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有貿易戰嗎,兩千多年前就有了且古人都是應對「高手」

中國古代有貿易戰嗎,兩千多年前就有了且古人都是應對「高手」

「貿易戰」是最近的一個熱門話題,中國面對美國的無端挑釁,中國向來不惹事,也不怕事。在歷史上,中國才是貿易戰的鼻祖,有著兩千多年的貿易戰的經驗。

春秋時期,齊國在政治和軍事上一家獨大,宋、陳、蔡、衛、鄭等國紛紛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唯獨魯國糾集譚、遂等國,總是和齊國唱對台戲。齊國宰相管仲是發動貿易戰的高手。他決定通過經濟手段制裁魯國。

紈,以細緻潔白著稱,因主產於齊國,稱為「齊紈」。縞是一種白色薄絹,以魯國出產的縞質量最佳,有「魯縞」之稱。齊國相依,交通便利,雙方的紈縞貿易十分活躍。管仲建議齊桓公和大臣身穿魯縞製成的衣服,一時間魯縞成為齊國朝堂的工作服。

齊國百姓眼見魯縞受寵,上行下效。管仲又宣布齊國禁止生產縞,所需縞全部由魯國進口。突然膨脹的需求,導致魯縞供應緊張,價格上昂。魯國百姓見魯縞利潤豐厚,不約而同地棄農織縞。管仲還對販賣魯縞的商人給予重獎,如此一來,加快了魯縞的流通,魯國人織縞的積極性進一步高漲。

一年以後,管仲突然關閉齊魯邊境的關卡,禁止魯縞入境,同時,齊國上下重新穿起了齊紈的衣服。齊國的禁令,導致魯國措手不及,魯縞滯銷,農田荒蕪,糧價暴漲,魯國被迫向齊國進口糧食。管仲此時刻意抬高糧價,魯國遭遇糧食危機。內憂外困之際,魯國只得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

管仲利用魯縞為武器,營造熱銷假象,先揚後抑,控制要害,達到了不戰而人之兵的目的。打壓魯國之後,管仲並未就此吞併它,而是繼續保留其相對獨立的地位。不得不承認,管仲用經濟手段打贏了政治仗,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

北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1月28日,宋遼結束二十五年的戰爭狀態,雙方簽訂了「澶淵之盟」。盟約規定北宋每年以歲幣的形式,向遼國輸入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雙方以白溝河為界分治,互設榷場,開展對外貿易。

從表面上看「澶淵之盟」是一份不平等條約,事實並非如此。北宋送出的歲幣,不過是當時軍費開支的百分之一。雙方停戰後,節省了大筆軍費。在榷場中,北宋向遼國輸出的商品,有茶葉、草藥、絲帛、瓷器和粳米等必需品,有漆器、犀角和象牙等奢侈品,也有鐵、銅等有色金屬。遼國提供的是牛、馬、駱駝等牲畜,其中尤以羊最多,「河北榷場博買契丹羊,歲數萬。」

從交易品種上看,北宋品種齊全,高低搭配,遼國主要以畜牧業為主。雙方貿易的活躍,帶動了貿易數量的增加。北宋宣和年間,朝散郎宋昭坦言:「蓋祖宗賜於之費,皆得於榷場歲得之息。」可見當時雙方貿易量相當巨大。

由此可以推斷,北宋當時處於有利的貿易順差。更為重要的是北宋輸出的是生活必需品,壟斷了當地市場。遼國無力支撐全國經濟,北宋的貨幣成為遼國的通行貨幣,這意味著北宋掌握了遼國的經濟命脈,同時,遼國的漢人受中原的先進技術影響,「田疇高下如棋布, 牛馬縱橫似斗量」,而且「衣服漸變存語言」,可以說遼國在文化、經濟、科技等方面,被北宋全面同化了。

馬克思曾說過:「根據歷史的永恆規律,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受他們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的。」而宋遼關係是特殊的個例。北宋在明知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未對遼國進行資源掠奪,或者對其進行貿易封殺,以此削弱遼國的整體實力,遼國也未對北宋發動侵略戰爭,雙方結成了兄弟之邦,和平相處了上百年。北宋高度發達的文明,促進了契丹族的發展,從歷史的角度看,具有進步意義。

16世紀初,新興的海上貿易逐漸代替陸上絲綢之路,成為全球經貿新的驅動力。隨著絲綢之路的沒落,位於北方草原的蒙古各部落內鬥不止。察哈爾部首領達延汗統一了漠南草原。不過,草原的游牧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原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必需品。蒙古數次要求開放互市,明朝對此採取歧視政策,一直拒絕蒙古通貢的要求。雙方一言不和,摩擦不斷。

這種狀態持續到隆慶年間。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蒙古掌門人俺答汗的嫡孫把漢那吉因家庭矛盾激化,憤然降明。俺答汗為此主動向明朝提出稱臣封貢。在具體談判的細節中,內閣大臣張居正發現蒙古部落需要大量鐵鍋。

張居正敏銳地意識到蒙古部落的冶煉技術已現頹勢。他提出用「廣鍋」進行互市交易。用「紅模鑄造法」打造的廣鍋,鍋壁僅有兩毫米厚,因產自佛山,故得名「廣鍋」。在交易時,蒙古必須以舊鍋換新鍋。如此一來,既滿足了蒙古牧民的日常生活,又能防備俺答汗將鐵鍋用于軍備。

雙方很快達成了封貢和互市的共識。明朝封俺答汗為順義王,開放十一處貿易口岸。俺答汗將慫恿戰爭的趙全等人,交換把漢那吉(俺答汗的孫子)。明蒙結束了長達近兩百年敵對狀態,此後七十多年雙方和平共處,貿易不斷。張居正的鐵鍋外交,體現了互利共贏的大國風範。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指不同事物多樣性的統一,同表示同質事物的絕對同一。中國主張「和」,在保持整體一致的基礎上,維持個體的個性化發展。美國崇尚「同」,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國,忽視經濟全球化的基本情況。這種損人不利已,終究會被時代所摒棄。

文:計白當黑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的捕快是什麼職務,與現今的警察有什麼區別
明朝亡在崇禎期間,為何史學家認為「大明之亡,實始於萬曆」呢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