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牢固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理念

牢固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理念

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紛紛表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牢記黨的宗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牢固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理念,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堅定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受洗禮,重點是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忠誠於馬克思主義。

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楊勝群認為,回顧歷史,著眼當下,遙望未來,哲學社會科學界要牢記使命,勇於回答時代課題,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信念的激勵下,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為人民做學問。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當年是無數仁人志士救亡圖存、踐行初心的奮鬥之地,今天是廣大黨員幹部繼承傳統、汲取力量的紅色熔爐。要做到不忘初心,首先就要尋找初心,明白共產黨人的初心在哪裡、是什麼。在學習黨的歷史的過程中堅定不忘初心的信念,在追溯共產黨人精神的過程中汲取不忘初心的力量。」延安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譚虎娃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積澱著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以人民為中心,把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必須回望初心、不忘初心、堅守初心。哲學社會科學界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做學問當作時刻牢記的使命。

堅守人民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民服務解難題,重點是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守人民立場,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以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人民立場,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鍾瑛表示,所謂「學問」,就是要問計於人民、向人民學習,問計於實踐、向實踐學習。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有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才能在服務人民、忘我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實踐是理論研究的豐厚土壤和不竭源泉。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有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才能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把論文寫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鍾瑛說。

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燕連福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出一大批重要學術成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不斷健全,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取得豐碩成果。但目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與黨和人民的期望相比,哲學社會科學事業還存在很大差距。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認為,人民是生動故事的創造者,也是精彩藝術的釀造者。好的作品源於文化文藝工作者對人民的感情,文化文藝創作要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要植根於人民。只有這樣,文藝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立足偉大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幹事創業敢擔當,重點是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保持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奮鬥姿態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爭精神,以釘釘子精神抓工作落實,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這為當代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確立了研究治學的歷史坐標。

燕連福認為,社會的發展需要思想的引領。縱觀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伴隨著物質文明的巨大進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總是齊頭並進,相互促進,共同引領著社會文明不斷開闢新的發展境界。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表示,新時代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積極回應時代要求,以提升原創能力為出發點,不做西方理論的搬運工。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守正出新,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新時代的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記錄新時代、擁抱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奉獻新時代。要全面總結70年來黨和人民的奮鬥實踐,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歷史性變革所蘊藏的內在邏輯,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

仲呈祥認為,我們要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我們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學問家。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迎來大發展大繁榮的春天。新時代賦予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問題意識、主體意識、精品意識,奮力構建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說。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楊揚:準確把握中國特色政黨外交的時代特質
費孝通對早期中國社會學的認識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