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在布衣時代也是被逼著上路的?

韓信在布衣時代也是被逼著上路的?

作者:劉宏宇

據說,因為一些政策方面的調整,《封神演義》在內的一批正在播映檔期中的古裝電視劇,都停播了。確不確切,沒追。

停播,對製作方,肯定是損失——挺精心挺花錢一部大戲。

對觀眾,當然也有損失,但憑心而論,覺得遠不如製作方來得慘痛。

說到底,一直覺得,《封神演義》沒啥看頭,不管是小說,還是精心製作的電視劇。

反正對不追星而追故事的筆者來講,沒多大看頭。

很多,不敢說全部,喜歡或者看過《封神演義》的人,會天然認定這是個神話故事;也有一部分人會覺得這是借了神話殼子在說史。都對。也都不全面。

根子上看,筆者以為,《封神演義》的小說,或許是一部強隱喻的時代小說。

當然,時代,說的不是咱現在,而是小說誕生的那個時代。

(姜子牙)

(一)《封神演義》到底是誰在什麼時候寫的?

先說明,不管誰寫的,《封神演義》都不完全是「原創」故事,而是托生於比其成書早很多的民間「封神榜」的故事。

這有點兒像《水滸傳》大大借鑒了更早的「水泊梁山」故事。

那會兒沒有IP這回事,誰成就了誰這樣雞生蛋蛋生雞的謎題,到咱這兒,既扯不清,也沒必要非得扯清。但還是得稍提一下。

權威主流的說法,是講《封神演義》小說的作者叫許仲琳(亦作陳仲林),號鐘山逸叟,明朝中後期(生卒年大約為1560~1630年)應天府(今江蘇南京)人。

權威主流說法,大多數同時也加個「有爭議」。

就是說,《封神演義》小說作者是許仲琳或者陳仲琳,不能算鐵定的正確,存在必須要提示出來的爭議。

耐人尋味的是,「有爭議」之外,又不講爭議什麼。

(紂王與妲己)

查了些未必很公開的資料(包括文學導師、長期合作的名編輯等文學大佬們手頭一些不怎麼入流的邊角資料),就「有爭議」,隱約摘出兩條線索:

一是說這部小說本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初創,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整理好還是覺得不夠完滿,並未現世——施耐庵的生卒年大約是1296~1370年,屬元末明初時期(明朝正式立國當從朱元璋洪武元年即1368年算起)。

另一說是多位無名氏初創,是根據「封神榜」故事、接力式寫成比較完備的小說,其事在明朝早期的洪武、永樂年間。

「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紀年1368~1398年;「永樂」是明成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的年號,紀年1402~1424年;他倆中間,夾了個「惠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嫡孫,1398~1402年在位。

(紂王與妲己)

無名氏初創的說法,暗示《封神演義》小說的接力式初創起始於「洪武」中後期,完成於「永樂」初年。後來,這部當時並不怎麼流行的小說,隨著時光,逐漸流散、缺失。一百多將近二百年後,喜歡收藏各類奇書異冊的「鐘山逸叟」,將其收集齊全,重新整理、編纂,又稍許加工了點兒,形成完本,供友人把玩。而後逐漸流傳開來。

究竟怎麼個過程,都涉及哪些其他人(無名氏),年代不怎麼遠,想來真要發力深究,是可以有確切結果的。而今含糊其辭的「有爭議」,多半還是沒太看重這部小說所致。

老實說,筆者也看不中《封神演義》,以至於寫過些批評、指摘的文字。要不是「停播」傳言,很恐也不會更去琢磨它。

(姜子牙)

(二)為什麼說《封神演義》是時代小說?

在以前有關的文章里,筆者笑話過「東伯侯、西伯侯、南伯侯、北伯侯」的小說原詞;揶揄過「推出午門斬首」、「陳塘關總兵」這類小說里的說法,現在想想,未必是聰明的。

「東伯侯、西伯侯、南伯侯、北伯侯」的確錯得可笑,但其實也沒什麼。咱今天的文藝作品裡,這類常識級硬傷,一撈一大把。最簡單一例——不管軍統中統還是很多大咖情有獨鍾其實只知皮毛的「七十六號」,小特務在大特務面前一律自稱「屬下」,大特務是日月神教教主還是星宿派護法?這個的可笑程度,至少不亞於「東伯侯、西伯侯、南伯侯、北伯侯」!

再說「推出午門斬首」和「陳塘關總兵」——午門、總兵,都是明朝的。《封神演義》故事依託的背景時代(商末周初,大約為公元前十一世紀前葉到中葉),既沒有午門,也沒有總兵。整個兒是在講明朝嗎!

是啊——腦子忽然轉過筋來——光顧著笑話人家,怎麼就不想想,人家就是在借著遙遠的上古時代,在講明朝也就是他們所處的「時代」的故事呢!

借古諷今,從來都是文學藝術實現「安全或比較安全的批評」的曲線策略啊!

批評,從來都是文學藝術被社會和人性賦予的重要任務,之一,啊!

(紂王與妲己)

在我們這個民族而言,雖然,批評,總是羞羞答答和要謹慎選擇重點的(比如批評領導,內容一定要偏重在「您太不注意自己的身體了」這樣的部位,而絕不能去碰「您多少注意一下自己的男女作風」這類逆鱗),但不管哪朝哪代,都總會有少許幾個沒眼力勁兒的,總禁不住要批評批評,更也有極個別只顧批評拒絕讚頌的。

從全球、全史的角度看,批評領導太不注意身體的,要麼被湮沒,要麼成了冷笑話;批評男女作風的、說苛政猛於虎的、記述有吏夜捉人的,只要寫的不至於太差,大多流傳經久。

甚至,真的是寫的不太好的《封神演義》,也流傳經久,直到今天。

君臣關係、國家狀態、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午門、總兵之外,《封神演義》里太多情境、細節,都讓人不由得去跟明朝掛鉤。

從這些跡象看去,生出借古諷今的猜測,似有幾分合理。

只要涉及「今」,就有疑似「時代」作品的理由。

好比確考成書於元末的《水滸傳》——朝廷潰濫,民間積患,群雄奮起,天下大亂……

肯定看得到時代的投射映像啊!

(姜子牙)

(三)時代小說《封神演義》隱喻了什麼?

先看看《封神演義》都講了些什麼?

核心思想:德仁得助,雖弱而可逞大道;暴虐逆天,雖悍而卻失根本。

主體故事:殷紂王倚仗正統和強勢,橫徵暴斂、信用小人、迫害外邦、戕殺忠良;炮烙酷刑,令人髮指;窮兵黷武,天怒人怨。周文王周文王父子則禮賢下士、德仁廣布,倚偏遠一隅,竟得隨眾,更蒙神助,及至「畢其功於一役」,翻天覆地!

再看結局:戰火平息,天下清平,塵埃落定,封神定論。反面角色也都有神位。功勞最大的老先生(姜子牙)卻甘為凡人,得賜打神鞭,領命維持神界規範。

順著「時代小說」的思路,這些,都有隱喻噠!有的程度還很強烈,可謂「強隱喻」!

提一下電視劇——開頭時候,費仲奉帝命追殺產婦,四下燒殺……看到這些,想起錦衣衛的有木有?想起就對了!

(錦衣衛)

再說說「時代」性。

明初,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年間,為監控臣僚,設錦衣衛、大興清洗,太多大臣被殺、被舉家舉族誅殺,能從《封神演義》紂王的暴虐中找到重影么?

剝皮實草,朱元璋主倡的酷刑,概指將人全身皮膚生生剝下,用草代替被剝皮的肉體,填充人皮。剝皮,如果「技術」夠高的話,縱然是全身被剝光(包括頭皮臉皮),受刑人也可能短時間存活,有可能會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剝下的皮填充了草,變成另一個自己!

這個,跟炮烙比起來,殘忍程度,至少不相伯仲吧!

(朱棣)

燕王朱棣,朱元璋懷疑不是自己親生的第四子,被封蕃在滅亡了的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市,時稱北平),直接面對他們安徽人不習慣的北方氣候和隨時可能死灰復燃的蒙古諸部(包括仍以「元」為國號的北元政權和蒙古帝國殘餘的各個汗國),這境遇,恐怕比周文王周文王的「西岐」,還要差些。

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兵鋒直指南京朝廷;跟周武王的「伐紂」,有沒有點兒相似?

靖難之役最主要的高參姚廣孝,70歲以佛教徒身份入幕燕王;姜子牙得道,八十歲事周。完完全全的巧合么?

靖難之役之後失蹤一直都沒找到的惠帝朱允炆(有說鄭和下西洋最開始是為著尋找惠帝下落,初次下西洋緊前,鄭和是「皇城東輯事廠督理太監」,也叫「管事牌子」,就是俗稱的「東廠提督」),大概齊終究還是死在了逃亡中;跟武王伐紂之後「管蔡之亂」被誅滅的祿父(名「武庚」,應是小說中被稱為紂王的殷商帝子辛的兒子),命運有沒有相似的痕迹?

不再多舉了。還有。《封神演義》里,還能找到跟明朝那點事兒對瓢的橋段。

隱喻、強隱喻、時代小說,都是筆者細琢磨加瞎琢磨一番猜想、聊供消遣的一家之言。

不過,倘使願意順著這一家之言的猜想,去看《封神演義》小說的話,未必不會覺得多出一絲軼趣。

(朱棣)

【作者簡介】劉宏宇,常用筆名毛穎、荊泓。實力派小說家、資深編劇、北京作協會員,「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獲獎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里最拿大丫鬟是誰?連薛寶釵和林黛玉都不放在眼裡
《紅樓夢》里最拿大丫鬟是誰?連林黛玉都不放在眼裡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