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和西施是不是真愛?江蘇出土三片竹簡,上面文字顛覆認知!
《史記》中,司馬遷描述了范蠡泛舟江湖,化身陶朱公慈善天下,但唐朝史學家司馬貞、現代國學大師錢穆等古今名人考證,陶朱公和范蠡根本不在一個時代,這是兩個人,因此司馬遷記載有誤!
勾踐滅吳之後,范蠡命運到底如何?比司馬遷更早的漢初賈誼在《新書·耳痹》中,給了一個顛覆歷史的答案:
事濟功成,范蠡負石而歸五湖,大夫種系領謝室,渠如處車裂回泉
顯然,這是說越國滅吳之後,范蠡身上綁著石頭,被勾踐沉於太湖。問題在於,勾踐為何要殺死范蠡?對於這一疑問,江蘇出土三片竹簡,上面文字顛覆傳統認知,或許解開了這個謎團的一角!
本世紀初,蘇州一建築工地施工時,意外的發現了一座戰國古墓,隨後考古專家介入。通過挖掘,出土了一些文物,但最重要的是三片竹簡,因為上面文字實在令人動容。經過整理研究,考古專家震驚了,這三片竹簡只記載了21個字,卻字字重逾千斤。
蠡與施潛通,三年始達吳,以語兒亭為質,施不得不勉
勾踐實施美人計,讓范蠡去執行,但范蠡卻與西施私通,三年才到達吳國。至於為何三年才到達吳國,是因為中途兩人可能還生下一個「語兒亭」的孩子(還可能是西施和別人的兒子)。或許因為母愛,西施不願再去執行命令,於是范蠡以孩子為人質,威逼西施去執行任務。
這三片竹簡記載的內容,顛覆了范蠡西施的美好愛情傳說。因為無論是歷史記載,還是傳統認知,都認為范蠡和西施情投意合,兩人相敬如賓,范蠡助攻勾踐滅吳之後,兩人還雙宿雙飛,從此泛舟江湖,過上神仙美眷的生活,羨煞旁人也!
對於范蠡的這一行為,史書沒有記載勾踐的表現,但可以想像:勾踐肯定極為憤怒,只是虎落平陽卧薪嘗膽之際,只能隱忍等待。
至於為何勾踐對范蠡隱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范蠡、文種都是楚國人,而且可能是楚國派來的參謀。公元前506年,爆發了吳楚之戰;公元前492年,勾踐與大夫文種、范蠡向吳國投降。
所以,史學家有這麼一個猜測:吳楚之戰後,吳國讓楚國損失慘重,於是在正軍備戰之餘,還積極扶持越國,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由此派出范蠡和文種等人。史書上范蠡出生貧寒,為何到了越國能夠成為高官,如此大才在楚國真沒有出頭之日嗎,他的妻兒在何處?文種又為何來到越國等等,史書上沒有交代,但總讓人奇怪。
由於范蠡可能有這一身份加持,即便「蠡與施潛通,三年始達吳」,勾踐也無可奈何。最終,催促范蠡前往吳國的,可能是來自楚國的命令。
然而,西施是一個大美女,勾踐對她也有興趣。在卧薪嘗膽的時候,只能忍痛割愛,但滅掉吳國之後,勾踐卻可能要把西施納入後宮。關於這一點,《墨子·親士》中有一段記載:
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
顯然,西施不是和范蠡雙宿雙飛,而是被沉於湖底。問題在於,究竟是誰殺了西施?有三個答案:勾踐、范蠡、勾踐夫人。在這三個人之中,只有勾踐夫人動機最大,因為西施太美,所謂「其美也」,很容易得寵,所以勾踐夫人在獲悉勾踐想要納西施,就提前把西施殺死。
因此,對西施志在必得的勾踐,自然容不下范蠡與她私通,還生下了一個孩子,加上越國兵強馬壯,不再畏懼楚國。所以,一旦滅掉吳國之後,勾踐自然就要除掉范蠡這個「掌握了越國大量情報的楚國間諜」,這裡面既有國家安全考慮,或許也有殺死情敵的情緒發泄。
2003年,在江蘇無錫鴻山鎮開發區,考古專家發現7座越國古墓,隨葬品非常豐富,文物等級非常高,相當於諸侯級別,只是沒有出土文字,無法知道墓主人。學者仔細研究之後認為,其中最大的一座古墓,可能就是范蠡之墓。
其中二個原因是:因為勾踐自比周天子,所以低於他的大夫自然就是諸侯級別,而范蠡就是越國大夫;勾踐逼死文種之後,給予風光厚葬,因此殺死范蠡之後,也可能給予了厚葬。
如果鴻山越國貴族墓的主人真是范蠡,那麼范蠡下場就基本可以確定:為勾踐所殺!原因很簡單,范蠡如果飄然遠去,隱居在江湖,那麼墓葬品不可能這麼豐富;如果沒有遠去而是在勾踐身邊,之後卻又史無記載,那麼結合文種等人命運,他只能是被勾踐殺死了。
總而言之,傳統文獻中睿智、瀟洒、豪邁的范蠡,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真實歷史要殘酷的多。至於范蠡和西施的愛情故事,已經被這三片戰國竹簡上給顛覆了,而且他們之後的美好傳說,應該是後人編造的故事,現實中的兩人下場,都可能被沉於湖底,實現了另類的「泛舟江湖」。
※殷墟中的白人頭骨,揭開了中國最危急一頁:差點和古印度一樣?
※韓國學者:高句麗是韓國「最闊」的王朝!高句麗不是中國的?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