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佔世界經濟總量22.7%,為何卻打不過蒙古?軍事只是其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那麼,這樣一個經濟實力超強、文化底蘊深厚的泱泱大國,為何會在忽然之間被一個剛成立不久的金國滅亡呢?很多人認為,南宋軍事實力羸弱,最終被蒙古人滅國,實屬理所當然。然而事實真相遠非如此。蒙古帝國雖然實力強盛,卻也不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南宋也並非如傳聞般不堪一擊,那麼,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南宋為什麼最終敗給蒙古呢?
其實,從戰爭的周期來看,蒙古帝國對南宋的軍事優勢並不是壓倒性的。對蒙古大軍來說,中國南方存在著許多難以克服的障礙。例如,南方的氣候濕熱,地理條件也與北方相差較大,蒙古騎兵無法發揮自身優勢。如此特殊的環境不僅蒙古士兵難以忍受,連馬匹也無法適應。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南宋朝廷擁有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水軍部隊。
從上面來看,南宋也不是贏弱至極。如果能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及時彌補自身劣勢,未必會落得全盤皆輸的下場。然而,在經過十幾年的拉鋸戰後,南宋王朝最終還是迎來落幕。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滅亡,首要原因並非在於軍事實力的差距,朝廷內部問題才是重中之重。
十三世紀中期,一些有權勢的地主階層與朝廷為伍,剝削農民、大肆斂財,同時又偷稅漏稅。如此,不僅百姓生活變得困苦,朝廷也因無法得到足量稅收,財政情況更是捉襟見肘。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朝廷行政效率低下、運轉困難,軍餉不足、軍備得不到補充,軍隊戰鬥力自然大幅下降。六十年代始,權臣試圖通過改革約束貪污腐敗行為,但收效甚微,反對聲不斷,甚至導致朝廷內部出兩極分化居民愈演愈烈。由於吏治腐敗嚴重,官府開支暴增,以至於南宋老百姓「休養生息」時,繳稅金額卻比戰爭年代還要多。據《宋史》記載,除了交正稅之外,南宋老百姓還要交「面錢」、「月樁錢」、「經總制錢」、「農具錢」等上百種稅,種類之多,令人瞠目結舌。
當蒙古王朝對南宋發起全面戰爭之時,南宋朝廷卻陷入了無休止的鬥爭之中。大敵當前,財政虧空,積貧積弱,內耗所產生的破壞力又被無限放大。雖有一批愛國將領湧現,但終究也是無力回春。此外,一些將領在對朝廷甚至選擇了投敵叛國,更是給南宋朝廷帶來了致命一擊。以古為鏡,可知興替。南宋的滅亡歸根結底是封建制度腐朽性發展的必然結果。以史為鑒才能更好向前,後人須謹記教訓,砥礪前行。
※馬超臨死前留下一句話,劉嬋偏不信,結果栽了大跟頭,亡了蜀國
TAG:霸王別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