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濕氣重,幾款茯苓食譜幫助健脾祛濕
養生
06-14
肥胖、無精打采,身體沉重、渾身不清爽、舌苔厚、大便黏,這多是體內濕氣作祟。尤其是夏季,暑熱濕重,加之過食生冷寒涼之品,極易傷及脾陽,脾虛水濕運化不了,就會聚集體內;出汗時猛吹空調,導致汗排不出來,濕氣就散不出去而聚積體內。《黃帝內經》中說「久坐傷肉」,脾主肌肉,主運化水濕,缺乏運動可引起脾氣虧虛、水濕不化、聚濕生痰。
中醫認為,茯苓滲濕利水、健脾安神,用於水腫尿少、脾虛食少、痰飲眩悸、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被稱為健脾祛濕之要葯。
下面為大家推薦幾款茯苓健脾祛濕食譜:
茯苓麥冬粥
茯苓、麥冬各15克,粳米100克。粳米加水煮粥。茯苓、麥冬二藥水煎取濃汁,待米半熟時加入,一同煮熟食用。
芡實茯苓山藥粥
芡實、茯苓、山藥各15克、粳米100克。芡實和茯苓提前1天用清水泡發;粳米提前1小時泡發;山藥洗凈,去皮,切成小粒,泡在清水中;將以上材料混合,淘洗乾淨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即成。
茯苓陳皮豬骨湯
茯苓15克、陳皮5克、豬脊骨200克、生薑適量。豬脊骨洗凈,沸水焯一下,清水洗凈,同茯苓、陳皮、生薑一起放入燉盅內,加適量水煮沸後,改小火慢煲3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錢琦)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想要孩子能好好吃飯,家長要把握住「自主進食黃金期」
※為鮮美可口的蘑菇選一個好「搭檔」,營養更好,味覺層次更豐富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