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秘陣營?同宋江勢不兩立,楊雄石秀絕非對手

水滸後傳,暗藏一個神秘陣營?同宋江勢不兩立,楊雄石秀絕非對手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蕩寇志》(《水滸》續書,清代俞萬春著)第八十八回,祝永清、陳麗卿結為姐弟,猿臂寨招納新人,日益壯大。今天我們繼續品讀《蕩寇志》第八十九回「陳麗卿力斬鐵背狼,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祝永清送陳麗卿的甲比較大,陳麗卿讓甲匠重新改小。陳希真等人得知梁山打破兗州,於是決定先攻取梁山黨羽青雲山。祝永清自告奮勇,與陳麗卿、欒廷芳等帶兵馬前去攻打。還未交戰,欒廷芳與陳麗卿就因為誰當先鋒之事發生了爭執,陳麗卿賭氣不出戰,欒廷芳打敗了下山劫掠的鐵背狼崔豪。青雲山寨主狄雷得知大怒,親自下山迎戰,祝永清設計讓真祥麟、祝萬年、欒廷芳等故意敗給崔豪,狄雷上當輕敵,自己回山去了。陳麗卿被激將,出陣斬了崔豪,才知道是眾人讓著自己,化解了矛盾。祝永清下令撤軍,引誘狄雷等追擊,楊雄、石秀受傷,青雲山被虎鈐陣打敗。狄雷於是令姚順帶大隊兵馬下山助戰,並假意投降,準備半夜劫營。不想計策被識破,反被猿臂寨趁虛奪了山寨。猿臂寨大勝,祝永清查點眾人,卻未見陳麗卿回來。

都頭曰:此一回是描寫猿臂寨吞併梁山附屬勢力青雲山的故事,陳麗卿一開始和長輩欒廷芳耍大小姐脾氣,差點氣走了對方,祝永清居中調和,穩住了局勢。而祝永清的做法竟然是讓眾將和兵馬哄著陳麗卿一個人玩,不免將行軍打仗太當做兒戲了。作者如此描寫,可能是想表現陳麗卿不羈洒脫的性格,但是事與願違,陳麗卿此回的做法頗受讀者詬病,暴露出了她目中無人的缺點,這也是此書人物塑造上的一個「特色」,作者本意想要著力描寫的主角「雷將們」,大部分形象卻是假大空,難以贏得讀者喜愛,而雷將塑造的失敗卻無形中反襯出了書中反面人物梁山好漢的良好形象。俞萬春如果泉下有知,估計也會哭笑不得。說完這些,讓我們先來看看此回涉及的歷史典故。

此回所涉及的典故主要有三個,第一個典故是陳希真想讓欒廷芳勸欒廷玉也到猿臂寨入伙,欒廷芳道:「不勞主帥耽憂,小將來時,曾途遇他的徒弟傅玉,小將備細寫了一封信去。他若得知與祝家莊報仇,又知小將與二位賢弟在此,必然肯來。」範金門在句末批道【寫得欒廷玉未嘗須臾忘郢。】「未嘗須臾忘郢」,引用的是春秋時期伍子胥的故事,在《史記》「伍子胥傳」後,司馬遷評價道:「怨毒之於人甚矣哉!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伍子胥是楚國人,他的父親伍奢是一名忠直大臣,卻被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害,伍子胥的哥哥也被殺死。伍子胥立志報仇,一路乞討,從楚國逃到吳國,輔佐吳王闔閭,後來與孫武帶兵攻入楚國首都郢,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於是掘了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司馬遷稱讚他能隱忍最終才報了大仇。《水滸傳》中欒廷玉被孫立所騙,導致祝家莊被攻破,二人因此有深仇大恨,後來書中安排孫立被活捉凌遲,欒廷玉等報了仇,所以範金門將欒廷玉和伍子胥相比。

第二個典故是陳希真等商量如何對付梁山,他提出的意見是「乘种師道起兵,梁山泊照應西路官兵,天與我這機會,切不可失,可速去奪了他那青雲山,先佔了要害。」範金門在句末批道【自來兼強除暴必先翦去其羽翼。文王伐崇、伐密、伐阮,成湯伐昆吾、伐韋豕、伐葛伯,皆是也。】範金門舉的是周滅商,商滅夏過程中的對敵策略,先消滅對方的附屬勢力,斷其左膀右臂,令敵人成為孤家寡人,最終一戰滅之。這個戰略也正是《蕩寇志》中朝廷剿滅梁山的總體策略,梁山的附屬勢力一個個地被官軍剿滅,梁山外郡盡失,最終大寨也被張叔夜攻破,走向了滅亡,而這一戰略正是從本回中猿臂寨消滅青雲山正式開始的(之前陳希真父女逃難路上消滅的飛龍嶺、冷艷山強盜不算,因為那時候尚沒有這個意識,是不經意間做的)。

第三個典故是祝永清激陳麗卿出戰斬了崔豪之後,眾英雄都到中軍,麗卿提了那顆崔豪的首級 ,血淋淋地摜在永清面前,道:「玉郎認認看,不知殺不殺錯。」範金門在句末批道【躊躇滿志之文,筆力極其充沛。吾改少陵之句以贈之曰:崔豪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親丈夫。玉郎威震鸛鵲渡,人道我卿絕世無。真妙。】範金門在這裡改寫了杜甫的詩《戲作花卿歌》,原詩為「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用如快鶻風火生,見賊唯多身始輕。綿州副使著柘黃,我卿掃除即日平。子章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李侯重有此節度,人道我卿絕世無。既稱絕世無,天子何不喚取守京都。」杜甫的這首詩是一首諷刺詩,唐肅宗時,梓州刺史段子璋在四川稱王造反,成都尹崔光遠帶領大將花驚定平定了叛亂,斬殺了段子璋。但是這位花驚定立功了之後,卻大肆劫掠蜀地,擾亂四川,崔光遠因此也被革職。杜甫認為當初平定叛亂之後,留花驚定在四川是錯誤的,天子應該召他去京城,這樣就可以避免花驚定日後劫掠四川一事的發生。而在《蕩寇志》中,範金門將杜甫詩的第七到第十句改了,將形容花驚定斬段子璋首級的描寫改成了陳麗卿斬崔豪首級的描寫,又順便臭捧了一下祝永清,特別是最後一句中的「卿」字正與陳麗卿的「卿」字相同,這首詩總體來看改的還是可以的。

我們在前面的文章中說過,《蕩寇志》原書中有俞萬春生前好友範金門、邵循伯、吳荔裳等人的批語,這些批語作為一種資料,有助於讀者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寫作手法等,但由於這些批語存在文字冗繁,無聊吹噓較多等缺點,因此大多數出版社都刪除了批語,導致很多讀者無法看到。而這種做法,在本回中就導致了一個誤解,那就是《蕩寇志》一書中比較有名的「姚順之死」問題。書中描寫狄雷聽取石秀的計策,想用詐降計迷惑祝永清等人,然後趁其不備劫營。狄雷先是派姚順為使者去談投降一事,但祝永清早已識破這個計策,在將姚順等人灌醉後,「取出姚順一干人,都就帳前斬了。」而緊接著書中又寫「狄雷卻叫狄雲取永清左營,姚順取右營 ,自取中路。……欒廷芳鋼刀閃處,把姚順劈於馬下。」也就是說姚順死了兩次,因此很多讀者甚至一些研究者(如牡丹江師範學院王瑤瑤的碩士研究生論文《〈蕩寇志〉研究》中就說「細讀文本我們發現,此底本由於作者的疏忽存在矛盾之處,如第八十九回寫青雲山頭領姚順作為大頭領狄雷的使者,本已被祝永清和陳麗卿斬首,但緊接著在下一段卻又作為戰將出現,並且寫其是被斬於陣上。」)都認為這是作者的疏忽導致的錯誤,但其實這是冤枉了俞萬春。這個情節其實是作者的特意安排,原書中範金門在這一情節處批道【方知前之姚順是假的,特不註明,妙。前傳殺假黃信亦不註明,作者師其法。若務欲註明,是以呆鳥待讀者矣。】也就是說之前被殺的姚順是假的,俞萬春設計這一情節是模仿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中呼延灼陣前殺假黃信騙取關勝信任的情節。如果讀者和研究者能看到範金門的批語,也就不會產生這種誤解了,所以說那些因為批語多就搞「一刀切」全部刪除的出版社的做法是存在一定弊端的。

說到這裡,猿臂寨與梁山已經徹底撕破臉,吞併青雲山後,猿臂寨的勢力已經擴展到和梁山所佔據的兗州正面接觸的青雲山,雙方今後的大規模戰爭已然不可避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西遊三大妖王冒充如來,結果慘遭孫悟空誅殺?或藏牛魔王一個秘密
玉帝為何要將沙僧貶下凡間?絕非打破玻璃盞這麼簡單!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