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年間,一盜墓賊挖出十車「天書」,考古專家:與《史記》齊名
導讀: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中國西部廣袤的戈壁、荒漠成了外國探險家們的樂園,無數的「探險隊」、「考察隊」前仆後繼的前往新疆進行考察活動。據不完全統計,曾經到過新疆地區的「探險隊」、「考察隊」多達數十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國人斯塔因。
1906年,斯坦因在新疆發現了尼雅遺址,並對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盜挖,發現了很多漢代的竹簡,這些竹簡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簡牘文物的第一次發現。後來斯坦因又在敦煌莫高窟、酒泉等地盜走了大量的竹簡,這些出土的竹簡在史學界被稱為「敦煌漢簡」。
雖然「敦煌漢簡」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但它在「出土的古代竹簡」中並非最偉大的發現,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晉朝時期,就曾有過一次驚天動地的「天書」出土,《晉書·束皙傳》對出土過程做了詳細的記載。
公元279年(西晉咸寧五年),在今天河南省衛輝市的汲縣,一個名叫不準(fǒubiāo)的盜墓賊趁著夜色挖開了一座戰國魏國諸侯的墓葬,他本以為墓中一定是金銀滿地,可進入墓室之後,才發現根本沒有任何金銀財寶,相反墓室中擺滿了一捆一捆的竹簡,上面的文字像一個個「小蝌蚪」,根本看不懂。
這些沉重的竹簡對於盜墓賊來說一文不值,為了照明他甚至撿了幾捆竹簡生火,在確定墓中並無其他隨葬品之後,盜墓賊爬出墓室揚長而去。後來事情敗露,當地官府抓住了盜墓賊,在他的指引下,官府在墓室中一共清理出了十大車的竹簡。
面對這些寫滿蝌蚪文的「天書」,當地官府不敢怠慢,立刻將事情稟告了朝廷。晉武帝司馬炎聽說之後非常重視,為了弄清這些古書的來歷和內容,他特意派當時晉國最出色的兩個人才中書監荀勖(xù)和中書令和嶠前往汲郡,對古書進行翻譯,並調查弄清墓主人的身份。
荀勖兩人來到現場之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才解開了竹簡上面的「蝌蚪篆」,這是一種流行於戰國時期的文字。除去被盜墓賊燒掉的一小部分,經過整理出土的竹簡一共75篇,內容文字超過10餘萬,記載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戰國超過89位帝王,以及1847年的歷史。
竹簡上的內容讓荀勖兩人非常激動,雖然西晉距離春秋戰國不過數百年,但由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春秋戰國之前的大部分古書、典籍都被焚毀,所以從漢朝開始,文人學者就開始找尋先秦的古籍。
而這次出土的竹簡,書寫的年代很早,所以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就連司馬遷的《史記》都無法與它比擬,因為這些竹簡是唯一留存的逃過秦始皇焚書事件的編年通史。除了記載1847年的歷史紀年,竹簡上還記載有《易經》《公孫段》《國語》《名》《繳書》《大曆》《穆天子傳》等大批失傳的古書。
這批竹簡因為發現於汲郡的墓葬中,因此被稱為「汲冢竹書」。現在史學界將它與漢武帝時從孔子舊宅發現《尚書》、殷墟發現甲骨文、敦煌發現藏經洞譽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但是從西晉發現「汲冢竹書」至今的1700年間,這批竹簡又不斷丟失損壞,因此現在流傳的根據「汲冢竹書」編寫的《竹書紀年》只是當年發現的竹簡中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晉書·束皙傳》、《竹書紀年》
※山東一小山村,埋著梁山孫二娘的寶藏,專家:放豬娃曾一夜暴富
※陝西一處亂墳崗,挖出100斤金餅,考古隊:小意思還有150噸
TAG:國史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