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打通任督二脈,嶺南飛針功夫了得

打通任督二脈,嶺南飛針功夫了得

與蔡李佛拳、廣東醒獅、嶺南古琴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嶺南飛針在今年也成為廣州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6月5日上午,在廣東省第二中醫院舉辦「中醫健康行,名醫在身邊」大型健康科普講座活動中,特別邀請第七批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嶺南飛針療法傳承人——針灸康復科的秦敏教授現場演示了飛針療法治療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失眠等常見病,可以說,與傳統針灸相比,飛針技藝獨特,既減輕了針灸的皮肉之苦,又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30年功底,飛針秒入頭皮

嶺南飛針其實是針灸。但是,與傳統針灸不同的是,施針者腕部用力,三指捏針,進針快、深度淺,患者感受輕微,沒那麼疼痛。實際上,嶺南飛針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作為嶺南飛針第三代傳人,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康復科教授秦敏在2005年拜師張家維,潛心學習並且發揚創新,其以中醫整體觀為理,打通任督二脈為法,安神醒腦頭皮針、調氣扶陽腹針、太陽夾督圍刺針為處方,快速旋轉的飛針手法為術,形成嶺南飛針療法的體系。

嶺南常年濕熱,熱則腠理疏鬆,濕則阻滯脾胃,所以嶺南人常常會氣散於表,邪中於脾。以飛針施術,淺刺任督,即可調氣行血,健脾燥濕。此外,嶺南人體格多數瘦小,進針過深則易耗氣傷神,飛針淺刺既可減輕皮肉之苦,又可確保療效顯著。

肩頸痛,10秒鐘得氣見效

在活動現場,有位帥小夥子,罹患頸椎病,胳膊又麻又痛。秦敏教授認為其濕氣重,給其扎了外關、曲池、合谷等穴位。扎針沒過10秒鐘,就有紅色暈出現,而患者針刺所產生的酸、麻、重、脹或觸電樣等感覺反應,這些被稱為針感,也被稱為「得氣」。 古人云:「刺之要,氣至而有效」。一般來說,針灸得氣迅速時,療效較好;得氣較慢時效果就差;若不得氣,則可能無效。

還有一位60歲的老人家,因為腰椎痛來醫院看急診,「腰椎病,痛得直不起腰來。」老人家痛苦異常。秦敏教授以其行雲流水之勢,於恍惚間立針於虛邪賊風之所,在其背部督脈處施以飛針,留針15分鐘後,老人家的腰痛緩解不少。

據記者了解,嶺南飛針常常會在人體頭部、腹部、背部進行分區,形成特色頭部飛針、特色腹部飛針、特色背部飛針,三大特色系列。背部主要是以督脈及膀胱經經穴及周圍刺激點為主。秦敏教授稱,打通任督二脈,則可刺激氣血暢通,通則不痛。

飛針治療小兒腦癱最具意義和價值

據記者了解,秦敏教授每次給患者做飛針治療大約需要扎60針,給每位患者約2分鐘內扎完這60針。秦敏教授說,自己每一針精確穴位,從不失手。這有賴於他30年的功底。原來他每天早上都練習太極拳,沒有這些功底,扎飛針時,行雲流水之勢都是虛妄。

秦敏教授運用嶺南針灸特色飛針治療患者每年近萬人次,涵蓋內、外、婦、兒四大領域,在面癱、中風後遺症、小兒腦癱的治療中效果頗為顯著。其中,最具意義及價值的則是對小兒腦癱綜合征的治療。

秦教授稱,小兒腦癱在現代醫學治療的治療方式單一,患兒承受痛苦大,家庭經濟負擔重,臨床療效不盡人意。小兒腦癱病位在頭,牽涉臟腑,累及四肢。嶺南針灸特色飛針以頭針為君,醒腦開竅;任督為臣,調補臟腑;體針為佐,強健四肢。飛針輕便靈巧,減輕患兒的痛苦,用飛針一定療程後,患兒便可在言語、行動、智力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文/圖/視頻 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李朝 金小洣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責編:陳映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的精彩文章:

《2019 華南第六屆正畸科學高峰論壇》探討新趨勢 聚焦塑顏正畸
口眼歪斜——熱敏灸來幫忙!

TAG: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