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三門「課程思政」示範課養成記

三門「課程思政」示範課養成記

■辦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經驗篇

什麼是鹽?它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調味品,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必需品。「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把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鹽」溶進「課程思政」建設:覆蓋新生的「航空航天概論」、大一選課學生的「大學物理」、電子信息學院系列課程,分別作為核心通識課、核心基礎課、核心專業課三大類別試點建設課程,經過幾年摸索,已經打造成「課程思政」示範課。

航空航天概論:「水課」變「金課」

在北航,有一位特殊的「女神」:她靜靜地坐在南湖旁,頭微抬,向著星空的方向望去……這尊銅像原名《憧憬》,因她身旁那本《航空航天技術概論》課本而得名「航概妹」。

從1953年起,北航就自編航空概論教材,作為全校必修課。到今天,作為核心通識課的「航概」,是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課,每年覆蓋約4000人。

為什麼要開這門課?課程團隊負責人、教授楊超說,新生普遍存在對航空航天精神及文化傳承認識不足的問題,在他們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將波瀾壯闊的航空航天發展歷程、中國故事、北航故事結合「航概」知識點有機融入,用航空航天精神、家國情懷激發學生探索航空航天的興趣,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課程情懷化。身邊的故事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愛國報國的情懷得以厚植。教授賈玉紅上課最喜歡講北航師生研製「北京一號」時敢於探索的故事。「每到此時,90%的學生都會抬頭。」

許多這樣的中國故事,構成了這門課中的「思政點」,它們並非隨機出現,而是有組織進入課程大綱,覆蓋所有章節和教學環節。「每隔十幾分鐘,在關鍵的知識點把關鍵的故事拋出來,引起大家聽課的小高潮。這也是我們集體備課中所要求的。」楊超說。

資源共享化。從線下擴展到線上,課程團隊創建了「書面+網路+手機APP」的一體化教材。「航概」課入駐中國大學MOOC平台,被評為首批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首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首批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每年使數萬名社會公眾受益,被網友評為工程技術類最具人氣的課程。

在很多人眼中,類似的通識課、入門課往往淪為「水課」。「航概」課為什麼能「爆火」?

事實上,「航概」曾經也是一門「問題課程」。「2000年前後,因為涉及學院與教師眾多,教學方式不適應學生需求,授課與聽課效果都不算好。」楊超介紹,後來,課程團隊重新梳理現有資源和學生需求,對上課方式和內容進行了重大調整:用現代化、形象化的教學手段,以圖片、視頻補充內容;充分利用實體教學資源開展現場教學;加強集體備課,規範教學流程;系統性融入思政元素……

2004年,「航概」課成為國家級精品課,「水課」真正變成了「金課」。如今,「航概」課成為全面落實愛祖國、愛航空、愛航天、愛北航的「四愛」教育的正面課堂,由跨院、跨系、跨學科的教學團隊組成的40餘名教師傾力打造。

學生的反響是對課程效果最好的檢驗。楊超、賈玉紅、戴玉婷等團隊教師多次獲評學校「十佳教師」等獎項,團隊湧現出北京市名師3名、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3名、北京高校優秀黨員1名。

大學物理:充分挖掘育人功能

放鹽也要科學,不能「重口味」。思政教育要遵循規律,因課而異,恰如其分。

與多所學院共同參與教學的「航概」課不同,覆蓋每個年級約3000餘名本科生的必修基礎課——大學物理,由北航物理科學與核能工程學院承擔教學任務。在大學物理的課堂上,如何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

能作為思政教育內容的知識點並不少:用概念、定律、理論、實驗等,講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用物理學發展史傳播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用郭永懷、鄧稼先、葉企孫和葛正權等物理學家的故事培養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等等。

「對這些內容,學生們普遍感興趣。」物理學院教師金碩說,「我們也特別喜歡在講課時分享這類事例。」

但僅僅是隨機講故事,還不夠。從隨意、不自覺、零散的思想教育,到有意、自覺、科學、系統地融入教學,有很多工作要做。

「大學物理課程的育人功能,一開始並沒有得到系統深入挖掘。」物理學院黨委書記王文文說。例如,教師們對課程應承載的育人功能認識不深、重視不夠,不能主動將知識傳授和思想教育融合;相關領域的系統研究不多,教師們缺乏教學參考;課程質量和授課效果的提升缺少評價體系、難以評估,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政工作像「鹽」的比喻,啟發了學院黨委,為何不從做大學物理課程的「調料庫」入手呢?於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春風化雨」行動如火如荼地展開。

首先是建設育人案例庫——大學物理專屬「調料庫」。教師編寫案例,每個案例都根據所屬分支、育人內容和育人載體設置科學細緻的編號,目前共編寫案例覆蓋16小類,累計9萬餘字。學院將育人內容編入課程教學大綱,在每部分教學內容後添加育人內容和供選用的案例編號,以使整個體系標準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靈活選用案例,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知識傳授,同時也可以及時得到學生反饋,逐步調整融入的方式和數量。

其次是錄製育人微課,作為正式課堂的補充與拓展,進一步促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與方法的傳播,愛國情懷、科學精神和高尚品質的弘揚與塑造。

融入物理學家的人生歷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中國貢獻等「思政元素」,編案例、進教案、錄MOOC,北航大學物理的「課程思政」教學漸入佳境。

電子信息工程系列課:創新全過程育人

放鹽要藝術,根據受眾不同需求,實時跟進、因事而新。

航空航天概論、大學物理,都是本科低年級課程。要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也需結合不同年級學生特點,融入適合他們的「課程思政」元素。

每周五,學校新主樓F207總是充滿了熱火朝天的討論聲。台上幾名學生從研究、設計、營銷等幾個角度侃侃而談,分享華為崛起的故事。這一場景來自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本科三年級「電子信息商業案例分析」課程的翻轉課堂。

大一的專業導論課「電子信息工程導論」,電子信息工程系列課程負責人張有光拿半導體顯示龍頭企業京東方的改革創新……大三的核心專業課「隨機過程理論」,以探究課題為基礎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踏實的工程素養為商業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創新創業課「電子信息商業案例分析」課上,學生們又向新的山巔發起衝鋒。

一系列課程,特色十足,循序漸進,既照顧到不同年級的認知需求和特點,也各有分工和側重,實現全方位、全過程育人。

學生參與教材編寫是這一系列課程的又一育人成果。2013年參與編寫的王夢醒,現已博士畢業,擔任學校輔導員。2016級輔導員、博士研究生顧慧毅也正在協助編寫新的教材。

「讓學生參與編寫,更多是希望鍛煉他們的能力。」張有光說,兩名學生都擔任輔導員,對個人工作開展也有益處。

開發系列課程、開展教材編寫,在過程中自覺融入理想信念、團隊精神、創業精神等「思政元素」,電子信息工程系列課程成為北航課程思政教育的一抹亮色。

北航突出課堂主渠道作用,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發展,把核心課程作為落實立德樹人工作的關鍵課程和重要載體。2018年12月,北航獲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全國共20家,北航方向即為「課程育人」。目前,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示範課將擴充到理論力學、感測器技術及應用、儀器科學與科技文明、飛機總體設計等10門核心課程,逐步實現全面推廣。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14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尋找身邊的好學校:北京市海淀區崛起實驗學校新設未來科學班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