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海外網評:清華首位外籍副處長入職,意味著什麼?

海外網評:清華首位外籍副處長入職,意味著什麼?

美籍專家朱大衛(圖據清華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微信公眾號「清華國際」)

據清華大學方面消息,美籍專家朱大衛(David P. Zupko)近日入職清華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擔任副處長。這是清華大學自改革開放以來校機關聘任的首位外籍副處長。

事實上,中國高校引進外籍專家早已不是新鮮事,在一些高校特別是中外合作辦學領域,引進外方院長甚至外方校長等方面有不少嘗試。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高校之一,清華大學此舉更具有某種「風向標」意義。放在當前國際間人文交流合作遭遇波折的背景下觀察,清華大學此舉無疑向外界釋放出中國高校堅持開放辦學的清晰信號。

近段時間以來,世界上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的負面影響,已經波及到包括教育在內的人文交流合作領域。個別國家出於政治目的人為設限,導致正常的教育科研交流障礙陡增。面對外部環境的複雜變化,中國既有戰術上的應對,更有戰略上的定力。堅持教育對外開放,是改革開放基本國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外部雜音和干擾不可能從根本上打斷中國教育國際化的進程。

推動教育對外開放,中國步履堅定。無論是中國第一個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還是第一個以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五年行動方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 年)》,以開放發展為核心理念的教育國際化都貫穿其中。通過引進世界一流大學和特色學科,開展高水平人才聯合培養和科學聯合攻關,加強國際前沿和薄弱學科建設,借鑒世界名校先進管理經驗,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必將助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

更值一提的是,加快中國教育國際化進程,不僅對中國高校突破發展瓶頸意義深遠,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說還會拓寬人文交流合作的渠道。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李立國所言,中國推動教育對外開放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願望相契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必然以人為核心,而教育對於推進世界各國文化融通、民心相交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儘管外部形勢面臨著複雜變化,但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今天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有條件、更有底氣搞好教育對外開放、做強教育對外開放。對今天的中國來說,要考慮的不是教育要不要對外開放的問題,而是如何更好開放的問題。例如,要下大氣力苦練內功,促進教育對外開放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考慮如何真正將教育國際化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全過程,如何納入到學生髮展、教師能力建設、整體辦學水平提升的全過程。

總而言之,教育國際化要做到始終與教育現代化同行,肩負起服務教育現代化和國家現代化的歷史使命。(海外網評論員 吳正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巴黎大區貧富分化嚴重 社會不平等日益明顯
台塑工廠在越南污染環境 當地人求償1.4億新台幣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