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魅族 16s 深度體驗:小修小補後的完全體

魅族 16s 深度體驗:小修小補後的完全體

過去幾年,魅族沒能從一家年出貨 2000 萬台的中等廠商更進一步,反而是由於產品競爭力不足、產品線定位的進退失據、人員流失等原因逐步被市場邊緣化,至少是不如 2016 年時月月開「演唱會」那般有聲量了。

不過從黃章接手魅族旗艦的設計後,去年魅族仍是給我們帶來了幾款值得稱道的產品,像是執著於外觀、手感與振動反饋的 15,以及在產品力上更迎合市場的 16th。16th 在發布之初幾乎是叫好聲一片,畢竟從設計到用料再到價格當時在對應價位都是競爭力相當強的存在,只是電池續航的短板、屏下指紋識別率低下以及 NFC 的缺失讓這款小巧的旗艦仍有提升的空間。

僅過去 8 個月,魅族又帶來了小幅升級的 16s,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我都將它作為主力機使用,也通過本文分享我對這款機器的解讀和感受。

外觀/手感——有堅持,亦有妥協

這次魅族 16s 仍舊沿用上下邊框對稱的設計,在水滴屏、升降式攝像頭 真·全面屏等形式越發成為公模的今年,這可算是一種難得的堅持。在 16s 上,額頭下巴寬度分別進一步被壓縮至 4.5mm 和 4.2mm,鑒於前置攝像頭的尺寸,這幾乎是上下對稱設計所能達到的極限了。印象中這樣的上下寬度此前只在所謂的魅族 15/16 爆料圖上見過,而如今魅族把渲染圖中的效果做成現實產品也的確展現了他們在產品設計和打磨上的功力。

對了,到目前為止魅族並未推出 16s 的 Plus 版本,與自 Pro 6 以來的大小雙旗艦策略有所出入,其實 16s 很好地在去年 16th 與 16th Plus 之間做了融合,屏幕尺寸介於兩者之間,又兼有 16th 的小尺寸機身手感和 16th Plus 的大電池,這種情況下 Plus 版本其實已經顯得可有可無。

16s 設計上的一大爭議在於背部,攝像頭、閃光燈模組被移至左上角,與市面上的不少千元機為伍,而碩大的「meizu」logo 則被放置在機身中上,與去年 16th 上的對稱美學大相徑庭 ,這讓不少魅友感到難以接受。

魅族這麼做應該是考慮到儘可能不擠占電池空間而採取的妥協,當然我認為 16s 的背部設計也談不上丑,手上這部黑色版本的類碳纖維紋路還是很有質感的,不過既然宣稱「我們一路奮戰是為了不被世界改變」,美學上本可以做得極致一些。

7.6mm 的厚度加上 165g 的重量,輕薄是魅族堅持常規設計、不上機械結構帶來的回饋,這應該是除三星 S10 外目前輕薄感最突出的旗艦機型了,之前我用了好幾個月的 iPhone 8 Plus(裸機重 202g)做主力機,長時間使用墜手感明顯,切換到 16s 確實有種久違的輕裝上陣的感覺。

在今年一票國產旗艦乃至中端機型——包括 OPPO Reno、一加 7 Pro、紅米 K20 Pro 在內都用上了機械結構、普遍厚重的背景下,魅族 16s 的輕薄似乎更成了一個賣點。

捨棄超廣角堅持光學防抖,相機表現如何?

魅族 16s 後置相機依舊採用雙攝方案,主攝 CMOS 由 IMX380 換成了今年各家都在用的 4800 萬像素 IMX586,並且帶光學防抖,除了像素四合一之後單像素麵積更大帶來更強的感光能力外,IMX586 也可以全像素輸出 4800 萬的照片,可以說高感光能力與高解析力通吃,另外在營銷層面上還可以向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宣傳 4800 萬高像素,自然是非常受到廠家的歡迎。

副攝則沿用 IMX350 長焦鏡頭,對於為什麼沒有上超廣角鏡頭,魅族認為光學防抖的使用率比超廣角要高得多所以在這兩者之間做了取捨,在我看來這個理由還是有些牽強的,畢竟主攝光學防抖與超廣角之間並非互斥的關係,而超廣角鏡頭對於拍一些風景照來說也是極有用處,因此這不得不說是一個缺憾。

以下是來自 16s 的部分實拍圖:

整體看來,16s 的主攝白天拍照白平衡及自動 HDR 表現不錯,AI 場景識別也只是稍稍增色而不失真;夜景模式此次也來到了 16s 上,成像速度很快,出片沒有明顯銳化痕迹,不過放大看塗抹會比較多,整體曝光也還有提升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16s 在專業模式下還給出了一個 4800 萬像素直出的選項,這個模式下輸出的照片在解析力方面相比普通 1200 萬模式的確有肉眼可見的提升,甚至比副攝變焦的效果還要好,可以說是在目前所有 IMX586 機型中我所見到的最貨真價實的 4800 萬模式。

4800 萬模式下的照片細節,飲水機上的小字清晰可見

新版 Flyme 體驗如何?

不知道是得益於驍龍 855 的性能提升,還是得益於魅族的優化,16s 的這版 Flyme 7.3.0 在流暢度上的提升相比去年的 16th 十分明顯,不論是桌面及各種界面的滑動流暢度還是 APP 的啟動和切換,都沒有絲毫的粘滯感,即使我體驗過擁有 90Hz 屏幕的一加 7 Pro 仍可以這麼說——當然這是在用 mBack 交互的前提下,如今全面屏手勢還是會有一些掉幀不夠順滑。

不過我還是簡單測試了一下,同時開啟包括淘寶、微博、微信、支付寶等 18 個應用掛在後台,100% 的電量開始測試,待機一個晚上 8 小時僅掉電 2%,後台應用被殺掉 6 個,整個調度和電量控制做得還是不錯的。

音頻——沒了耳機孔之後,作為替代品的解碼耳放能否帶來驚喜?

黃章去年就在社區談到:將 Hi-Fi 單元做到手機裡面不是好辦法,容易受天線等射頻干擾,後續會推出相關配件。於是這次魅族首度砍掉了耳機孔,並隨 16s 也一併推出了一個 HiFi 解碼耳放,其實就是一個帶有獨立 DAC 晶元( CS43131 )的 3.5mm 耳機轉接頭。

要吐槽的一點是,魅族並未給 16s 附贈任何耳機轉接頭或 Type-C 耳機,並且 16s 這個 Type-C 介面不支持模擬信號輸出,也就是說你拿普通的轉接頭(沒有 DAC 晶元,無法輸出數字信號)並不能使用,考慮到並不是所有用戶都會或者說都懂得去購買帶 DAC 晶元的轉接頭,對於一些使用有線耳機的普通用戶來說,這波操作並不友好。

當然魅族這個 HiFi 解碼耳放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對於這個小東西,尾巴編輯部最懂音頻的@小淼-海這麼評價:

可以說,魅族 HiFi 解碼耳放這條轉接線在第一聽感上是相當不錯的,至少與手機本身的聲音對比有著很大的提升,我覺得單單以這一點來看,魅族 HiFi 解碼耳放的價值就出來了,169 元的官方售價也完全值當。魅族 HiFi 解碼耳放的聲音風格是在保持一個較為通透的線條下對聲音略加潤色,低頻的感覺有了,但又不會太過,整體維持在一個較為健康的程度,並且憑藉著不錯的輸出功率,推出來的塞子該表現的地方都有表現,細節部分也呈現得不錯,值得褒獎。

對比起 HTC 那條轉接線來說,魅族 HiFi 解碼耳放主要優在對於聲音定位的準確性,以我拿 Campfire Audio 太陽神搭配為例,一些場面宏大的曲子,HTC 轉接線往往會將樂器的位置定在靠後的地方,這樣的聽感就變得稍稍有些奇怪,而魅族 HiFi 解碼耳放對於這塊的重放則比較到位,突出太陽神本身大聲場的同時也保證了位置的精準,就整體聽感而言個人還是比較滿意的。

哦,還有一點,那就是魅族 HiFi 解碼耳放比起 HTC 轉接線來說更短,而且轉介面部分更為小巧,這對於日常連接手機使用會有著更好的攜帶體驗。

除了有線耳機,16s 對無線音頻的支持也十分完善,除了支持包括 LDAC、aptX HD 在內的絕大多數藍牙音頻編碼,也在藍牙設置中對已配對設備的音量同步、是否開啟高清藍牙音頻等給出選項,而不少手機對這部分設置做得還並不完善。

雙立體聲揚聲器仍然在 16s 上得到保留,外放音樂時自然是要比搭載單揚聲器的同價位競品聲音更加飽滿,不過與 iPhone XS、三星 S10 的揚聲器水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立足優勢,補齊短板

從 15 系列開始備受好評的mEngine 振動馬達在 16s 上自然也沒有落下,振感反饋依然是乾脆有力、拳拳到肉,並且相較 16th 個人感覺是要更集中和乾脆一些。不過隨著越來越多廠商開始重視手機上的觸感反饋,單單討論振感的舒適與否已經是不夠的了,我更關心的是這種觸感反饋的應用場景是否夠廣泛,而這方面魅族還可以繼續提升。

比如我曾在黑鯊遊戲手機 2 的體驗文章中提到,黑鯊 2 在指紋解鎖成功、側邊內劃返回這兩個高頻操作中會賦予一個振動反饋,給予用戶一種積極的暗示,而魅族則沒有;又比如很多第三方輸入法並沒有為 16s 做適配(如訊飛輸入法),使得其打字手感在這種情況下甚至不如一些 Z 軸線性馬達的機型;還有像是在瀏覽器或微信公眾號文章中長按複製文字,給到的反饋也是那種沒有經過適配的類轉子馬達的振感。

雖然魅族作為一家小廠在第三方 APP 振感適配方面可能不一定能做到盡善盡美,不過畢竟是一個沿襲兩代的主打賣點,還是希望後續 mEngine 能夠適配儘可能多的場景。

去年魅族在 16th 系列上首次搭載了屏下指紋識別方案,保證了機身前後無需開孔的簡潔一體,不過去年那代屏下指紋無論是識別速度還是準確率都並不能夠讓人滿意;而今年換裝新一代屏下指紋技術後,識別速度上雖然還不能達到電容式指紋那種一碰就解鎖,不過手指停留時間已有所縮短,同時雖然有時還會解鎖失敗,但已不會出現 16th 上那種勸退級別的失敗率。

由於我個人使用習慣的原因,日常我還是更多地啟動前置攝像頭進行 2D 級別的面部解鎖,指紋解鎖作為不方便抬起手機時第二方案以及支付驗證手段。

NFC的缺失是 16th 系列的一大缺憾,甚至有人調侃 16th 發布後 NFC 彷彿一夜之間成為剛需,而魅族也是聽取用戶粉絲們的意見在這代產品上加入了全功能 NFC。模擬銀行卡、門禁卡以及公交支付這些常見的 NFC 功能在 Meizu Pay 里都一併支持,不過目前支持的公交卡還相對較少,只有武漢通、合肥通、鄭州通三張城市卡以及京津冀互聯互通卡、嶺南通、江蘇交通一卡通三張交通聯合卡,覆蓋範圍還有待進一步擴大。

電池續航應該是 16th 上最大的一處短板,而今年魅族除了把 3600mAh 的電池搬進了 16s 的機身中,同時升級 7nm 製程的驍龍 855 和 One Mind 3.0 的智能調度也打下了省電的基礎。以我日常使用的感受來說,從早上 8 點多出門到傍晚 6 點多下班,期間主要是回復微信和瀏覽各類資訊 APP 這樣的中輕度試用,通常能夠剩餘 50% 以上的電量。

比較遺憾的是在友商普遍配備 27W 乃至更高功率快充的當下,16s 有線充電功率仍維持在 24W,也並沒有帶來無線充電功能,充電這方面可以說就沒什麼亮眼之處了。具體充電曲線如下圖:

長時間使用下來我發現,16s 或許不是同價位當中最具亮點的,卻是一部可以用得很舒服的手機,它可能外觀、屏幕、拍照、續航、充電這些都不是最拔尖,卻樣樣都不差,較好地彌補了原有的缺陷,所以本文標題中的「完全體」可能是形容魅族 16s 一個比較準確的用詞。

只是相比去年 16th 發布後的那種呼風喚雨,今年魅族 16s 在競品面前其實已經有些略顯平淡,原有的優勢像線性馬達、雙揚聲器已經有部分競品開始重視,外觀上的一些妥協、耳機孔的取消則是丟掉了原有的一些堅持,而電池的增大、NFC 的加入這些似乎也只是夠到一部旗艦機應有的平均水平線而已。總體來講,魅族今年的產品思路確是小修小補,求穩為主。

最近魅族進行了一波降價促銷,2699 元的價格甚至比去年時候的 16th 還顯得有性價比,不過我認為對於真正的旗艦產品性價比不應該成為一個首要的評判準則,不應該讓人們因為你的價格而認可你在某些方面的妥協,而是應該做到無論是賣 2699 還是 3198,大家都認可這是一部全面、好用的產品。

優點:

相比多數競品手感輕薄

續航表現較為理想

觸感反饋仍屬安卓陣營第一梯隊

最新版 Flyme 體驗流暢跟手

專業 4800 萬像素模式解析力出色

缺點:

沒有耳機孔,並且不標配轉接頭

缺失超廣角鏡頭,相機焦段覆蓋在目前不及其它旗艦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飛宇 Ricca 運動相機即將開售
華為麥芒 8 發布:麒麟 710+超廣角三攝,售 1899 元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