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今日首輪投票,約翰遜以「退歐」承諾拉開英國相位爭奪戰大幕

今日首輪投票,約翰遜以「退歐」承諾拉開英國相位爭奪戰大幕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辭任保守黨黨首後,誰能接替她扛起「脫歐」大旗?答案正向我們走近。13日,保守黨黨首競選首輪投票拉開帷幕,這也意味著今後的一個半月中,新領導人將在10位候選者中產生。

作為呼聲最高的競爭者,英國前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12日正式開啟競選活動。在一間擁擠的房間里,支持者們站著聆聽他的講話,不時對提出刁鑽問題的記者發出抱怨。講話中,約翰遜拒絕「拖延症」,稱必須在10月31日前讓英國離開歐盟,並強調「無協議脫歐」應該作為最後的談判工具。

「走出會議室後,約翰遜可能迎來政治生涯中最具考驗的六周,」路透社寫道。在英國就「脫歐」問題民意空前分裂、保守黨內部分歧嚴重的情況下,未來無論誰上台、承諾什麼,局勢都可能大大超出其可控範圍。

從「掩體」中走出

英國保守黨黨首競選於10日開鑼。經保守黨籍議員提名確認,宣布參選的11人中10人入圍投票環節。

英國《每日電訊報》梳理,約翰遜共獲得62人提名,遙遙領先;外交大臣傑里米·亨特和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大臣邁克爾·戈夫分別獲得35人和31人提名,分列二三位。

其他入圍人士包括:前「脫歐」事務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內政大臣賽義德·賈維德;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保守黨前黨鞭馬克·哈珀;前議會下院領袖安德烈婭·利德索姆;國際開發大臣羅里·斯圖爾特;前就業與養老金大臣埃絲特·麥克維伊。

按照遊戲規則,313名保守黨議員將於今天參加第一輪淘汰投票。任何得票率低於5%的候選人都會退出競選。如果全部達到5%的門檻,得票率最低的候選人會被淘汰。18日,議員們舉行第二輪投票,末位競爭者,或者任何未能獲得10%支持率的候選人將退出。

如果經歷兩輪投票,候選人的數量仍超過兩名,那麼將在19和20日舉行更多輪選舉,每次淘汰末位候選人,直至剩下兩位。隨後,英國全國約16萬名保守黨黨員將通過郵寄投票的方式從最後兩名候選人中做出選擇。

7月22日開始的一周,將公布最終獲勝者。新黨首將自動出任首相。

「領導權爭奪戰正式上演,激烈程度將在下月到達頂峰,」《金融時報》稱,「在首輪投票開始之際,約翰遜也終於從他的『掩體』中走出,為競選造勢。」

為什麼說「走出掩體」呢?法新社解釋道,由於約翰遜是爭奪相位的熱門人物,對手們早已心照不宣地將其視作「必須打敗的人」。或許深諳「樹大招風」之道,約翰遜連日來「悶聲大發財」,一改以往「語出驚人」的風格,堅持「三不」政策——不辯論、不「嘴炮」、不接受公開審查,異常低調地居於幕後備戰選舉,故被對手們譏刺為「躲進了掩體」。

令約翰遜的支持者們欣慰的是,「走出掩體」的約翰遜沒有「見光死」。他先是從6月9日的首次報紙採訪中「倖存」下來——儘管其言論引起布魯塞爾震驚。當時他表示,他將暫不支付390億英鎊的「脫歐分手費」,而是把它當做談判的「潤滑劑」,直至與歐盟達成一份更好的「脫歐」協議。時隔3日,他又「挺過」了首次新聞發布會。面對記者們對他誠信、涉嫌吸毒等問題的發難,約翰遜以前倫敦市長的履歷成功說服保守黨人士,把輿論對他名聲的損害度降到最低。

仔細研究約翰遜競選活動的演講以及見報採訪,我們可以划出他在「脫歐」立場上的三個重點。

第一,不贊成延期「脫歐」。按他的說法,一旦再度延後「脫歐」期限,保守黨會進一步受選民責備,給工黨黨首科爾賓上台執政打開大門。他的口號是:「延期就代表失敗,延期就代表科爾賓」。

第二,爭取更好的協議。他稱要向歐盟爭取比現在更好的協議,言下之意是重新談判梅的「脫歐」協議。此言論被認為「比法拉奇還法拉奇」(法拉奇是「脫歐黨」領導人,持「硬脫歐」立場),可能帶來「硬脫歐」風險。

第三,強調「無協議脫歐」應該作為「最後的談判工具」,而非目的。這相比他之前的言論有所軟化,可能是他意識到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等人對「無協議脫歐災難」的警告。

他要精簡,他要進攻

《金融時報》認為,儘管約翰遜言之鑿鑿,但如何從布魯塞爾爭取到一份更好的協議,似乎基於模糊的樂觀主義,而非具體計劃。布魯塞爾的談判代表中,有些人視他為小丑,有些人視他為民粹主義者。

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樣擁有一頭「躁動的金髮」,言辭犀利的約翰遜常被外界冠以「英國特朗普」的稱號。他1964年在美國紐約出生,父母都是英國人。直到中學時代父母離婚,約翰遜才隨母親回到英國,相繼進入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深造。

上世紀80年代,約翰遜涉足新聞行業。1987年,他擔任《泰晤士報》記者,但因偽造報價被解僱。之後,他相繼在《每日電訊報》、《旁觀者》雜誌任職。

上世紀90年代,約翰遜開始出現在各種電視節目中,包括1998年出鏡英國廣播公司(BBC)談話節目《我有新聞要告訴你》。不拘小節的舉止和偶爾無禮的言論,使他成為英國脫口秀節目永遠的寵兒。「混個臉熟」也為他日後的從政生涯積累大量人氣。2001年,他一雪4年前的恥辱,在泰晤士河畔亨利選區成功獲勝,成為國會議員。接下來的幾年都算得上官運亨通:2004年成為保守黨副主席,2005年擔任教育大臣,2008年出任倫敦市市長,2016年當上外交大臣。

但政治崛起之路亦非全無威脅,「麻煩製造者」往往就是他的舌頭。所謂「禍從口出」,約翰遜的「直言不諱」沒給他少惹麻煩。

俗話說,「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約翰遜也不得不為他的言論付出代價。上月底,約翰遜遭到法院傳喚。相關部門譴責他在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期間,濫用數據誤導一批原本選擇「留歐」的民眾投下「脫歐」票。這場聲勢浩大的訴訟,也是英國法制史上第一次嘗試用刑法來規範政治辯論的內容和質量。預計審判要再過六個月才會進行,屆時約翰遜如果贏得保守黨競選,他將以首相身份出庭。

還有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是,特朗普對於約翰遜青眼有加,稱「很喜歡他」,「約翰遜能成為出色的首相」,但約翰遜似乎正與特朗普「劃清界限」。外界注意到,約翰遜幾個月前修剪了頭髮,一頭特朗普式的「稻草窩」已經被幹練有型的新造型替代。而就在一周前,約翰遜還掛斷了首相官邸給他的連線電話(特朗普在訪英之際想致電約翰遜),自稱誤以為這是場惡作劇。

「新髮型表明約翰遜在疏遠特朗普,不願與這位在英國缺乏好感的美國總統扯上關係。」英國《每日電訊報》說,「傳遞的信號是:他要精簡,他要進攻。」

「完美首相」還是「決斷力首相」?

目前黨首選舉選情如何?約翰遜又能否如願贏得相位?

如果用一個字概括選情,那就是「亂」。法新社稱,10位候選人在「脫歐」問題上分歧嚴重——有積極尋求「無協議脫歐」的(如利德索姆);有不同意在10月「無協議脫歐」的(如戈夫、亨特、哈珀);也有堅決反對「無協議脫歐」的(如斯圖爾特和漢考克)……

BBC指出,不同選舉人有不同的吸引力,戈夫的主要競選資本是「來自議會的光芒」,約翰遜則擁有知名度和獨特魅力,亨特有一種專註的管理風格,拉布作為一名擅長空手道的前律師有自己的激情……但最終能「登頂」的,是對英國「脫歐」有合理計劃的人、給陰鬱沮喪的氣氛注入勃勃生機的人。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李冠傑表示,以梅為代表的理性溫和的中庸「脫歐」派在過去幾年中遭受重挫,現在英國政壇將「心理偏好」投向一位強勢人物。言出必行、敢於決斷,將成為其能夠贏得信任的重要品質。從這個意義上說,約翰遜身上有這種氣質。從三點上能看出來,第一,他將「在規定期限內『脫歐』」視為一張牌,這是出於他對國民心理的了解,知道痛苦的英國民眾不願再忍受沒完沒了的亂象和爭吵。第二,他的分手費策略在確保政策延續性的同時體現強硬作風。第三,他的政治經歷比戈夫、亨特等人更豐富,尤其是他作為前倫敦市長善於把握倫敦人的心態……這些都是約翰遜的優勢。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同樣認為,特雷莎·梅黯然下台,「脫歐」僵局懸而未決。「英國民眾現在態度鮮明,他們首先要一個結果,即便是壞結果也認,」丁純說,因此一個強勢、權威的領導人更讓他們信服。無論何人當選,都不可能是「完美首相」,因為英國民意分裂、保守黨內部分歧嚴重,迎合一半人意味著得罪另一半。這種情況下,帶領民眾擺脫進退維谷局面的決斷力才更重要。

在專家看來,由於中庸「脫歐」派的失勢,任何重走梅「脫歐」老路的政治家都註定自毀前程。相比之下,強硬「脫歐」路線呼聲漸漲。作為強硬「脫歐」派陣營的「老牌人物」,約翰遜如果能通過第一輪投票,很有希望當選新首相。

但另一方面,約翰遜也並非穩操勝券。原因有三。

第一,保守黨長期以來有個難破的「領先者詛咒」,即選前大熱的黨首候選人往往在最後關頭莫名其妙「掉鏈子」,讓「黑馬」脫穎而出。「政客」網站寫道,在2005年接替霍華德的競選中,戴維斯是最早的領先者,但7個月後,不太為人所知的卡梅倫贏得選舉。再往前看,名不見經傳的史密斯戰勝廣為人知、經驗豐富的克拉克……「約翰遜是博彩公司最看好的人選,但賭徒們不要押上全部家當,領跑者的頭銜與其說是幫助,不如說是阻礙。約翰遜應當速戰速決,防止其他競爭者積聚勢頭。」

第二,所謂「槍打出頭鳥」,其他候選人對約翰遜已形成「合圍」之勢。如果未來幾周政敵拿他的不當言論、私生活、涉毒等問題進行炒作,或是約翰遜「胡言亂語」捅出什麼簍子嚴重打擊聲譽,「政治自殺」也不是沒有可能。

第三,從其他競爭者角度看,戈夫近來聲勢逐漸被亨特趕超。亨特還拉來國防大臣彭妮·莫當特和就業與養老金大臣安伯·拉德兩名閣僚「站台」。他的一名支持者甚至預測,從目前形勢看,亨特和約翰遜將接受最終投票。隨著不斷有候選者被淘汰,原本分流的選票會發生重組,被民調忽略的「隱形」投票者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這些都會為競選帶來變數。

專家認為,如約翰遜上台,意味著歐盟將面臨一個更加強硬的對手,很可能令原有的「脫歐」方案傾覆。雙方「硬碰硬」讓「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再度升高。但另一方面,無論誰當選,新首相仍將考慮達成協議。一方面是因為競選策略與真正當選後的政策不一定完全相同,當選後要考慮的因素比競選多,也將更務實;二是因為英國國內有各種反對「無協議脫歐」的聲音;三是歐盟方面也不希望英國「無協議脫歐」,也許雙方會找出妥協的辦法。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想定時倒垃圾,難道要專門請假?政協委員:「垃圾分類是從不方便開始的」
打球燒烤見天皇,特朗普訪日看似增添「令和甜度」,實則難掩美日分歧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