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書法類的文章評論比正文更精彩?
文/吳周劍
時常會在朋友圈看一些有關當下熱點的書法類文章,有時候是因為這些文章在書法人的朋友圈有刷屏之勢。看畢,總喜歡瀏覽底下的評論,較之文章有時候會更加精彩。但很多時候都會被氣到,甚而感到可笑。
無論是誰,只要寫的不是橫平豎直四平八穩,評論中必有以下幾種論調:1、基本功不行,寫張楷書來看看!2、都是書協這幫人帶壞了風氣,這種水平肯定走後門當的書協領導吧?3、這字好難看!丑書橫行,傳統文化都被丟盡了!4、看了這些名家作品,我又自信了,因為我小學三年級就寫的比這個好。5、都是互相吹捧,為名為利而已。6、……
那種義憤填膺、那種捨我其誰、那種言之鑿鑿、那種痛心疾首,都彷彿自己是當代魯迅,針砭時弊、憂國憂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例如去年有幾位書法家在春晚送福和陳振濂先生在央視《開講啦》節目的演講。本來都是書法人值得驕傲的事,因為真正權威、德高望重、有真才實學的書法家給大家送去了新春祝福、普及了書法知識。但是底下評論的畫風無一例外不是文章開頭所描述的那樣。
再比如當代一些真正有實力並且具有開拓精神的書家的網展以及近期的一些高校的畢業展,評論中看不懂的人們總是發出這寫的比我幼兒園兒子還差的感慨,令人捧腹。
書法的群眾基礎是很龐大的。歷史悠久、傳承有序,且工具簡單,筆墨紙硯而已。正如陳振濂先生所講,書法所依託的漢字是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書法較之其他藝術更具有普及性。
因此說書法的入門門檻比其他很多藝術都低。這一點和攝影頗有一些相似。帶有攝像功能的電子設備普及了,人們舉起手機輕點快門,畫面定格,一張照片就出來了。但是你能說這就是攝影藝術嗎?
同理,你能說拿起毛筆隨手寫的就是書法藝術嗎?書法是一門入門簡單,精通艱難的藝術門類。幾千年來,無數文人士大夫都在窮盡一生探求書法的奧秘,大浪淘沙,才留下了這個時代能夠看到的經典作品。這些經典無一不經過歷史的篩選,他們共同構成了書法的審美體系。這些藝術作品的豐富內涵,絕不是對書法淺嘗輒止、毫無敬畏之心的人能夠體會到的。
書法是很普及,然而書法的審美卻極不普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看習慣了印刷體的四平八穩,腦中對於平、穩、均、勻的審美訴求在潛移默化的增長。加之社會上的迎合前敘訴求的所謂「書法作品」如田楷的流行,二者相互促進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對書法沒有深入研究的人們只認那些字形優美甜俗、易於辨認的書法作品,最好寫的和印刷體一模一樣。殊不知,平、穩、均、勻正是書法藝術的天敵。
概括而言,書法藝術遵循「陰陽」二字,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是一種矛盾的統一。書法並非只有甜美一種風格,它更有粗獷、狂狷、雄強等等風格。很多人動不動言丑書敗壞傳統,這是對書法史認識不全面的結果。帖學為大眾所熟知,而清代才復興的碑學卻顯得相對陌生。
二者同是書法藝術的分支,具有同樣豐富的審美內涵。創作和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絕不是「漂亮」就好的。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然而書法藝術基本的原則需要遵守。筆法、字法、章法、墨法這些法度的東西不存則不能稱之為書法。
科舉制度取消以前,書法是文人取仕的關鍵。因此大家不得不練習在應試中吃香的「館閣體」或稱「台閣體」,其標誌為光、亮、黑,藝術性降低,更多的是體現實用功能,更多是一種迫不得已。一旦文人取得功名,他們中有志於追求書法藝術的,必然會努力逃脫這種枷鎖,更多的去在書法中表達情性,自由揮灑。
更不用說現在硬筆和計算機的衝擊,純為了實用而寫書法的情況已經很少見了。書法的實用屬性進一步降低,而藝術屬性則不斷加強。認清書法的藝術屬性,用藝術的眼光和視角去欣賞書法在當今的書法審美中尤為重要。藝術拒絕空泛和浮華,而追求一種耐人品味的深度。
前段時間,微信中都在批評抵制江湖書家,那為何實力書家春晚送福和到央視演講還遭到群眾甚至書法圈人士的批評?有人說是「文人相輕」和「酸葡萄」的心理在作怪,我更願意相信的是暴露了書法審美普及的巨大缺失。
書譜有云:聞夫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論於淑媛;有龍泉之利,然後議於斷割。語過其分,實累樞機。是的,藝術評論不一定要在某一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業內頂尖才能進行,何況在這樣一個言論自由的時代。然而要發表言論,不求有「南威之容、龍泉之利」,但要有起碼的入門知識吧?憑著自己的主觀判斷而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甚至是謾罵,實在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在沒有深入了解之前,我們還是不要急於表達自己,非要表達的話,也應該文雅一點。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資料來源網路,為傳播而發
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凌晨 Anna
責編 | 凌晨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