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大戰的真相,劉秀一戰成名靠的是什麼,大召喚術?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南陽郡的漢室宗親劉縯、劉仲、劉秀三兄弟,為了撥亂反正,匡扶社稷,也拉起了隊伍,舉起了義旗。
三兄弟中,老大劉縯性格剛毅,慷慨大方,不事經營,喜歡結交天下英雄豪傑。三弟劉秀卻因喜歡從事農業生產,常被劉縯比作劉邦的二哥劉喜。
其實,這劉秀也是心懷大志的,有一次,劉秀與二姐夫鄧晨一起拜訪對圖讖之學頗有研究的蔡少公,結果蔡少公說「劉秀當為天子」。
有人推測說:「你說的是國師公劉秀吧?」劉秀笑著說:「你怎麼就知道說的不是我呢?」在座的人大笑不止。只有鄧晨竊喜,認為說的就是劉秀。
有類似觀點的不止是蔡少公,新朝的國師公劉秀(本名劉歆,為了避諱漢哀帝劉欣的名字,於公元前6年將名字改為劉秀)也認為「劉秀當為天子」。
國師公劉秀的助手,宗卿師李守,愛好研究星曆、讖記,他也曾經對他的兒子李通說:「劉氏一定會復興,李姓會成為輔政大臣。」
天下大亂之後,李通經過思考,認為南陽劉姓宗室中只有劉縯三兄弟與人友善,受到眾人的擁戴,可以前往投靠,以謀大事。
有一次,李通聽說劉秀到宛城販賣糧食,李通趕緊叫堂弟李軼前往迎取劉秀。倆人見面後,李通把父親所說的讖言對劉秀說了,
於是,李通與劉秀歃血為盟,結為同黨,並計劃在立秋那天趁著宛城檢閱地方預備役騎兵的機會,劫持南陽郡最高軍政長官甄阜起義。
與此同時,李軼與劉秀返回舂陵(湖北棗陽)向劉縯作了彙報,劉縯當即召集當地豪強商量起義的事,眾人一致表示支持。
劉縯趕緊派人到附近各縣發動群眾。但也有很多宗室子弟不理解,有吃有喝就行了,造反可是要掉腦袋的啊,於是紛紛躲藏起來。
等到他們看到劉秀身穿紅色的將軍服飾、頭戴高大的冠帽,吃驚的說:「這麼老實厚道的人也起來造反了!」這才不那麼緊張了。
很不幸的是,李通的起兵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就敗露了。而劉縯只募集到七八千子弟兵,只好派劉嘉勸說新市兵、平林兵與自己合夥。
首戰得勝之後,因為財物分配不公平,起義軍內訌,新市兵、平林兵等勢力準備與劉姓子弟兵組成的漢軍進行火併。
劉秀得知以後,趕緊把宗室子弟得到的財物全部收集起來,送給了心懷不滿的人,於是又得到了大家的諒解和擁戴。
後來,劉縯領的漢軍進攻小長安聚(河南南陽南)失利,遭受重創。劉秀的二姐劉元、二哥劉仲都被追兵給殺了,劉秀僥倖活命。
新市兵、平林兵等起義軍看見漢兵大敗,而官軍又要開始大規模進攻,於是準備散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劉縯對此憂心忡忡。
正在這時,擁有五千餘人的下江兵到達宜秋,劉縯趕緊帶著劉秀、李通主動拜訪下江兵將領王常,勸說他與自己合兵一處共謀大業。
在劉縯的三寸不爛之舌的鼓動下,二人結為鐵杆盟友。但王常的決定,又遭到營中將領成丹、張卬等人的反對。
他倆說:「大丈夫既然起兵,就應當自己當家作主,為什麼要無緣無故受制於他人!」王常耐心解釋道,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成就大事業,一定要下順民心、上合天意,不然的話,就像強如楚霸王項羽也不能成功。南陽劉氏宗族乘勢而起,正是天意使然。
下江兵的諸位將領,雖然都是泥腿子出身,缺少見識,但他們一向敬重王常,於是紛紛表示歉意,說:「要不是王將軍一席話,我們幾乎誤入歧途!」
下江兵當即開拔,與漢兵以及新市兵、平林兵相匯合。於是諸部同心協力,士氣大增,接連打好好幾個勝仗。
這時漢兵已有十多萬人,軍中將領議論紛紛,說是沒有統一號令,人再多也無法形成強大的戰鬥力,應該推舉一位首領,以號令天下。
南陽當地的將領以及下江兵將領王常等人都主張立劉縯。然而新市兵、平林兵將領害怕威武嚴明的劉縯,打算立軟弱無能的劉玄。
俗話說的好,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新市兵、平林兵搶先一步,擁立劉玄為帝,然後再把劉縯招來讓他接受既定事實。
劉縯一看自己當不了首領了,就說,諸位將軍尊奉我本家兄弟劉玄為帝,這是好事。但赤眉軍聽說以後,一定就會照葫蘆畫瓢,也擁立新君。
現在王莽還沒有被推翻,如果我們起義軍之間先相互打了起來,就會動搖民心,不利於打敗王莽。不如暫且稱王以便發號施令。
如果赤眉軍擁立的人德才兼備,我們前往投靠,他們也不會剝奪我們的爵位;如果他們沒有合適人選,等我們推翻了王莽再稱帝,也為時不晚。
大多數將領都贊同劉縯的意見,然而張卬拔出寶劍,一邊敲擊地面一邊威脅說:「我們不是已經決定擁立劉玄了嘛,誰也不能有二心!」眾人只好聽從。
劉玄登基之後,派成國上公王鳳與太常偏將軍劉秀等率軍進攻昆陽、定陵、郾等城池,都一一攻克。
王莽得知以後,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尋帶著四十二萬大軍進攻昆陽,漢軍將領看見敵人兵強馬壯,一個個嚇得面色如土,都打算逃跑。
劉秀給他們說,我們只有一萬餘人,棄城逃跑必死無疑,我們應該同心協力,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各位將領聽罷,不由得惱羞成怒。
劉秀笑著為諸位將領分析所面臨的形勢,並謀劃取勝之策。諸位將領頓時對劉秀刮目相看,答應按照劉秀的部署據城死守。
然後,劉秀乘著夜色與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從南城門突圍求援。當時的情形真的是很兇險,好在劉秀福大命大造化大,終於逃出去了。
當時,新軍將領嚴尤勸說王邑,昆陽城易守難攻,不如我們繞過昆陽,直接攻打劉玄所在的在宛城,到時候這裡的漢軍不攻自破。」
王邑固執地認為,自己統帥百萬大軍,卻繞城而過,實在太丟人了。於是,命新軍把昆陽城團團圍困了好幾十重。
王鳳等守城將領派人來乞降,王尋、王邑不許。嚴尤又勸諫說,應該圍三闕一,給城中的守軍一個逃跑的機會,到時候就會不戰自潰。王邑還是不聽。
劉秀靠著封官許願,東拼西湊了幾千人馬,趕緊帶著他們去解昆陽之圍。王尋、王邑派出數千人前來交戰。
劉秀率領部隊,連戰連勝,諸將膽氣益壯,無不以一當百。於是,劉秀率領三千敢死隊直插王尋、王邑的中軍大帳。
王尋、王邑並沒有把劉秀這幾千人看在眼裡,他們命令各個營壘按兵不動,並親自率領一萬多人排兵布陣,迎擊劉秀。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一萬多新軍居然打不過三千漢軍,而其他的新軍將領看著主將失利又不敢擅自出兵營救。
就這樣,王尋、王邑大敗,混戰中主帥王尋被殺。昆陽城中的漢軍見狀,也打開城門,衝殺出來,一時間新軍紛紛奪路而逃。
俗話說的,兵敗如山倒。雖然新軍有好幾十萬,但沒能組織起有力的反擊,大家都忙著逃命,以致發生了踩踏事件,腿腳不利索的就被踩死了。
就在這時,昆陽附近還發生比較惡劣的氣象條件,一時間雷聲滾滾,狂風大作,屋瓦亂飛,大雨傾盆,河水暴漲,淹死了不少人。
因為這一仗勝得實在是有點詭異,為了渲染神秘氣氛,有人說,劉秀在作戰過程中,使用召喚術,用隕石雨襲擊了新軍大營。
其實這完全是以訛傳訛,據《後漢書》記載,在決戰前夕的夜裡,天上確實掉下了流星,但只掉了一顆,並沒有造成很大的傷亡。
大鵬覺得,昆陽之戰之所以能勝利,主要是因為王尋、王邑太蠢,既不圍三闕一,及時瓦解漢軍守軍的軍心。
又不利用自己的優勢,非要用一萬人跟劉秀的三千敢死隊單挑,本來是一百比一的絕對優勢,結果弄成了三比一的相對優勢,不敗才怪。
再看人家劉秀就不一樣了,先是勸說大家據城防守,防止了逃跑主義;後又身先士卒衝進新軍的中軍大營,完全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勢。
總之吧!昆陽之戰後,漢軍繳獲的軍用物資多得沒法計算,一連幾個月都運不完,王莽的新朝政權從此元氣大傷,再也無法進行大圍剿。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有些人像朱元璋一樣勤奮工作,為何人民群眾就是對他不滿意
※昆陽大戰的真相,劉秀一戰成名靠的是什麼,大召喚術嗎?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