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

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

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知止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靜是人心靈中最重要的元素。所謂動只是自然規律,有動才有靜。今天分享的音樂名字就叫《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請欣賞:

靜,不是死寂,也不是一點念頭都沒有,而是心歸於純樸,到達精神純一的境界。

靜,是萬物的根本,也是動的根本。它像一個含藏了無限能量的充電器,當能量逐漸用盡時,便歸返於它,經過它的充電,又帶著充沛的能量再出發。

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它靜下來,順乎自然,讓一切回到本然的狀態。自然的精神,是慢慢而清的。這就是老子所說的:「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也就是養靜的基本要務。

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

入靜,是讓心平靜下來,不再胡思亂想。深度入靜,就是對外在環境不再有反應。深度入靜不是入定,入定是在深度入靜的基礎上進入的一種狀態。

要想深度入靜,就要在入靜後進一步放鬆,不起任何念頭(不主動的想任何事,但念頭會不住的湧現),不停留在任何念頭(不順念頭去想,過去就算),無憂無悲、無喜無樂,不約束自己的心,靜到一定時候,對外界的環境就會失去感覺。

入靜是修行的重要內容之一。入靜是修行者的關鍵所在,修行的成效如何,取決於入靜的程度深淺。功夫的高低幾乎可以用功者入靜的深度來衡量。精神上的入靜層次深淺,關係到功夫進展快慢和功力的高低。

入靜,一絲禪的意境在其中

心喜靜,所以歷代養生學家把清心寡欲、調養精神作為養生的主要內容。《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云: 「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則藏神」、「靜以養之」,是指神靜,而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過。

靜是一種心態,如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是指不為名利所困擾的自然靜,有助於神氣內守。反之,神氣的過用、躁動,為名利所誘惑,往往容易耗傷人的元氣。因此,心靜則神清,心定則神凝,心虛則神浮,心安則神全,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