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古代盔甲為何多是黑色和紅色,給盔甲刷漆真能提高防禦力嗎?

古代盔甲為何多是黑色和紅色,給盔甲刷漆真能提高防禦力嗎?

編者按:一些甲胄愛好者可能會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日本保存下來的不少古代盔甲不是黑色就是紅色。而在中國的古文獻中,盔甲也有很明顯的的紅黑色。比如出現過,玄犀甲和朱犀甲,即黑色和紅色皮甲。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盔甲往往是紅黑色呢?

解釋這個問題之前,要先說一個看似與盔甲無關的東西——漆。本文所說的漆,不是現代所使用的各種油漆,而是過去被稱為土漆或者生漆的天然漆。這種天然漆是從一種被稱為漆樹的樹木上割取的。

這種樹木分布很廣,在中國除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和新疆外,其餘省區均栽培;不僅是在中國,漆樹在朝鮮和日本等國也有分布。雖然剛割取的漆液呈乳白色粘稠狀,但是在接觸空氣後,因為氧化,漆會導致顏色慢慢變深,最後成為栗殼色。因為生漆氧化後色澤比較深,往裡面加入別的顏料也不明顯,所以不少漆器不是黑色就是紅色。而根據出土文物顯示,東方傳統的盔甲,特別是皮甲,是要上漆的。

除了日本現存盔甲以外,在中國發現的相關實物或者雕塑,大多如此。比如在兵馬俑坑出土時,身上還帶顏色的兵馬俑,盔甲也是以黑色居多。除此以外,1979年湖北隨縣曾候乙墓出土的數十領皮甲(有楚甲和吳甲兩種類型的皮甲和防護戰馬的馬用皮甲),雖然只剩下了痕迹,但是根據皮甲上面的漆殼可以分辨出,這些皮甲表面上的所塗的漆大部分是黑漆。除了雕塑外,韓國發現的唐代盔甲甲片也是黑色的。

而古代盔甲成本很高,以至於早期只有車兵有全裝重甲(曾侯乙墓盔甲疑似給車兵或者高級軍官使用)。這其中漆的使用,也是導致盔甲很貴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於漆樹來說,要生長七年之後才可以進行第一次割漆,而且漆樹每割十天就要歇十天,當每次割漆的時候不是想像中的割開就有漆液流出,得等十分鐘以上,漆才從割破的樹皮中慢慢滲出來。更嚴重的是漆液的流量非常少,以至於有『百里千刀一兩漆』的說法,漆農們得走上一百里路,在漆樹上割一千刀(幾百棵)才能得到一兩漆,雖然說法誇張但是也生動的說明了生漆的產量之低和價值之珍貴。

最坑的是,一棵漆樹割一年漆,要緩兩年,漆樹不能一直割,否則會導致漆樹因樹皮割划過多死掉。(即使現在一套大漆傢具的價格也讓人驚掉下巴)

誠然,在戰場上,黑紅這兩種顏色給人一種肅殺的氣氛。那麼古人給甲上漆只是為了好看嗎?雖然上過大漆的盔甲,外表美觀又有一種肅穆感,但是給甲上漆可不只是為了好看,給盔甲上漆也有助於提高盔甲的防禦性能。

比如在坊間流傳這樣一個冷知識:日本盔甲的一大特色是塗上一層厚厚漆。這種給盔甲上漆工藝有這樣的一個好處,在基層是煉革材質時,可以降低17%的銳器侵徹深度。在基層是0.8mm軟鋼板情況下,可以降低8%侵徹深度。基本上,可以把致命傷降低成皮肉傷。

那麼,上漆工藝真的有這麼神嗎?中國古代那些盔甲有厚厚的大漆是不是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畢竟如果光是為了美觀或者防水,只需要薄薄一層就可以了,用不著刷兩三毫米厚的大漆。對此,冷兵器研究所曾經也發過《手工達人耗時2年復原東周皮甲,提高盔甲防禦力竟靠神秘工藝?》一文,提過給盔甲上漆有利於提高防護性能。

大漆有何獨到地方,能提高盔甲的防護能力呢?這是因為大漆的漆液的主要成份是漆酚,其他還有樹膠質、氮、水分及微量的揮發酸等。漆酚的分子結構,使得漆酚具有芳香族和脂肪族的雙重特性,在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下形成漆酚多聚體,再加上長側鏈的氧化聚合反應,而形成網狀立體結構。

這種結構除了使漆膜光澤明亮,亮度典雅、附著力強以外, 也使得大漆的漆膜具有優異的物理機械性能——堅硬,(漆膜的硬度達0.65-0.89漆膜值/玻璃值)。哪怕是現代,一般在鑒別大漆傢具的時候,除了聞味,還有就是拿硬物劃一下。

這樣厚厚的大漆,塗在在盔甲外面,就像貼了一層硬化膜一樣。所以真實的皮甲可不是影視劇中那種一層軟皮子。真實的皮甲(非游牧區)的製作流程則是這樣的:先塑形,然後翻范,之後進行焙燒(60°C~70°C溫度加熱)、澆注 模具再進行修整和配套。經過這一系列工序之後,再夾入皮料。然後進行高溫處理,把那些皮料壓製成甲片,最後打開模具,把甲片取出修整上漆。

本來加熱壓制後的甲片已經很堅硬了(曾有國外小哥用60磅長弓射擊一件只是經過普通處理、沒有上漆的皮甲,結果13米距離沒有射穿),再刷上大漆之後的甲片硬度更大,這樣穿戴者才有信心去面對戰場上的刀槍箭矢。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鎧甲材質研究 石宇 - 《南京藝術學院》 - 2007

怎樣了解生漆的性能 李子明 - 《中國生漆》 -

中國髹漆工藝溯源-《中國生漆》2008年01期-

二十世紀以來春秋時期甲胄研究綜述 王冰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甘肅蘭州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憑著能抗揍,這個小強國家混成了南宋的「爺爺國」
古代戰馬是公是母?別想歪,看秦始皇兵馬俑的這個部位就明白了!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