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了這句話,我把六十年的日曆翻了個遍

為了這句話,我把六十年的日曆翻了個遍

在河北山西中原一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芒種端午前,處處有荒田。

意思就是說,如果芒種是在端午節的前面那麼這一年的收成可能就不太好,而恰好今年的芒種就是在端午節的前面,難道這是要壞事了?這是不是意味著今年會出現很多的荒田呢?

正是有了這句俗語,所以農民們都非常擔心秋收的情況,其實,現在工業化集約化城市化之後,糧食收成基本可以理解為工薪收入情況了。

帶著擔心今年的年情,於是我查了近二十年的日曆數據:

從日曆數據看,基本上每一年的情況,多數是芒種節氣在端午節前面。

其實,再結合陰陽曆每十九年重合一次,就知道,大部分年份芒種節氣在端午節前面了,也就是田地不荒的情況還是佔少數啊,好的年情還是少啊,所以大家要加油了!

一般每隔十九年陽曆陰曆同一天 。不管是陰曆的月還是陽曆的年,它們的準確天數都不是整數而是小數,陰曆和陽曆19年中的天數還有微小的差別,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累,小數也變成了大數,從而出現了不重合的這種現象,但一般都只相差一天,要麼提前,要麼推遲。

為什麼呢?

出現這種情形,主要是農曆置閏的結果。為什麼是19年出現一次重合?陰曆中每月的天數,是根據月亮運動周期來確立的,實際上每月的平均天數是29.5306日,如果乘以12,一年只有354.3672天;而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一個周期(回歸年、陽曆年)是365.2422天,這樣陰曆年1年的實際天數比陽曆年少了10.875天,差不多是11天,19年就少了209天。

209天除以30是6.9666。在19年中,陰曆年比陽曆年少了差不多7個月的時間。為使農曆和陽曆相差不太多,就必須把這7個月補上。

中國的農曆實際上是一種典型的陰陽曆,是陰曆與陽曆相結合的曆法,為了補上這7個月時間,人們採取在農曆設置閏月的方法--十九年七閏,即在農曆十九年中,12個為平年,每1平年12個月;再加7個閏年(分別為第3、5、8、11、14、17、19年),每1閏年有13個月。

這樣,19個陽曆年的日數和19個農曆年的日數差不多相等,因此,每逢19或19倍歲數生辰的時候,陽曆生日和陰曆生日就有機會在同一天出現了。

也就是說,每相隔十九年,陰陽曆有重複了,所以,知道了二十年,也就知道了所有年份的情況了。

由於帶著僥倖的心理,所以繼續的查了下去,把六十甲子周期都查了,看到這樣的情況。

仔細觀察這些插值,有不少是超過15天的,也就是端午節還可以在芒種的下一個節氣前後,也就是端午和夏至連著。

另外一句諺語更加的嚴重,夏至接端午,地里不結谷。

也就是說插值越大,對年情收成的影響越大。

古代是農作物收成,現在是工薪收入。

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實例,天體運動體現在陰陽合曆的刻度上,進一步總結出來影響社會活動,生物的生長狀況。

在司馬遷《貨殖列傳》中有言: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飢。

按照時節,交易商品,有10%利潤就可以做。幾年一繁榮,幾年一蕭條,十二年一次大危機。

如此看來,十年之中,好的年情有兩三年,就很不錯了,重點是要抓住機會。

(智能中醫:謙和既濟;loonta數據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士申子源 的精彩文章:

對天人合一論的否定,就是固步自封,失去理解全息論的通道
西方的星座學,其實就是節氣曆法的內容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