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該不該殺毛文龍?一封書信的到來讓明朝君臣相信了一件事
要說明朝末年崇禎初期,絲毫沒有亡國跡象,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中央牢牢控制住了邊軍和地方,領兵大將都是一等一的大才名將,放到元朝滅亡明朝開國時期,絕對能封蔭子孫,襲爵後代,家族榮華富貴個幾百年。孫承宗、盧象升、毛文龍、袁崇煥、洪承疇、孫傳庭等名將,哪一位是現代史學愛好者沒聽說過的將軍。崇禎後期情勢糜爛至亡國,這其中發生了什麼?其中發生的一件後世看來有點小的事:袁崇煥殺毛文龍。到底該不該殺呢?
毛文龍是浙江杭州錢塘人,從南邊溫暖的城市跑到北方嚴寒的苦地當兵入伍了。和很多名將一樣,毛文龍不安本分,劍走偏鋒,正當讀書學習、養家糊口的時候,他卻在街上四處溜達,遊手好閒,典型一副無賴姿態。毛文龍在北上抗金的過程中,因遼東失陷而困守海島。
該海島名為皮島,史書上一貫記載稱呼它為「東江島」。毛文龍被擢升至左都督,掛將軍印,有尚方寶劍可先斬後奏,在東江島上設立軍鎮。東江島說來奇特,它深居後金大後方,八旗軍想跨海打打不到,島上沒草木生長,毛文龍卻將其經營的有聲有色,一點不差於邊疆重地的錦州、寧遠等堅城。毛文龍麾下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皆是在毛文龍死後為清朝南征北戰的悍將。
毛文龍能打仗搞事是真的,大大牽制住了後金軍,迫使其無法傾巢而動,若精兵盡出攻打明朝防線,老巢會被毛文龍給端了,那真是欲哭無淚。毛文龍的東江軍不似正規明軍,當時毛文龍落腳遼東的時候手下就沒幾個識字的人,什麼軍法規矩之類的毛文龍一知半解,得過且過的來。東江島上,毛文龍就是天,說的話比京城的皇帝還管用,因此有人稱他是「海外天子」。這可犯了大忌諱,可是天高皇帝遠,沒人管得著,並且在那種戰火紛飛的亂世,誰有心思追究這種有的沒的東西。
東江軍是匪軍,毛文龍是匪軍頭子,孤懸海外幹什麼營生好呢?種地肯定是不行的,打家劫舍吧,順便整整後金。毛文龍還做起了低風險高回報的走私生意,東江他最大,誰會查他?不僅如此,毛文龍上報自己的軍隊兵額是十五萬到二十萬,差不多把整個島上的老弱病殘全算進去的數,跟朝廷要軍餉。經過核查,東江軍實際上兵士人數才兩萬八,愣是要了這麼多空餉,朝廷肯定不能全給啊,但也不能不給,多多少少給了一些,但絕對夠毛文龍部用的。毛文龍有沒有賣糧給後金呢?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這個實在說不清。
袁崇煥兩萬大軍據有寧遠頂住六萬八旗軍的圍攻,而號稱有「二十萬」大軍的東江軍(實際僅有兩萬三)只能在後金後方打打游擊,以多打少,根本不敢和八旗軍硬碰硬。要敢硬碰硬,早和關寧鐵騎聯動蕩平後金收復遼東。毛文龍和他的東江軍有能力有作用,但沒有後世很多人想像的那麼大。
毛文龍提兵索餉是史料記載的,血洗明境登州就不一定了。毛文龍不忠於皇帝崇禎,更不忠於無名無份、只有個遼東的皇太極。袁崇煥實在該殺毛文龍,因為這是一個十分不穩定的因素,說不準哪天就降清海路突襲明軍了。但是袁崇煥在朝廷沒掌控住東江軍和東江島、沒得到軍心民心擁護的時候殺了毛文龍,太不該了,殺的時機太不對,很容易引起嘩變。果不其然,袁崇煥本以為安撫好了毛文龍舊部,沒多久其舊部就兵變的兵變,出走的出走,完全成一盤散沙,難以威脅到後金。
據傳毛文龍有七封所謂的「通敵書信」,有一封的的確確是真的,崇禎元年七月,與毛文龍私會的後金密使被抓到北京城,一起來的還有毛文龍的降金信,裡面有一個「爾取山海關我取山東」的軍事計劃。後金密使供認不諱,朝廷上下炸開了鍋,紛紛上書控訴指責毛文龍通敵賣國,要求懲治。這事的可信度還是很高,有鼻子有眼,有理有據的。差不多坐實了毛文龍欲降清的事實,明朝君臣也徹底相信了這事。
後話:到這一步,毛文龍的存在,已經不為大明所有統治者所允許,殺他只是早晚的事。恰逢關鍵時候,殺與不殺,不殺要怎樣安撫拉攏,這些都是難題,困擾明朝君臣。歷史證明袁崇煥殺毛文龍是錯的,但貿不貿然就不一定了。
※一個憑口才當上大將軍的收稅小吏,他若不死,長平慘案就不會發生
※小說中的草莽英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現實嗎?本文告訴你答案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