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官員下跪前,為什麼要拍袖口?

清朝官員下跪前,為什麼要拍袖口?

關於清朝官員下跪前拍袖口的禮節,在近幾年的清宮劇里已經演繹了無數次,沒有人會感到陌生,但我們可能仍然會很疑惑,這種禮節從何而來?

清朝入關之後,不僅在髮型上要求所有老百姓剃了個金錢鼠尾,在服裝上同樣禁止老百姓身穿故國服飾。滿清貴族是善於騎馬射箭的游牧民族,其衣著自然是要利於作戰、便於生活,這點與中原農耕民族的寬袍大袖截然不同。

旗裝的袖子窄而瘦,袖口有一處上翻的護蓋,稱為「哇哈」,不用的時候挽起來露出手掌,需要的時候就放下來,這樣既可以保護手腕,又可以防寒保暖。而我們看到的拍袖口實際上是一隻手沿著另一隻手的小臂從上往下把「哇哈」翻下來,並不是真正的拍打袖口,這種禮節叫「放哇哈」。

古人的口袋不像現代人一樣設計在身體兩側,而通常是縫在袖子裡面,在「放哇哈」這麼大的動作之下,如果藏了太多東西的話就會很不方便。所以這種禮節衍生出來的意義就是象徵官員兩袖清風,沒有中飽私囊之舉。但是,這種象徵也僅僅是象徵而已,貪的人就算把袖子甩得再響也一樣貪了。

再有一點就是表白心跡,朝廷命官在皇帝面前不僅要通過這套動作說明自己清正廉潔,同時也在傳達一個信號:下官袖內空空,沒有私藏利刃,卑職一心事主,別無二心。當然除了上述作用之外,作為一種強制性禮節,「放哇哈」的象徵意義遠不止此。下級在覲見上級之前拍打袖口也有除去灰塵的意思,雖然大部分朝廷官員身上根本不可能有灰塵,這種動作表明自己乾乾淨淨地前來拜見,以示尊敬。

最後一點尤為重要,東方的大禮在歷朝歷代都是雙膝跪地,這點與歐洲的單膝著地截然不同,而「哇哈」放下來之後跟馬蹄一個模樣(所以這種袖子又稱「馬蹄袖」),那麼當官員五體投地下跪參拜的時候像什麼呢?豈不就像一匹供主子驅使的馬一樣嗎?在清朝的官場生態里,普通官員連自稱「奴才」的資格都沒有,「哇哈」放下、雙手著地,也是在表明自己唯朝廷馬首是瞻之意。

當然儘管有各種各樣的引申和解讀,但作為禮節,這種拍打袖口的行為,也只是一種禮節而已。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面積差大,為何能組成一個國家坦尚尼亞?
黑龍江省的頂級大學有哪些?看各地網友如何說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