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7歲,離婚2年,想給所有女人3個忠告」
文/幸知在線特約作者 夏一丹
曾經,聽一個姑娘訴說心事。
姑娘恨嫁多年,終於將要步入婚姻殿堂,但是,她並不快樂和期待,而是對婚姻有各種恐懼,覺得結婚後會比單身更累。
起初,我以為她只是因為習慣了單身生活,對將要進入的婚姻產生了不適應情緒而已。但是聽她說了好一會之後,我明白過來了:
對她來說,結婚,就是找一個男人作為自己的依靠。而她所理解的「依靠」,是這個男人既足夠多金,又對她足夠寵溺,讓她精神、物質雙保險。
可惜,這個準備娶她的男人不能滿足她這樣的期待。
於是,失望又挫敗的她,糾結到近乎抑鬱:如果不嫁,她怕連結婚的對象都沒有了,自己將要凄惶終老;嫁了,又感覺美好願景全部付東流,終究不甘。
我問姑娘為什麼對婚姻有這樣的期待,她先笑了,笑著笑著,眼裡漸漸有了淚水:聽說結婚是一個人的第二次出生。這第二次出生,我想生得好點兒……
這讓我想起阿花。
你自己受過的苦,別人並不能為你買單
阿花長得漂亮高挑,可是她爸卻是小鎮上頗有名氣的不成器之人,懶散,還有賭博惡習,家中的日子自然過得艱難。
她媽媽起初還會跟她爸吵、鬧,終於有一天,一聲不吭地抱著阿花的小弟弟,從這個家裡消失不見了。阿花既要上學,也要管家,還得帶妹妹。
家裡境況如此,阿花嫁得就早,因為長得好,嫁得倒也還好,婆家在縣城開了一個小工廠。她出嫁那天,我正好也回到老家,去看了她,也見到了她看起來蠻實在的新郎。
阿花沒怎麼談起自己的老公,但說到了未來的生活計劃:讓婆家幫她爸在縣城找一個工作,再把妹妹也接進城讀書。
當時我就想,給她那既沒有一技之長、也沒有穩定心性的爸找工作,還讓一個小學生轉學到縣城去上學,這是好難的事啊,能成嗎?
阿花下巴一揚:「那當然得成啊,不然我嫁老公幹什麼?」
我那會才發現,原來阿花也是很有主見的。
不過,壞就壞在阿花的主見上。
結婚後,她爸倒真的進縣城去了,但不是去工作,而是去賭博,為此欠了好大一筆債,債主找到阿花公婆的小工廠,阿花公婆自然不願意替親家還這筆錢,引得阿花和公婆開始開戰。
戰火迅速燒到了阿花和老公的關係里,繼而阿花的妹妹也受到影響。妹妹的學籍關係還沒來得及正式轉入,只是借讀在城裡,阿花和婆家人鬧翻,婆家自然不願意費心去幫忙,阿花妹妹只能回鎮上去讀書。
前幾天,我再見到37歲的阿花,才知道,她早已經離婚,先是進工廠打工,後來和朋友合夥開了個美容店,生活漸漸穩定。
但她的情感路,一直不太順遂,阿花說:「找過幾個,都沒得靠。」
其實,我真的很心疼阿花。
不負責任的父母,奪走了她的童年和青春年華,讓她小小年紀開始就要為全家的生存各種掙扎,想要找一個人分擔和支持,這是多麼自然的事。
可是,正因為缺得實在太多,所以想要的也會很多很多,想要很多很多其實也不是問題,但問題是:
把自己的期待與渴望完完全全捆綁在婚姻之上,這也意味著,阿花抹殺了自己的婚姻,甚至再也看不見婚姻里那個身為她老公的男人。那麼關係折斷,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畢竟,你自己受過的苦,你自己受過的傷,不可能由別人來為你買單。
你眼裡容不下的那一粒砂,最後可能硌死了你的婚姻
陳姍最看不得的是老公李志和女兒一起看動漫。「一個大男人,像個什麼樣子!」
她對李志一有空就在廚房搗鼓新學的菜式也挺不以為然。她看重自己的工作,所以早就做好心理準備,對生活細節的要求,可以放得很低很低。
但陳姍自己知道,她對李志的不滿,不是因為他看動漫,也不是因為他迷戀廚房,而是因為他看動漫和愛做飯的背後,那種胸無大志,不求上進的心態。
說起來,李志跟陳姍從認識一開始,就有差距。
兩個人都是醫生,不同的是,李志在一個偏遠的社區,陳姍在一家三甲醫院;李志本科畢業,畢業十五年後,依然是本科生,陳姍卻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如今博士,一路高歌猛進,從未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戀愛時,陳姍喜歡李志的溫暖貼心,可結婚後,陳姍就覺得,夫妻之間,最要緊的是齊頭並進,各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出一番成績。
她料定李志真有這樣的能力。但李志連個研究生都不考,陳姍急,沒少敲打李志,偏偏李志總是笑呵呵地說:「學習我會學習,但考研讀博,我還是算了吧。」
他對他的現狀是滿意的,工作就是一份謀生的職業,相比學歷與成就,他更熱衷美食,幾乎每天都要自己下廚,他也喜歡孩子,陳姍生女兒後,月子里李志就能哄著睡覺。
陳姍倒不否認李志的這些好,只是,她覺得李志有身為男人的硬傷:
「沒錯,家裡的事是他管得多些,孩子也是他陪得不少,菜也是他做得比我好。但是,我更想要在事業上配得上我的男人!」
因為李志到現在幾乎沒有了可能追上自己,陳姍一想就來氣。來氣了就對李志時常冷著臉,不愛多話。李志起初還會陪一點小心,哄一哄,慢慢的,也有了氣。
一對夫妻,中間硌了一粒砂子,而這粒砂子,漸漸地消磨著他們的情感。
去年開始,李志找了個借口搬去客房睡覺,兩個人就這樣分居了。這樣一分居,陳姍就更加覺得李志對她而言,沒有存在感了。
陳姍氣:「夫妻不就是應該勢均力敵齊頭並進嗎?我一直希望他好,是真心實意地希望,而且我真的相信,他就是有這樣的資質,可是他就是那麼沒出息不求上進,我們明明可以過得比現在更好,實現更多理想,可是因為他的惰性,就只能打折,這些我還都忍了,難道還是我錯了?」 還是李志對陳姍的反駁好像道破真諦:「你沒錯,錯的都是我,不好的全是我,你看得上哪個男人呀?你爸你看不上,你哥你看不上,你弟你也看不上,現在對我,那更是看不上!」
確實,陳姍的邏輯算得上無懈可擊。
可是婚姻的邏輯里,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相互看見。當她的邏輯里被事業有成這個標籤佔據了大量空間,李志在家庭里的付出就成為了可有可無的擺設。
婚姻好壞的風向標,是親密感
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每個人也都值得被溫柔以待,正因為此,婚姻帶給人們深深的期望。
只是,在幸福與美滿到來之前,很多人已經被失望的浪潮打翻下船。
虛幻與現實,失落與圓滿,中間似乎總有一條鴻溝且深且長,要如何去填平?
這需要討論一個並不新鮮的話題: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好的婚姻里,總讓我們看到責任心與依靠感。但一對夫妻能相互扶持,齊頭並進,真正的原因,其實在於他們親密感。
換句話說,親密感是考量一對伴侶能不能幸福美滿的根本標準。我有一個心理諮詢師朋友說:所有不以追求真正的親密感為目標的婚姻,都可能是假婚姻。
確實,缺乏親密感的婚姻,其實只剩形式,既不能成為一張不限量供應的長期飯票,也不可能齊心協力比翼雙飛。
但顯然,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個生疏的概念,更何況,每個人,都會在成長曆程中,形成一些自己的認知模式,一旦進入婚姻,它們就會漸次展現,變成衡量關係品質的一把把尺子,比如用是否為自己的期待負責,是否可以改變成自己想要的那個人……
這些,其實已經偏離不再是愛,而成為了掌控。婚姻里一旦多出不合理的期待,就會讓親密度一跌再跌,直至跌出婚姻的軌道再也追不上。
王爾德在《自深深處》中對他的情人波西說:真正的傻瓜,諸神用來取樂或取笑的傻瓜,是那些沒有自知之明的人。這樣的傻瓜,我曾經當得太久了,你也已經當得太久了。別再當下去了。
這或許能給對婚姻失望的人,一個小小的提醒。
※44歲林志玲官宣結婚:有勇氣的女人,活該幸福
※從翟欣欣到馬蓉:撩漢夠毒的女人,都離不開這個詞
TAG:心理情感導師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