不可以廢除口誦。因為身口意三業互相幫助。如果心能憶念,身不禮敬,口不持誦,也難得到真實的利益。世上舉重物的人尚且需要口中出聲相助,何況打算攝心來證三昧的人。所以《大集經》說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古代大德說大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大;小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小。而且具縛凡夫的心多數昏沉或散亂。如果不假借身口禮誦的力量,那麼想得到一心不亂,是沒有理由的。【書一】九

善導和尚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他闡揚凈土,不崇尚高深玄妙,只在真實親切,平常實在的地方教人修持。至於他所指示的專修、雜修利益無窮。專修:就是身業專門禮拜,(凡是圍繞以及一切處,身體不放逸都是。)口業專門稱誦,(凡是誦經誦咒,能夠志心迴向,也可以名為專稱。)意業專門憶念。如此修行,往生西方,一萬個人不會漏掉一個。雜修:就是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因為心不純一,所以很難得到利益,那麼一百人當中,希望有一二個,一千人當中希望有三四個往生的。這是金口誠言,千古不變的鐵案啊!【書一】三六

你作的發願文,文義雖然宏大。卻必須是真實從內心而發,這才名為願。否則內心與口說相違,如何名為願呢?現世的願,雖然沒有妨礙。想要生福慧的子孫,必須從大積陰德,廣行方便當中去求。【書一】十七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就是用口說出自己的信願。然而迴向只適宜在早晚課完畢後,以及平日里念佛、誦經完畢後去做。念佛應當從朝至暮不間斷。心中只要具有願生的念頭,就是長時迴向了。如果依照儀軌誦念迴向,當然不能常常這樣。很多大乘經,經經都讓諸眾生直接成就佛道。只可憐的是人們不誠心念誦,致使不能得到佛經的全體利益。【書一】四二

在平時日常生活中,所有一絲一毫的善舉,以及誦經、禮拜等等種種善根,全部以此功德迴向往生。如是能這樣,則一切行門都是凈土法門的助行。好像聚眾塵而成地,聚眾流而成海一樣,這些助行方式廣大淵深,又有誰能全部做到呢。然而必須發菩提心,誓願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迴向。就會如火加油,如苗得雨一樣。既能和一切眾生深結法緣,使自己的大乘勝行迅速成就。如果不知道這種意義,就是凡夫、二乘自利的見解,雖然修持妙行,但是感應到的果報就很卑微低劣了。【書一】五二

念佛發願,應當在朝暮念佛完後(晨朝十念,也是先念佛,然後發願),或者用《小凈土文》。如果身心有閑暇,宜用蓮池大師《新定凈土文》。此文詞理周到,是古今最好的發願文。必須知道讀文發願,就是讓我們依文發願。不是僅僅讀文一遍,就算是發願啊。【書一】六八

每天功課迴向,應當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如果這堂功課為這個,那堂功課為那個,也不是不可以。然而必須有普迴向的願望,才能和三種迴向相契合。三種迴向是什麼呢?一迴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真如。二迴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菩提。三迴向法界眾生,同生凈土。人各有志,人各有業(業,謂職業)。只要隨緣隨分就可以,不必和一切人都相同。【書二】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光法師 的精彩文章:

印光法師:若境遇不嘉者,當作退一步想
但念無常,才能懇誠念佛求往生!

TAG:印光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