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自主轎車工業的風雨征程

中國自主轎車工業的風雨征程

早在112年前,一輛美國製造的杜里埃轎車被當作一件奢侈的禮物,贈送給了當時中國最尊貴的女人—慈禧。它的標籤上寫著:來自工業國家的生日禮物。

從那一天起,汽車闖入了中國人的視野。

此後過了20多年,一個出身豪門的年輕人躊躇滿志地想要造出中國人自己的汽車:此人就是1929年時的張學良,時年28歲。

1931年5月31日,第一輛國產汽車在張作霖旗下的兵工廠—遼寧迫擊炮廠誕生,張學良為這輛載貨汽車取名「民生」。「民生」車之於中國的意義,不僅實現了中國造汽車的夢想,更令人讚歎的是,在當時生產和研發水平極度落後的條件下,「民生」車整車零部件的國產化率高達70%。

中國自主轎車工業的風雨征程

1958年5月21日毛澤東和林伯渠試坐「東風」轎車

「九一八」事變熄滅了「民生」車給農耕傳統的中國帶來的一絲工業化的曙光。東北地區相繼淪陷後,製造廠生產儲備的所有汽車和機器零件都被日本侵略者奪走,民族汽車工業被扼殺在襁褓中。

戰爭頻仍,中國的工業化之旅被硬生生地斷裂開來。新中國的成立,為縈繞中國汽車業數十年的夢想,插上了起飛的翅膀。


第一代國產小轎車命名為「東風」,寓意毛澤東的著名論斷:「東風壓倒西風」

1949年3月,毛澤東在西苑機場檢閱部隊時乘坐的是一輛美國軍用敞篷吉普車。斯大林看到照片時,注意到美式吉普帶來的政治聯想,馬上決定贈送給當時的中共中央五位書記每人一輛吉斯牌高級轎車。開國大典閱兵式上所用的車正是斯大林送給毛澤東的吉斯-110型,此後又有10多輛各型吉斯車陸續進入中國。

中國自主轎車工業的風雨征程

毛澤東為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題詞

共和國建立之初,毛澤東就有一個「汽車夢」。1956年4月25日,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夢:「自從盤古開天闢地,我們不會製造汽車,不會製造飛機……由於我們是發展重工業,什麼時候能坐上我們自己生產的小轎車就好了。」

1958年2月,毛澤東再次提出希望坐「自己的小轎車」。此時,全國上下正在掀起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一汽)提出了「乘東風,展紅旗,造出高級轎車送給毛主席」的口號,組建了轎車生產突擊隊。

自己動手製造轎車,一汽當時無資料、無經驗、無工裝、無設備,只有通過借鑒外國汽車邊學邊做。發動機是借用德國「賓士-190」型轎車發動機,底盤是依照法國「西姆卡」轎車的底盤基本結構,各種鈑金件、車身,幾乎全靠手工製作,車身上半截銀灰色,下半截紫紅色,最顯眼的是發動機罩前上方有銀色小龍裝飾,車身側面鑲嵌了毛體的「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字樣。

當年5月12日,第一輛國產小轎車下線,揭開了我國民族轎車工業的歷史篇章。這部轎車被命名為「東風」,來源於毛澤東「東風壓倒西風」這一對當時世界形勢的著名論斷。1958年5月21日,毛澤東和林伯渠等中央領導在中南海後花園觀看並試坐新車。毛澤東高興地說:「坐上我們自己製造的小汽車了。」

「起東風」「展紅旗」,展示共和國汽車工業的輝煌

1949年開國大典不久,毛澤東抵達莫斯科,參觀了斯大林汽車廠,看著一輛輛汽車駛下裝配線,他動情地說:「我們也要有這樣的大工廠。」

1950年,在吉林省長春市西南六公里的孟家屯,新中國第一個汽車廠破土動工。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建設自己的汽車工廠。1953年6月,毛澤東在一張8開的宣紙上揮筆寫下「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紀念」11個大字。

中國自主轎車工業的風雨征程

1972年周恩來陪同前來訪華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坐在紅旗車上

當年我國生產的第一輛東風牌轎車車身短小,不太適合領導人乘坐。別人坐上自己造的車不難,而毛澤東坐的車要求高得多,因為他是領袖,車不光要方便、體面,還有個安全的問題。如前所說,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乘坐的都是蘇聯生產的吉斯防彈車,安裝了空調設備;但國產車裡沒有空調設備,毛澤東身材高大,尤其愛出汗,一到夏天車裡如蒸籠一般,為保證他老人家安全,車窗不能隨意打開。而警衛人員沒有一個敢提出為主席換一部高檔轎車,或者裝上空調。為了降低車內溫度,只好在車子前排與後排間隙,放一個盛冰塊的盆子,以此調節車內溫度……

一向對「土法上馬」不反感的毛澤東,沒有對這種土辦法感到不滿。但熱了好說,冷了怎麼辦?北方的冬天冰天雪地,總不能在車裡再放個火盆取暖吧?如此看來,給毛澤東換車便是順理成章的了。

1958年8月,一汽完成了中國首輛高級轎車的製造。這輛中國「第一車」由當時的吉林省省委書記吳德命名為「紅旗」。

據當年參與研製生產的原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陳祖濤回憶,當時我國還不具備生產轎車的整體水平,只能仿製。紅旗轎車以一輛1955型「克萊斯勒」高級轎車為藍本,根據民族特色重新設計了外觀—車身長度超過5米,比東風車寬敞許多;車身設計強調中國傳統美學特色,通體黑色,線條感強,車頭標誌由龍改成了一面紅旗,車前格柵參照了扇子造型,後燈用的是大紅宮燈樣式,車上大量使用了銀色鍍鉻飾件 (也有用銅質鍍金材質),座椅包裹的是杭州名產織錦緞。最有特色的是,在發動機側翼一開始有5面紅旗,代表「工農兵學商」,後改為3面紅旗,代表了「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

1958年9月28日,第一輛「紅旗」轎車裝配調整完畢送至北京。從此,「紅旗」便和民族轎車工業的興衰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紅旗轎車:中國的符號、國家的象徵

1959年9月中旬,一汽鍛造車間主任陳子良受命向北京移送33輛CA-72型紅旗車和2輛敞篷檢閱車。35輛紅旗轎車運送到北京首都汽車公司,一字排開,場面極為壯觀。

中國自主轎車工業的風雨征程

2006年胡錦濤視察奇瑞汽車

1959年10月1日,紅旗檢閱車參加國慶10周年慶典,檢閱車載著時任國防部部長、閱兵總指揮林彪檢閱了陸海空三軍。從此紅旗檢閱車一舉成名。

1965年,出於外交工作的需要,周恩來指示一汽在CA-72車型的基礎上,試製三排座的豪華型轎車。新車車翼的3面紅旗裝飾聽從彭真同志的建議改為一面紅旗,這樣做是為了「突出毛澤東思想這面紅旗」。

紅旗轎車作為中國的符號、國家的象徵,見證了共和國內政外交的許多重大時刻。

其實早在1961年,紅旗轎車作為「國禮」就曾送給了習慣於豪華大陣勢的摩洛哥國王。1962年12月,周恩來總理提出,要乘紅旗轎車迎接將要來訪的錫蘭(今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全世界的眼光都在注視著中國。尼克松的專機到達上海時,中國出動了30輛紅旗三排座高級轎車迎送,令美國人大為驚訝,他們沒有想到長期與世界隔絕的中國,竟擁有這般豪華氣派的轎車。美國人自從踏上中國的土地,由上海到北京,然後游長城,進中南海會見毛澤東,都是一路乘坐「紅旗」。

也就是在這一年,毛澤東捨棄蘇聯吉斯車,正式坐上了紅旗高級保險車,正式圓了他的國產汽車夢。紅旗轎車也由此堂堂正正地成了國家的象徵。外國首腦來華,一般都會提三個要求:「見毛主席、坐紅旗車、住釣魚台」。日本明仁天皇、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法國總統蓬皮杜、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等外國政要都對紅旗車留下了良好印象。1984年、1999年,一汽為鄧小平、江澤民打造了國慶檢閱紅旗專車;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胡錦濤乘紅旗車檢閱三軍,再次強化了紅旗轎車的元首官車形象。


合資「井噴」,國產成長,中國轎車工業實現歷史性跨越

對於新中國第一代汽車人來說,紅旗轎車曾是他們一生中最大的輝煌。今天,當人們說到第一代紅旗轎車時,往往先說它的造型如何合乎民族風格,然後又說紅旗是用榔頭敲打出來的。然而,嚴格依靠自力更生生產的紅旗轎車,堅持每一個零部件都是國內生產,這就導致了25年後該車在質量和性能上與國際標準的差距越來越大。另外,生產紅旗轎車的成本也很高,10台解放卡車的成本才造1台紅旗轎車,25年共生產了1500輛,這樣的產量其結果註定是虧損。而把生產紅旗轎車當作一件光榮的政治任務的一汽,從1958年到1984年,一直依靠解放牌卡車養活著自己。歷史進入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著國門開放,紅旗轎車的乘坐者的眼界寬了,該車的缺點也不斷暴露出來……1981年,國務院領導果斷作出了紅旗轎車暫停生產的決定。

中國自主轎車工業的風雨征程

紅旗H7轎車

與紅旗轎車同一年問世的,還有上海鳳凰牌轎車,車體依據德國1956年生產的220S型轎車仿製。依靠仿造的上海轎車,雖然年產量、利潤和工藝水平均遠高於紅旗轎車,但依然繞不過「技術落後」這一死結。上海鳳凰牌轎車曾經達到最高年產量為8000台的紀錄,33年間共生產了8萬輛,但這個數字還不到同時期美國3天的汽車生產量。

新中國自力更生製造的汽車雖然填補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空白,然而計劃經濟的產物終究為自己埋下了隱患。用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的話來說,這一段時間的中國汽車工業只能算是「卡車工業時代」。

1978年,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使中國汽車工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1983年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中國的若干汽車合資項目取得了重大收穫。

北京汽車製造廠與當時美國第四大汽車廠美國汽車公司簽定協議,切諾基XJ系列越野車開始在中國投產,中國第一個合資經營的汽車製造公司由此誕生。

同年4月,在上海汽車製造廠,中國與德國合資組裝的第一輛桑塔納轎車成功下線。

同年,南京汽車製造廠引入了義大利菲亞特的依維柯汽車;廣州和法國標緻合資項目合作成功,在低谷徘徊了幾十年的中國轎車工業的能量開始井噴。

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合資生產汽車成為汽車製造的主流。日系、美系、德系、法系、意系等汽車企業紛紛在國內投資建廠。廣州本田、上海通用和一汽大眾分別引進了最新的高檔車型。

中國汽車工業自此全面開放,合資企業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轎車生產技術實力大大增強,中國汽車工業正式進入了轎車時代。

新中國創立初期,一汽、二汽奠定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基石;改革開放後,合資經營推動了中國汽車工業實現了質的飛躍。到了今天,自主品牌也在茁壯成長,迅速壯大。

雖然條件艱難,但一大批自主品牌車依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發展起來。以奇瑞、吉利、華晨、長城等企業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不斷積累新技術,不斷推出新車型。一些自主品牌還在海外建立起了生產基地,直接在當地生產整車銷售。

在與跨國汽車企業的競爭中,中國汽車業逐步適應並融入全球化市場,開始成為這一平台上最活躍的角逐者。短短的幾年間,自主品牌汽車從2000年的國內市場份額幾乎為零,達到2010年的40%。

從2000年開始,中國汽車工業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長速度,實現了從中等製造國家到一個世界最大製造國家的飛躍。


紅旗H7輝煌復興,新時代「紅旗精神」再結碩果

如今,伴隨著中國經濟走向國際化、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巨大步伐,紅旗轎車已經遠不是單純經濟意義上的交通工具,更不是純粹的汽車企業獲取利潤的商品,而是中國汽車產業的精神與脊樑,是中國民族經濟的一面旗幟。在國內車市熱火朝天的今天,如何將紅旗悠久的領袖用車經歷轉化成為佔領公務車市場的獨特優勢,乃至使一汽重新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領頭雁,考驗著一汽下下的決心與智慧。

2014年下半年,被譽為中國科技界汽車「奧斯卡」的「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最終評選結果出爐,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所組成的自主研發團隊,憑藉紅旗高級轎車系列產品突破重圍,問鼎冠軍,榮膺特等獎殊榮。

紅旗的領先科技在產品上得到全面應用,開發了L、H兩大系列紅旗整車產品,在政務市場和私人市場逐漸站穩腳跟;紅旗L5交付119輛國賓用車,圓滿完成100多批次外國元首、政府首腦訪華接待任務,贏得了國內外領導人的高度讚譽。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我國首款自主品牌高檔轎車,紅旗H7自2013年5月30日上市以來,憑藉「高檔行政商務座駕」的不俗實力,不僅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可,更成為眾多國際重要會議用車的首選,先後為歐亞經濟論壇、APEC貿易部長會議、APEC海洋部長會議、中國-東盟博覽會、第四十五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等重大會議、賽事提供了完美服務。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周」中,紅旗H7作為接待車隊的核心車型,為與會領導人、領導人配偶及部長級以上貴賓提供接待服務,代表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接受了世界的關注和考驗。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篇關於領導幹部配車問題的內部講話中表示:「我們逐漸要坐自主品牌的車,現在也有了這個設計和生產,老坐外國車觀感也不好。很多外國領導人都坐自己國家生產的車,除非沒有生產。」2014年以來大多數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以及中央眾多部委已經大批量採購紅旗H7轎車。中央領導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換乘自主品牌汽車並未設置明確的時間表,其要求是「在不造成浪費的前提下,逐步換乘自主品牌汽車」。

復興之路漫漫,肩上擔子沉沉。日前,一汽集團又接到一個新任務—開始著手研發下一代紅旗車型。中國民族轎車工業將繼續發揚「紅旗精神」,勇攀新的高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 的精彩文章:

1979年,過了一個解放思想的春節

TAG:文史精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