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里書外同追尋,原來鳳凰落《邊城》
一汪碧水,一葉扁舟,一處城牆,一個個古城門,一座座古老還有年輕的橋樑,一個個久遠的吊腳樓,還有那條「為了你,我已等候千年」的溫柔廣告。
再加上一個美麗的姑娘,兩個痴心小伙,一個老爺爺,還有一隻老黃狗。
就是這麼簡簡單單,卻勾畫出一座古城的獨特神韻,也讓這古城蜚聲了海內外。
這個定格在湘西那方熱土上的地方,讓每個看過《邊城》或去過觀光的人,都產生著一種或用文字、或用照片把她記錄下來的衝動。
這座城,就是那神秘湘西的鳳凰古城。
對鳳凰這個地方,我是從沈從文的《湘西散記》還有《邊城》中知道的。
從此,那湘西,那鳳凰,總在我眼前晃來晃去,也讓我總想走進鳳凰,去找尋那處《邊城》。
前些天,我終於有機會,與同學們一起走進了湘西,走進美麗的鳳凰古城。
循著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我們一路追隨而來。當踏在那鳳凰的土地上,觸摸著古城一處處久遠的遺迹,我們仿如在重溫著《邊城》的故事。
對這座古城,我前些天在《「旅行聚會」路上再圓同學情》的遊記中,有過簡短記錄。看到我的那篇遊記的朋友問,那鳳凰古城與《邊城》到底是怎樣的緣源?
出於這樣的原由,促使我總想去再寫寫對《邊城》、對鳳凰的感受。
鳳凰,地處湖南吉首、懷化與貴州銅仁三地交匯處,那是著名作家與歷史學家沈從文的故鄉。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抒發鄉土情懷的優秀中篇小說。
這篇小說,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並且排名了第二,是排在魯迅《吶喊》之後的一篇震驚中國文壇的力作。
沈從文,1902年出生鳳凰,苗族,祖父是大清高官,父親參加過血戰八國聯軍大沽口戰鬥,組織義軍攻打過鎮竿即今天的鳳凰,後到北京參加鐵血團謀刺袁世凱失敗,逃往到赤峰隱姓埋名。受父輩影響,沈從文14歲投身行伍。讀過幾年私熟的沈從文,也就相當於現在小學文化吧,憑藉一枝筆與湘西人特有的拼勁,硬是闖入了北京文壇。
他的妙筆生花,他的橫溢才華,打動了胡適,他破格走上了大學的講壇。解放後,這位沈老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社科院從事研究工作。
應該說,是鳳凰孕育了沈從文,北京成就了沈從文。步入文壇的沈老,創作四十多部作品,成為現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作家。
當年,就去「北漂」的沈從文,儘管人去了都市,但心依然留在湘西,留在了給他生命、育他成人、賦他知識的鳳凰。
那鳳凰的水聲,拉船喊號聲,歌聲,還有四季的景色,鳳凰的一切,都成了沈從文創作的靈感,源泉。
我從《邊城》中隨意摘了一段,那流暢的語言,恬靜的山村,濃郁的風土民情,寫的是那麼傳神。你看: 「兩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紙的細竹,長年作深翠顏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
短短數語,把鳳凰的春夏秋冬,自然真朴,刻畫到讓人傾心,使人神往。
少女翠翠,是沈老在《邊城》里精雕細刻的中心人物。
這個翠翠,是湘西山水孕育的一位純真善良、秀外慧中、綽約動人的美麗少女,在沈老心裡,眼裡,她是美的化身,是全書的魂靈。
那些圍繞翠翠出現在小說中的一個個鮮活人物,無論是寬厚仁慈的爺爺,英氣出眾的伽儺,謙和剋制的天寶,還是豁達正直的船總順順。他們的言行,舉動,無不體現著邊城人那種質樸、純正的人性與人情美,使人肅然,也令人起敬。
小說里,我體會著那片山水人性的善良與美麗。
鳳凰城裡,我感受著那方熱土的秀麗、寧靜與和諧。
徜徉在沈老的《邊城》里,我感受了沈老所講故事的優美,美的驚心,也那樣的動魄。
其實,「沈老塑造的翠翠原型,就是他傾心相愛的妻子張兆和」。景區的講解員們這麼介紹,看過《邊城》的朋友們也都這麼說。
張兆和,安徽合肥人,也是作家,她的別名叔文、三三,她是沈老的妻子,與沈老是師生戀。
當年,做老師的沈從文,雖風流才俊,但卻嘴笨木訥。他用書信向張兆和求愛,但有著「黑牡丹」美譽的張兆和,追求者甚多,連求愛信,她的姐妹們都用「蜻蛙」為她排了號,而沈從文只排上「癩蛤蟆13號」這樣一個名頭,他遭到了拒絕。
然而,不灰心,也不放棄的沈從文,硬是靠一封封情書,還有執著與真愛,打動了張兆和,沈從文也終抱得了這位美人歸。
關於鳳凰是不是邊城,這個問題,一直都在爭論。
有人說,鳳凰古城從沈從文筆下走來。也有人說邊城不是鳳凰,而是茶峒。
說邊城是茶峒的,其依據在於沈老邊城中的描寫。
沈老在《邊城》第一章開頭就這麼寫: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
的確,沈老在他的《邊城》里,是明明白白給出了「茶峒」這樣一個地名。
走進鳳凰,實地感受,我覺得小說里許多影子,與鳳凰是那樣的吻合。難道這是巧合?不,我以為沈老這是在寫他的故鄉鳳凰,鳳凰才是沈老作品中真正的原型。
我尋來找去,原來這隻「鳳凰」就落到了那《邊城》里。
這大概就如那陶淵明寫《世外桃園》一樣,桃園在何方,留給讀者的是迷。難道這沈老也是在用如此手法,明寫茶峒,暗寫鳳凰!
走進鳳凰,看那《邊城》所寫,大都在鳳凰可找到蹤影。
於是,才讓人產生了邊城是鳳凰還是茶峒的疑問。
你看,那江邊一半在水、一半在陸的吊腳樓,不正是小說中寫的模樣。
那沱江,那渡口,那碼頭,那河街,一處處,都可與《邊城》對號入坐。
還有沈老筆下描寫的民風民情,依舊在鳳凰中留存。
那裡熱情的阿姐阿妹們,帶著沈老所寫的模樣,也都在悄然進步,再也不是那落後的小山村,再也沒有了苦難的人民。
走在鳳凰的角角落落,我無不感受著鳳凰的俊美。
鳳凰,正以娟秀文雅的建築,獨一無二的吊腳樓,幽思千載的石板街,耐人尋味的古橋石欄,傳統的民風民俗,輝煌的人文歷史,笑迎著八方來賓。
還有穿戴著漂亮苗族服飾的本地「翠翠」,以及穿上苗服的阿姐阿妹遊客,她們或在翠翠走過的石板街上,或坐在那船頭,擺著各樣造型,一個個拍客們也隨著她們姿態的變換,一次又一次按下了快門。
這微笑,這造型,瞬間定格,成了古城與沱江上最美的永恆。
水,是生命之源。一個地方,一旦擁有了一汪清水,哪怕是一條小溪,一個小湖,那裡也會變得山青水秀。
鳳凰古城,所以迷人,就是由於有一條奔騰不息的沱江,這條江穿城而過,就是那古城中最畫龍點晴的一筆。
沈從文《邊城》中說「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大河」,我倒覺得沈老講的就是這條沱江。
沱江,是鳳凰的母親河。江水清澈,沿河岸行走,連水下的草都能看到,那嫩綠的水面上,倒影著山巒、吊腳樓和樹木,它們與我的這對同學夫婦,一起形成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
走在沱江沿岸邊,那裡的阿婆與阿妹們手裡拿著花花草草,頭上戴著自編的花環,還邊走邊編,並向女遊客們兜售。
這些僅賣三五元錢,看似又有點土氣的花環,若戴在頭上還真的挺好看。
也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也許想融入這古城優美的氛圍中,我的女同學們大都弄了個花環,戴到了頭上。
剎那間,她們與這美麗的鳳凰邊地一起艷麗了起來,她們為古城注入美麗,她們似乎也成了古城一道醉人的景。
搶拍一刻,眼前閃亮,我依稀看到「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一瞬,似乎也從那「百年修來同船渡,千年修來共枕眠」中走來。
是啊,我們同學共修了何止百年,至少也有「鳳凰涅槃」般的五百年吧,我們才從那烈焰般的「浴火」鍛造中再獲重生,重返了這人間,才有了今生的同窗,才有了今天在這「邊城」里的一落。
在沱江沙灣北岸,有座與遐昌閣和虹橋相映的白色小塔,不就是沈老講的那個「溪邊有座白色小塔」的地方嗎?
這是一座六方、七級的塔,古城人們叫它萬名塔。塔的每層都有六個翹角,並且懸掛風鈴,為景區添加著美的風彩。
鳳凰,美在山,美在水,還美在那古老的建築里。
跟著《邊城》看鳳凰,少不了去沱江上看看那連接兩岸的一座座別具一格的橋樑。
沱江跳岩,是鳳凰一道人氣最旺的橋。這座建於唐代、重修清康熙年間的古道橋樑,也是進出鳳凰的重要水上古道。
跳岩,由一個又一個長方形岩墩組成,它們雖不連接,但卻起著橋的作用。肩挑背馱的人們就是通過一墩一墩地跳著過江的,所以叫它跳岩。只是有時因水大衝擊,石墩多次被沖走。為防水沖,後來固墩也加了木板。
據說,沈從文很喜歡沱江,小時常來江邊玩,也常從跳岩走過。也許是這江水,還有這古橋,啟發了他的想像力,讓他寫出了如《邊城》一樣的一部部優秀作品來。
跳岩,不僅是兩岸人來往的要道,更是鳳凰古城一道亮麗的景觀。
在鳳凰古城沱江上,還有一座登高看沱江風景的橋,這座橋叫雪橋。
也就是這張沱江夜景照,我同學背後的那座橋。
登上雪橋,那古樸的吊腳樓,兩岸風光,夜晚的燈紅酒綠,還有那虹橋景觀,一處處古城美景,都會睹滿雙眼。
沱江上的橋有好幾座,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虹橋。
這座橋分為上下兩層,這張照片,就是在橋的上層。
進入上一層,或看景,或拍照,你盡可去獨享那份美感。這般的美感,這般的韻味,只有站到虹橋上才能感受到。
這就是虹橋的全景,也許手機像素低,也許背光,照片清晰度不夠。儘管這樣,從中也讓我的感覺了它的宏偉。
虹橋,又名虹橋風雨樓,就架在沱江沙灣回龍潭旁,緊傍著吊腳樓風情區,站在對面或泛舟江上,可見它巍峨的身姿。
這是一座橋,也是一座樓,始建於明洪武初年,至今已有600多歲的年齡了。
古老虹橋,體現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慧,也傳承著許多美麗的傳說。
其實,《邊城》描寫的鳳凰古城,本身就是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
在鳳凰,還有一處居高看景的地方,那就是沙灣景區內的這個奪翠樓了。
這個樓為牌坊式建築,長腳臨水,台樓懸空,飛檐峭山,顯得尤其突出,與相鄰的吊腳樓構成一幅美美的畫圖。
講解員介紹說,奪翠樓是鳳凰最氣派、最精緻、最有美感的建築,也是觀賞沙灣景區與看夜景的一處最佳地方。
這個樓,是「畫壇怪才」黃永玉的豪宅。
鳳凰的山,鳳凰的水,哺育著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的鳳凰人,他們能吃苦,勇進取,人才輩出。
鳳凰,城市不大,但就是這小城,僅清朝就出了130多個二品官。著名作家沈從文,畫壇怪才黃永玉,年少時就有神童美譽的民國第一仼內閣總理熊希齡,抗英名將鄭國鴻,以及支援賀龍鬧革命的國民革命將領陳斗南將軍等,也都從這裡走來。
地靈,方能人傑,這也需是沈老去驕傲地描繪邊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底蘊吧。
這是座落在鳳凰的陳斗南宅院,始建清光緒28年,也就是1902年,在古城東門城樓與楊家祠堂之間。
宅院曾走出了兩位國民革命將軍,一位是陳斗南將軍,一位是率部參加抗日的陳斗南侄子陳范將軍。
陳斗南宅院,是《烏龍山剿匪記》、《湘西往事》、《末代苗王》、《湘西喋血記》、《拯救女兵司徒慧》的內景拍攝地。
看過這些影視劇的朋友,還記得這個屬江南典型的四水歸堂迴廊式院落的宅院嗎,其建築的精巧,足可讓你銘記。
確實,有些地方,由於人文,由於自然,讓人嚮往,即使被描摹了千百遍,也抵擋不了人們對它的憧憬。
鳳凰,就是這樣一個讓人留戀的地方。
許多人對鳳凰的最初印象,多是緣於沈從文筆下對鳳凰的描寫。客觀地說,應該是先有沈從文,後有鳳凰古城。所以如此說,因為是沈從文老先生的《邊城》及與古城有關的其他作品,才讓更多人知道在這湘西深山裡有座耀眼的鳳凰古城。
找尋沈從文的《邊城》,一定要去沈從文的故居看上一看。
我想,當沈老泉下有知,每天有這麼多人因他而來鳳凰,拜訪他,尋覓他夢中的故鄉,他會含笑鳳凰的。
夜晚的鳳凰,比白天的鳳凰,更是美到了不像話。
沿著沱江,跟著燈火,兩岸的吊腳樓、石橋,以及所有景物,都布滿燈飾,疑似銀河撒落人間,向人們肆意揮灑著那美美的洒脫。
燈火輝煌里的鳳凰,雖說是座古城,但更像一處狂歡地,一點也看不出古城那安靜,古老,與世隔絕的樣子。
紅石板鋪就的街道,古色古香的古城建築,無不讓人感受著這裡歷史的厚重。
隨意的一個吊腳樓,一塊紅石板,可能都有故事等你揭秘。
古城南北兩頭相接,似乎像個大橢圓。
由里走,是沱江沿岸的街區,漫步其間,欣賞到的是那小橋、流水、人家。
向外走,則是街市紅火,歌聲悠揚,餘音繞梁。
無論在書里,還是在書外,鳳凰,都是一座流淌著故事與傳說的古城,一座將自然美感與人文傳承融合為天人合一的古城。
走進這座城,那苗家人、土家人以及其他各族人一起鑄就的城魂,還有政要驍將、文豪畫怪們譜寫的故事,美麗的古城景觀,山水風情,都會一起向你撲來,牽著你去走,去看,去感受。
沈老的確把他的故鄉,寫的引人注目,寫的蕩氣迴腸,寫出了魅力。
你若問我,鳳凰與邊城在哪裡,告訴你,在大文豪沈從文的書里,在畫壇怪才黃永玉的畫里,在歌唱家宋祖英的歌聲里,也在那古城人還有遊人的心裡。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