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惜哉《墨子》

惜哉《墨子》

惜哉《墨子》

惜哉《墨子》

在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和儒家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被時人並稱為「孔墨顯學」。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他的思想共有10項主張:兼愛,即治國者應「興萬民之利,除萬民之害」,提倡無差別之愛;非攻,即否定非正義戰爭,肯定正義戰爭;尚賢,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應唯賢是用;尚同,即「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達成社會的統一;節用,即節約財物;節葬,即反對奢侈的喪葬;非樂,即反對當權貴族的「繁飾禮樂」和「靡靡之音」;天志,即把一切自然現象看成是上天愛人的表現;明鬼,墨子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從而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非命,墨子在先秦思想家中第一個明確反對儒家的命定論,認為「執有命」是天下之大害。

墨子死後,弟子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 他的信徒組織了一個墨者行會。這個行會裡的成員虔誠地秉承墨家的思想傳統,躬耕隴畝,身體力行。這個行會同時也是中國最早的民間武裝團體。墨家的親信弟子達數百人之多,其領袖被稱為「巨(鉅)子」。巨子的職位是由集團中公認的賢者互相傳讓的,而墨子就是墨家的第一任巨子,墨子的大徒弟、守住宋城的禽滑釐則是墨家的第二任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導。墨者大多來自社會下層,從事農業和工藝製造,主要職業是教師、工匠等。他們吃苦耐勞,平時一律短衣草鞋,「串足胼胝,面目黧黑」,以勞動吃苦為高尚之事。他們勤於實驗,作戰勇敢。

墨子及門人儘力為人們做好事,功成不受賞,施恩不圖報,行俠仗義,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淮南子》記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刀,死不還踵。」後一句的意思是至死也不調轉腳跟向後退。墨家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戰國時,秦國有個墨者巨子的兒子犯法,秦王顧念巨子年老而饒恕了他兒子,但巨子卻以墨者的律法將兒子處死了。

後來的墨家並不是出身於俠的武士團體,而是一個學術團體,他們從事的是一般游士的共同事業:完成學業,四處遊說,用自己的觀點和辯才去影響諸侯各國並爭取出仕,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以建功立業。墨子曾使其弟子耕柱子於楚、高石子於衛、公尚過於越、曹公子於宋……很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味道。

墨子是一位教育家。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設有文、理、軍、工等科的綜合性平民學校,就是墨子在30歲前創辦的。這個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史稱「弟子彌豐充滿天下」。

墨子的學說,即使以現代人的觀點看,也是光輝燦爛的,可是,這麼了不起的理論為什麼沒能堂而皇之地延續下來呢?是其理論本身超出了當時人們的認知,還是墨家子弟操作不當?戰國後期,墨家的信徒們逐漸轉化成兩支,其一為秦漢社會的遊俠,另一支則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方面的研究,逐漸遠離或者說從來不曾成為政治的中心力量。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椒華吟舫和它的主人朱筠
禮與中國人的傳統習俗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