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年薩達姆發動的兩伊戰爭到底幫了誰?

當年薩達姆發動的兩伊戰爭到底幫了誰?

兩伊戰爭已經過去了30多年了。當年薩達姆發動的這場伊拉克與伊朗之間長達7年又11月的戰爭,可謂曠日持久、沒有贏家、得不償失,雙方損失慘重,經濟發展停滯,最後都精疲力竭不得不停戰。那麼,薩達姆發動的這場戰爭原委究竟是怎樣的?是什麼促使他們打得那樣執著、那樣難解難分?這場戰爭到底幫助了誰?

戰爭的過程

1980年9月22日晨,經過充分準備的伊拉克,從北、中、南三路突然向伊朗發起進攻。戰爭之初,毫無準備的伊朗軍隊倉促迎戰,損兵折將,也使伊朗喪失了大片領土。好在伊朗領土面積大,迴旋空間也大,才讓伊朗得以反手,到了10月底,就止住了伊拉克軍隊的全面進攻,呈現出相持的態勢。從1982年3月起,伊朗轉入反攻,並打到了伊拉克境內的南部重鎮巴士拉,甚至在北部曾一度威脅到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最後伊拉克組織7次反擊,才把伊朗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

從1984年4月起,伊拉克採取「以戰迫和」的策略,在地面和海上連續主動出擊。在局部地區對伊朗軍隊發動一系列的小規模襲擊,並多次使用化學武器。還利用其空中優勢,發動了「襲船戰」,造成國際油價飆升。

到了1986年,兩伊戰爭又出現了小高潮,伊朗出動9萬兵力,發動了代號為「曙光—8號」規模較大的攻勢,攻佔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奧。同時,兩伊「襲船戰」再度升級。美國海軍艦隊藉此進入了波斯灣。

1988年,雙方用了數百枚導彈襲擊對方的城鎮,掀起了一場導彈襲城戰。4月,伊拉克軍隊對法奧地區的伊朗守軍發動了代號為「齋月」的攻勢,經過兩天激戰,收復被伊朗佔領兩年之久的法奧地區

最後,精疲力盡的雙方已經無力再戰。只好接受了聯合國決議。在1988年8月20日,兩伊雙方實現停火,長達近8年的兩伊戰爭落下帷幕。

大國的慫恿

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政權,嚴重損害了美國在中東的權益。而更讓美國心中不快的是,伊斯蘭革命成功後的伊朗首都德黑蘭的四千多名學生,在霍梅尼的支持下,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留了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這場人質危機從1979年11月4日開始,一直到1981年1月20日才結束,長達444天。美國人那是吃過這樣的虧,受過這樣的辱,自然對以霍梅尼為代表的伊朗新政權惱羞成怒,欲除之而後快。所以,美國沒少在背後鼓搗和慫恿伊拉克對伊朗動武。而且當時的蘇聯對以霍梅尼為代表的伊朗新政權也不怎麼感冒,為此採取了作壁上觀的態度。

教派的紛爭

大家知道,遜尼派與什葉派的恩怨衝突,傳承了數千年,已經根深蒂固,幾乎難以化解。

1979年2月,伊朗的伊斯蘭革命的成功,使以宗教領袖霍梅尼為代表的什葉派穆斯林上台執政,把伊朗變成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而伊拉克卻是什葉派發源地,占人口總數近六成的什葉派穆斯林中反政府勢力十分活躍,從而成為伊朗輸出革命的主要對象和目標,目的是要搞垮薩達姆這個遜尼派世俗政權。

伊朗的這一做法,讓薩達姆十分惱怒,這無疑是要他的命,對此薩達姆怎麼可能坐視!而且同屬於遜尼派當權的沙特、約旦、科威特等國家,也擔心害怕什葉派的伊朗在中東地區做大,成了氣候,所以也在背後極力支持和慫恿伊拉克打擊伊朗。

歷史的恩怨

伊拉克和伊朗因歷史問題,留下很多嚴重的邊境糾紛。大家知道,中東國家的領土基本是英法殖民者給劃定的,所以在雙方1200公里的邊境線上有諸多的爭議,情況十分複雜,矛盾頗多,紛爭不斷。像伊朗一直認為巴林是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拉克認為科威特自古以來是他的一個省。伊朗的胡齊斯坦省里有一成的領土原本屬於伊拉克,後在1923年被帝國主義列強強行劃入了伊朗。阿拉伯河也是這種情況,伊拉克人認為完全屬於伊拉克,而伊朗則說應該一家一半,雙方爭執了七八十年,相互不買賬。因此雙方領土糾紛由來已久。

還有大家都了解的是,他們雖然都是穆斯林,但伊拉克是阿拉伯人,而伊朗是波斯人。波斯人的歷史比阿拉伯人還要悠久和文明。可是,波斯人卻被阿拉伯人征服多年,蹂躪多年,奴役多年。後來波斯人推翻阿拉伯人的統治,阿拉伯人被波斯人踩在腳下,數千年的征服與被征服的歷史,使得波斯人對阿拉伯人的仇恨根深蒂固。而且兩個民族都很強硬兇悍,崇尚武力,習慣於用槍杆子解決問題。

個人的野心

薩達姆上台後,經過兩年的苦心經營,當時的伊拉克可謂國富兵強,就想要藉助攻打伊朗,謀求海灣地區霸權。如果打敗伊朗,薩達姆就會大大提高自己在阿拉伯國家中的影響。其實,薩達姆早就想動手,但由於忌憚巴列維王朝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有美國的支持,因此遲遲沒有動手。

然而,1979年伊斯蘭革命爆發,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以後,開始整頓原來伊朗王國軍隊。原來軍隊的軍官有一大半被清理,還有不少人逃亡國外,軍隊混亂,戰鬥力降到低谷。而且還與美國鬧掰,失去了強大的靠山。同時,政教合一的極端政策,引起伊朗國內不少階層嚴重不滿。尤其波斯民族是個開化開放喜歡娛樂和享受的民族,女人也是不蒙面,對極端保守的宗教政策有意見。

鑒於這些情況,薩達姆意識到,不能錯過進攻伊朗的絕好時機。而且認為只要伊拉克給予伊朗閃電一擊,伊朗便會崩潰,屈膝投降。從此獲得伊拉克稱霸中東的地位。基於這樣的認識和判斷,薩達姆果斷出兵。結果鏖戰近8年,傷亡百萬,耗資2000億美元,卻一無所獲。

然而,任何一場戰爭都是一把雙刃劍。對於薩達姆來說,不但沒有實現稱霸中東的夢想,反而還動搖了薩達姆的統治,最終想用入侵攻科威特來轉嫁緩解國內矛盾。對於霍梅尼而言,通過這場戰爭卻讓伊朗新政權站穩了腳跟,穩住了局勢。薩達姆的入侵讓本來國內矛盾重重的伊朗一下子團結起來,內部的矛盾下降,民族矛盾上升,矛盾都轉化到抗擊外來侵略上來。

很多人認為,是薩達姆發動的這場戰爭幫助了霍梅尼,如若沒有這場戰爭,霍梅尼政權未必會得到國人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下午歷史茶 的精彩文章:

七年戰爭中,腓特烈大帝帶領普魯士憑啥以一國抵四國?
日俄北方四島爭端的來龍去脈

TAG:下午歷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