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西一農民上書宋高宗,用四個字描述岳飛,成為岳飛被害的導火索

江西一農民上書宋高宗,用四個字描述岳飛,成為岳飛被害的導火索

岳飛之死,是古代歷史上著名的一大冤案。岳飛為國為民忠心不二,矢志不渝想收復中原,迎還二聖,誰知卻壯志未酬,沒有倒在保衛國家的戰場上,卻倒在自己人的屠刀下。很多人印象中,秦檜就是殺害岳飛的元兇巨惡,是他一手策劃實施了冤殺岳飛的陰謀。

但細讀那段歷史,就會看出,這種看法並不完全正確。秦檜雖是一代權奸,但還遠遠沒到隻手遮天、左右朝局的地步,岳飛這個級別的封疆大吏,根本不是秦檜想殺就能殺的。在岳飛被害的整個事件過程中,宋高宗趙構是決策者,秦檜雖然罪不容誅,但他扮演的只是執行人的角色,換而言之,他不過是宋高宗的「白手套」。

宋高宗趙構為什麼非要殺岳飛?有一種說法,認為岳飛一直堅持要「迎還二聖」,宋高宗趙構擔心真的把宋徽宗和宋欽宗迎接回來,會威脅到他的皇位。這純屬無稽之談。

第一,當時的宋金實力對比表明,兩國實力半斤八兩,金國的軍事優勢還要更強一些,在此前提下,想直搗黃龍府、滅掉金國迎還二聖,不過是一種鼓舞士氣的戰略性口號而已,實現的可能幾乎為零。趙構岳飛都對這一點心知肚明,根本不會把它當真。

第二,即使宋朝真的戰鬥力爆棚,滅掉金國,迎還二聖,洗雪靖康之恥,宋高宗就將成為千古一帝級的偉大人物,威望將會更高,地位會更加穩固,這是顯而易見的。絕沒有讓他退位、讓那兩個聲名狼藉的亡國之君重新登基的道理。因此這種觀點根本站不住腳。

岳飛之被冤殺,表面上看,是主戰派與主和派的國策之爭。但這並非真相的全部。岳飛被殺,從深層原因剖析,乃是君權與臣權之爭。《三朝北盟會編》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可以從側面印證這一點。

紹興九年二月,也就是岳飛遇害前兩年,江西一個農民給宋高宗上書,成為岳飛被害的導火索。江西吉州農民周南仲,是個耕讀傳家的普通農民,雖然沒有一官半職,但他卻時刻關心國家大事。

紹興八年,周南仲就上書宋高宗,提出十條富國強兵的建議。宋高宗看後非常高興,「十事而行其一二」,從其中採納了一兩條建議,同時下旨免除周南仲的終身徭役,以示嘉獎。

周南仲受到鼓舞,再接再厲,轉過年來又寫了一封奏疏,進獻宋高宗。在這道奏疏中,周南仲又提出「五不可,三急務」,一共八條建議,其中一條對岳飛極為不利。

這條建議是針對南宋軍隊中的種種亂象而言,周南仲認為,南宋軍隊雖多,但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將帥不和,爭名奪利矛盾重重,「今之諸軍,相視若冰炭,相疾如仇讎。假使一軍深入,其誰為應?一軍陷陣,其誰為援?」

第二個問題更為尖銳,周南仲認為南宋將帥各懷心事,意圖保存實力,挾兵權自重,對朝廷號令陽奉陰違,並且點名提出「岳飛、吳玠、韓世忠之流,裹糧坐甲,首鼠兩端」,岳飛赫然名列榜首。更為可怕的是,周南仲還聲稱岳飛等主將「尾大不掉,陛下已失之於初」,簡直把岳飛說成了擁兵自重不聽號令的軍閥,隱然已對朝廷構成威脅。

尾大不掉,在古代專指將帥手握重兵,擁兵自重,不聽朝廷號令,武將一旦被扣上了這頂大帽子,前途岌岌可危。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當初就是從一個後周武將起家,發動兵變篡位自立。因此宋朝歷代皇帝都對武將們嚴防死守,生怕被武將們來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搶了自己的皇位。

北宋一直對武將地位、權力百般限制打壓,到了南宋初年,由於宋金戰爭的需要,趙構不得不放手重用武將,出現了一批像岳飛這樣手握重兵、威望極高的一方大帥。儘管他們根本無心造反,但在趙構眼中看來,這總歸是一件危險之事。

周南仲此時的一封上書,再次點燃了趙構心中的疑慮和擔憂。儘管周南仲所說很多都是捕風捉影的不實之詞,但卻無意中說中了趙構的心事,正中其下懷。趙構由此開始逐步啟動剝奪武將兵權、打壓武將勢力的進程。被周南仲強調的岳飛,也因為能力最強、威望最高,首當其衝成為趙構清除的對象。岳飛悲劇的釀成,這封上書是導火索。

參考資料:《三朝北盟會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甲午之戰中光緒為什麼兩次下聖旨,請一個八十歲的東北老土匪出山
嫉惡如仇的魯迅先生,為什麼從來沒批判過慈禧一句

TAG:小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