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字體的演變(清代與唐代)——篆書與隸書(一)

字體的演變(清代與唐代)——篆書與隸書(一)

清代中期以後,由於受到考古學家與金石學研究的影響,有更多書法家書寫篆書和口隸書。 篆隸書體的復興。以及六朝碑刻的重要意義已得到現代書法史學的承認。但是,在來元明以及清初時期,這些書體的發展卻遭到忽視。

秦漢以後,在日常書寫中,篆隸書體巳被草書、行書和楷書所代替,但學者和書法家則繼續書寫古體,今天仍保存了不少篆隸書體優秀作品,即可說明這一事實。

字體的演變(清代與唐代)——篆書與隸書(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對這些較早期的大師的成就以及在清代中期以前,這些書體的發展應該予以研究探討,以便將清代的成就進行適當的評價。

字體的演變(清代與唐代)——篆書與隸書(一)

這裡所述的篆書,絕大部分指「小篆」。它最早出現於秦代(公元前221 ~前207年) ,它的發展標誌著中國古體字演變的最終階段:從早期的甲骨文,經過大篆,到將以往書體進行整理,加以標準化而成的小篆。字形再也不因筆畫的簡繁寫得或大或小,而是按照假想的統一方塊,安排各個字的間架。筆畫的粗細也大致均勻,字的大小一律,排列成更整齊的豎行。

字體的演變(清代與唐代)——篆書與隸書(一)


字體的演變(清代與唐代)——篆書與隸書(一)

一直到清代中期的金石學運動以前,從事篆體書寫的書法家談到篆書時,所指的都是小篆。清朝以前的書法家的篆體來源於《說文解字》( 約在公元100年,許慎編著,這是最早的綜合性詞源字典)和唐朝李陽冰(活動時期759 ~780?年)的碑文等中介性資料。

因此,清代以前和清代中期書法家的區別在於:清代中期的書法家直接溯源於秦代碑文,而且將範圍擴大到漢和六期的碑刻和碑額。這些「較新的」來源的廣度、多樣性以及其歷史性,使清代中期書法家突破了較早書法大師的篆書舊傳統。

字體的演變(清代與唐代)——篆書與隸書(一)



字體的演變(清代與唐代)——篆書與隸書(一)

李斯(車於公元前208年),以統一篆書著稱。

人們認為《琅砑台刻石》(前219年)是李斯的唯一真跡,它仍以原來的碑文形式保存著,因此碑文的書體應該是秦朝的標準篆體。

唐代大師李陽冰(藝術活動年代759 ~ 780?年)自稱是李斯以後唯一的篆書大師。《李氏三墳記》(767年作)是與他的名字相聯繫的著名拓本之一,他的字體整齊勻稱,不露鋒芒。筆畫以曲線為主,棱與直線很少。筆畫纖細圓轉,末端圓滿。

風格很動人,沒有過分的劍拔弩張之勢。但是由於李陽冰過分注重平衡、清晰和技藝的完美,已經失去了秦代篆文範本(例如李斯的《琅砑台》)那種沉雄渾厚的氣勢。

字體的演變(清代與唐代)——篆書與隸書(一)


字體的演變(清代與唐代)——篆書與隸書(一)

李陽冰對以後的篆體書法家有很深的影響。但對他在書法史上的作用未免強調過分,因為有些比較不知名的書法家的風格也足以和他媲美。

唐朝的篆書受到當時已趨成熟、正在盛行的楷書在美學上的影響和限制,準確、對稱、整齊。另一方面, 與以往(例如漢代)的篆體相比較,它缺少豐潤和變化,以李陽冰為代表的唐朝篆書,對從唐朝直到請韌的書法家都有重要的影響,是支強大的,但不幸又是有限的力量。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資料來源網路,為傳播而發

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凌晨 Anna

責編 | 凌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關於《曹全碑》,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這裡都有了
不過六一 也該 知道六一居士!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