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的榻上策有何不足之處?高估了孫權,低估了劉表
三國時期有幾位極有戰略眼光的謀臣,其中以諸葛亮、荀彧、魯肅和沮授四人最為出色:諸葛亮提出了隆中對,荀彧提出了曹操統一北方的藍圖,魯肅提出了榻上策,沮授則為袁紹統一河北提出了戰略步驟,這些高屋建瓴的戰略構想各有千秋也略有不足,比如隆中對諸葛亮就對孫權奪取荊州的決心估計不足等等。
魯肅的軍略和戰功在江東四大都督中可能比不上周瑜、呂蒙和陸遜三人,不過他的戰略眼光卻在三人之上,特別是在200年周瑜剛剛將他引薦給孫權時就提出了榻上策,第一次為孫權指明了江東的定位和前途,可以說這一策略在當時極具戰略眼光,當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那麼魯肅的榻上策有何不足之處?高估了孫權,低估了劉表。
先來看看魯肅榻上策的具體策略:「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魯肅榻上策的核心就是:漢室已經名存實亡,曹操統一北方是遲早的事,趁著曹操把精力放在北方還顧不上南方的時候掃平荊州的黃祖和劉表,在曹操統一北方之前將荊州納入囊中,如此一來就有了和曹操一爭天下的資本。
由此可見榻上策其實就是兩分天下的戰略構想,但是魯肅顯然高估了孫權、低估了劉表:當時孫策剛死,孫權手中雖然擁有江東六郡,但是江東內部隱患不少,比如江東內有此起彼伏的山越叛亂以及江東大族對孫氏的敵視和不配合(孫策平定江東前期以鐵血手腕為主,孫氏和江東大族的關係並沒有那麼融洽),外有北面的曹操和西面的劉表對江東的虎視眈眈,而且孫權當時不滿20歲,還遠不能使得江東上下齊心。
劉表190年單騎入荊州,依靠荊州本土大族很快就站穩了腳跟,雖然他在荊州要受到蔡氏、蒯氏等掣肘,但是在對待外敵尤其是江東方面荊州是上下齊心的,何況荊州的整體實力並不在江東之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孫權想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談何容易?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孫氏要奪取荊州,第一站就是要拿下江夏郡,從孫策開始孫氏先後於建安四年(199年)、建安八年(203年)、建安九年(204年)、建安十一年(206年)、建安十二年(207年)和建安十三年(208年)六伐黃祖,歷時十年也才攻陷江夏(還不是全部,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荊州七郡江夏郡最小孫氏都用了十年時間才拿下半個江夏,想要攻佔荊州其餘五郡(荊州最大的南陽郡在曹操手中)特別是政治和經濟中心的南郡哪有那麼容易?荊州人傑地靈孫權絕無可能在曹操南下之前平定荊州。
至於有人疑惑魯肅榻上策為何沒提到劉備?那是因為當時官渡之戰還沒打響,劉備敗退徐州依附於袁紹,正是寄人籬下之時,魯肅又怎麼可能會注意到劉備。
※五子良將封神之戰:張遼逍遙津之戰,徐晃襄樊之戰,其餘三人呢?
※九子奪嫡,康熙有十二位成年皇子,為何還有三位沒有參與其中?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