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不懂撬餅而捨棄白茶餅,到底值不值得?其實,撬餅技巧有跡可循!

不懂撬餅而捨棄白茶餅,到底值不值得?其實,撬餅技巧有跡可循!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對於白茶餅,人們的態度,是又愛又恨。

如此極端的情愫存在,皆因茶餅這一形態,大有乾坤。

茶餅的出現,本意是為了彌補散茶的形態缺陷,如散茶蓬鬆、散茶易碎、散茶存儲占空間等。

餅茶,是規則的圓餅狀,這一形態下,解決了三大煩惱。

第一,餅茶不易碎。

同樣是干度5%的茶餅,經過運輸後,它只有邊角部分容易磨損,如果防震措施做的好,甚至能保持完整性。

而散茶,因為體積蓬鬆的緣故,在運輸過程中,難免會相互摩擦,在5%的干度下,難免有茶葉,扛不住彼此的碰撞,從而產生了碎片。

是以,餅茶的出現,解決了運輸易碎的特點。

第二,餅茶體積小。

同樣重量的散茶,體積要比散茶大上許多。

同樣500克的散茶,有一大包。但餅茶的體積,卻縮小了許多,約是散茶的1/5。

對於長期大量收藏白茶的朋友而言,餅茶反而備受青睞。

至少,餅茶能解決占空間的問題。

第三,餅茶收納方便。

收藏餅茶,還方便收納、送人。

相比散茶的無規則,餅茶算是比較規則的存在。小巧不佔地方,只要將同種茶餅用袋子密封好,放進紙箱即可。即便是買一餅、兩餅、三餅數量少的茶,只要分別用鋁袋、塑料袋密封好,就能放進同一個紙箱。避免東一箱茶,西一箱茶。

按理說,白茶餅的優勢這麼多,當屬人見人愛的茶,怎麼還會慘遭拒絕?

《2》

為什麼有的茶友,不喜歡喝餅茶?

難道的因為香氣、滋味不好?

不盡然。

經過壓制後的白茶,別具風味。

因受到外力的擠壓,茶葉中的葉肉細胞破裂,茶葉中的細胞內液溢出,附著在茶葉表面上。

如果是壽眉級別的茶,隨著內液溢出的,還有果膠類的物質。這些物質在茶葉表面上,和微弱的空氣進行著物質交換,經年之後,有可能生出甜蜜的大紅棗干香氣。

口感方面,因內在物質的大量釋放,茶湯變得更加濃醇,稠滑,柔順。

從喝茶體驗方面入手,餅茶實在讓人討厭不起來。

一茶友,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茶餅啊,它有各種好處,我都知道。但它就是難撬。我家裡還存在不少白茶餅呢,但就是不敢動手撬它,每次撬茶,都出現碎末。我還是覺得散茶好,散茶方便,直接沖泡就完事。」

茶友心裡的痛,感同身受。

李麻花最有發言權。

最開始撬茶時,她手下的茶餅,那叫一個慘不忍睹。加上S師傅的茶餅,烘得極為乾燥,下手後,葉片飛濺,茶餅撬的十分不規則,碎的葉子,比完整的茶餅還要多。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她還能把茶餅,撬得不像茶餅。

她撬的茶餅,曾經郵寄給一位茶友,得到的反饋是:「你送給我的,不是這個餅吧(2014白露餅),我找遍了全餅,也沒找到一樣的位置。」

茶餅,是一樣的茶餅,只不過因為撬法不同,而引發了美麗的誤會。

但她也沒就此心生恐懼,從此和茶餅說拜拜,而是越挫越勇,如今那是撬的一手好茶餅,薄片狀,分量還一撬一個準。

如果因為不懂撬茶餅,從此不再喝白茶餅,未免太不值得。

白茶餅所擁有的風味,非散茶可替代。

《3》

餅茶風味,甘醇順滑,香氣擁有更多可能性!

存在即合理。

餅茶的存在,讓人感受到了白茶的另一面。

散茶狀態下,白茶的風味最貼近本來的模樣,生曬者為上。經過日光萎凋後的白茶,經過乾燥後,擁有清新而自然的風味。

它的香氣,最為鮮爽。

這是日光萎凋,沒有過多地破壞茶氨酸的結果,加上沒有太多人為因素的干擾,白茶中的大部分物質,都保留下來。

其中就包括各類的芳香物質。

因散茶只是歷經萎凋與乾燥,它的花香表現欲極強。尤其是新白茶,簡直就是偷偷將花園攜帶在身上。

暮春熱烈綻放的含笑花,初夏時節綻放的梔子花,仲夏時節的茉莉花、合歡花、夜來香,這些香氣物質,讓你一次體驗到何為蘅芷清芬,何為馥郁芬芳。

但散茶也有難以擁有的香氣——果香。

這是屬於有年份的,優質壽眉餅的特色香氣。

譬如,膾炙人口的棗香,就是出自餅茶(壽眉)這一形態。而散茶,即便是壽眉茶,也未必能出現出現。

主要是因為,在包揉的過程中,壽眉葉片細胞破壁,果膠物質流出,附著在茶葉表面,這些花香與果香物質相互雜糅在一起,經過烘乾後,共同進入陳化環節。

在未來的某一天,壽眉餅茶中,棗香的出現就顯得自然,水到渠成。

然而,散茶是晒乾後烘乾的,只有兩道工序,沒有破壁,果香物質被花香物質壓制著,沒有被釋放出來,即使陳化了20年,它也不可能產生果香。

喝老白茶,若是沒有體會過棗香,未免太遺憾。

即便撬茶餅千難萬難,總要嘗試才是。若是就此放棄了白茶餅,將抱憾終身。

更何況,撬茶餅,並不難,至少比那蜀道好攀登。

《4》

撬茶餅,如庖丁解牛,找准入手點是關鍵!

撬茶,如烹飪,要將食材切出花樣來,刀具要先選好。撬茶時,工具也要先齊備。

要將圓整的茶餅撬開,需要有頭部比較尖,並且整體比較薄的工具才行,這樣才能快速地刺進茶餅里,一刀到位,撬開茶餅。要是工具太鈍,難以入手。

頭部比較尖的撬茶餅工具,有茶刀,和茶針兩種。

只要乾淨,衛生,無雜味和異味,便可以。

工具選擇完畢後,開始撬茶。

要將茶餅完整地撬開,同時又不會導致太多茶碎末的出現,最好的方式,是從找准側面的縫隙。

由於白茶是芽葉連枝的結構,它壓成餅之後,側面是有葉也有梗的。

這些梗的存在,為茶餅撐起了一片空隙,沿著茶餅的邊緣尋找,就能找打這些隆起的,有縫隙的部分。從這些縫隙處入手,可輕易將茶餅撬開,並且不容易有碎末。

若是從其他部位入手,反而容易將茶餅撬碎,在沖泡時,容易泡出濃郁的茶湯。

撬茶時,除了用力點要找對,還要注意茶刀刺入茶餅的深度。

讓工具深入得深一些,至少2-3厘米的位置,再用力往上一抬。這時候,乾燥的茶餅,應聲而裂,嗤喇一聲,葉片、茶梗斷裂,茶餅被撬開。

有的比較心急的看官,只是將茶刀刺入餅身的0.5-1厘米的部位,就著急撬開,這時候茶餅的受力點還未調整好,貿然撬開茶餅,反而容易把茶撬碎。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著急撬不出好白茶。

與此同時,撬茶還有一個竅門——撬成薄片狀。

撬茶餅時,最怕撬成一塊一塊,似方糖的形狀。也不要撬得太厚,否則茶餅難以泡開,葉片和葉片之間,還是牢牢地粘合在一起,這樣一來,還怎麼感受白茶滋味?

這也難怪,有的茶友,總會泡不出白茶餅的濃醇風味,敢情茶餅沒撬對。

《5》

白茶餅,可以說是散茶的互補。

它的存在,解決了運輸、倉儲等問題。與此同時,經過壓餅的白茶,擁有別樣的風味。

更為濃醇的茶湯,成熟而穩重的香氣,細膩柔和的湯水。

品質好的壽眉餅,還能生出甜蜜親和的棗香。

要體會白茶餅的種種好處,不過是要學會撬餅罷了。

撬白茶,大可不必用力過猛,需要的是巧勁。記下來撬茶的細節,掌握撬茶的訣竅,茶餅自然能輕鬆撬開。

淡極始知花更艷,十分紅處便成灰。

別把撬茶,想的太複雜。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能看見蟲眼的就是荒野白茶嗎?未必,拋荒、有機、台地茶也有蟲眼
白毫銀針沖泡也要快出水嗎?細數白毫銀針選購的常見5個疑問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