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新中國第一家人民公社是什麼樣子的?

新中國第一家人民公社是什麼樣子的?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新中國第一家人民公社

1958年4月河南省遂平縣嵖岈山地區四個鄉的二十七小型農業社經過醞釀協商,決定合併成立大社,定名為嵖岈山大社,後又改名為嵖岈山衛星集體農莊。同年5月間,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譚震林來河南視察,在聽取了遂平縣委書記處書記婁本耀的彙報後說: 「你這個農莊實行的管理和分配形式實際上比蘇聯的集體農莊層次要高,我看和巴黎公社的情況差不多」,於是婁本耀立即電話通知遂平縣領導,再次更名為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

生產隊採用民主推選的辦法,嚴格選擇飼養員。對於有經驗的、愛護牲畜的飼養員,都會長期固定。

其後,時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紅旗雜誌主編的陳伯達兩次前往河南,在嵖岈山調查研究,起草了《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簡章》,經毛澤東主席修改、批示,在《紅旗》雜誌發表,之後,全國各地農村紛紛組織人員來此參觀學習。

婦女們都扛著鋤頭,集體下地幹活。

10月,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在全國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於是,全國各地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的高潮。1958年10月13日,毛澤東主席親臨遂平視察,給予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高度評價。於是,全國各地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的高潮。

公社成立不久,就建立了幼兒園。據當時的幼兒園園長回憶,「孩子學習吃住都在園裡,都不收錢,都是好飯好菜,想吃啥做啥。一個個養得都是白白胖胖的。」

河南省更是雷厲風行,不到一個月,全省農村便全部實現了人民公社化。隨之,「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樑」的形象說法便成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口頭禪。(攝影:魏德忠 攝於1958-59年)

生產隊要求一切有勞動能力的人都要參加勞動。圖為一婦女正高興地準備下地勞動。

播種小麥時,為求得高產,公社進行了密植試驗。

為了發展養豬業,以便給集體經濟提供較多的肥料,在有需要、有條件的地方,生產隊可以按照本隊土地的情況,經過社員討論,撥給社員適當數量的飼料地。圖為農民在特定的畜牧區進行放牧。

1958年9月,公社決定實行社員勞動報酬「逐步推行工資制」,並召集群眾開過一次發薪大會(最高工資是每月6元)。圖為農民領到到了工資滿臉笑容。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試行章程(草稿)》規定各農業社的一切生產資料和公共財產轉為公社所有,由公社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公社設立了農業、林業、畜牧、工交、糧食、供銷、衛生、武裝保衛等若干部或委員會,下設生產大隊和生產隊,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和組織軍事化、生產戰鬥化、生活集體化。.

對於初中生,公社適當收取學雜費,推行的是「軍事化管理」,師生均在學校吃住,每天都要出操、走隊形,還進行投手榴彈、打靶等訓練。但與此同時,學習抓得也很緊。圖為學生正在抓緊空閑時間學習看書。

人民公社下設立有武裝保衛部。

生產隊為提高社員的耕作技術,聘請有經驗、有技術的老農民當顧問,傾聽他們的意見,認真研究他們的建議。組織青年人學技術,提倡老手帶新手。圖為青年人正在學習怎樣養豬。

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提出的教育思路是學習與勞動相結合,學生除念書外,經常有組織地參加拔草、捉蟲、澆地、上山撿礦石等課外勞動。.

生產隊社員大會要定期開會,每月最少開一次。圖為生產隊正在開會。

1958年4月20日傍晚,從四面八方湧來的一萬多名老鄉聚集在楊店街一個乾涸的大坑裡,喜氣洋洋地參加了嵖岈山大社的成立大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醋生日 的精彩文章:

一個家庭是富是窮,主要看誰?
下雨了,家中的傘竟然都是壞的!你實在別無選擇,你會選擇哪一把?

TAG:糖醋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