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我們看到的《史記》是原著嗎?在當時作為禁書它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我們看到的《史記》是原著嗎?在當時作為禁書它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它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的成書和流傳過程極為坎坷,其中凝聚著司馬遷及其後人的大量心血。魯迅認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司馬遷寫文章「不拘於史法,不囿於字句,發於情,肆於心而為文」,因而《史記》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的評價成為《史記》評論中的不朽名言。

我們看到的《史記》是原著嗎?在當時作為禁書它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史記

「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正是在這些事迹的感染下,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託,不忘心中的宏願,在遭受腐刑的情況下,忍辱負重,歷經十三年,終於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歷史與文學巨著。但是,因為《史記》對史實據實實錄,在稱讚漢武帝功德的同時,也斥責了漢武帝「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同時又涉及到很多宮廷秘史,所以,在當時它是萬萬不能公之於世的,那麼,它又是怎樣流傳下來的呢?

我們看到的《史記》是原著嗎?在當時作為禁書它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司馬遷

司馬遷有一位叫任安的好友,因「戾太子事件」被斬。獄吏在搜查其遺物時發現了一封司馬遷寫給任安的書信——《報任安書》。信中告訴任安,他之所以在蒙受奇恥大辱之後還頑強地活下來,就是為了完成《史記》的著述。漢武帝見信後大怒,加上一夥對司馬遷極為不滿的寵臣的讒言,司馬遷再次遭受迫害,不久死去。據說,他的夫人為了保住他用生命寫成的《史記》一書,還要保住他的後人免遭滿門抄斬之禍,便讓已經出嫁的女兒保存原稿。然後讓兩個兒子司馬臨、司馬觀身藏《史記》副稿,逃回故鄉韓城。

我們看到的《史記》是原著嗎?在當時作為禁書它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司馬遷祠墓

司馬遷族人怕株連九族,連夜由族長司馬厚召集主事人共同商議,決定改姓和遷居。長門在「馬」字旁加兩點,改姓「馮」;次門在「司」字旁加一豎,改姓「同」。然後逃往荒無人煙的巍山老牛坡下,定村名為「續村」,表示「高門之續」。後又擔心被官家識破,取同音字為「徐村」。「徐」、「續」同音,又有「余村雙人」(或說僅餘二人)寓意,暗指司馬遷有兩子,即長子司馬臨,次子司馬觀,以表明司馬氏家族後繼有人。從此,司馬遷的後代便分別姓「馮」和「同」了。兩千年來他們遵奉「馮同一家」,「馮同不分」,「馮同不婚」 的遺訓。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便沒機會將《史記》公之於眾。

我們看到的《史記》是原著嗎?在當時作為禁書它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司馬遷祠

司馬遷的女兒所嫁的丈夫,叫楊敞,楊敞在漢昭帝時期,曾經官至宰相。楊敞有兩個兒子,均為司馬遷的女兒所生,長子楊忠,次子楊惲。在漢武帝晚年「戾太子事件」後,朝政一度把握在大將軍霍光手中,後來在迎立漢宣帝的過程中,在司馬遷女兒的勸說下,楊敞旗幟鮮明地站在了擁護的立場上,因為有了迎立漢宣帝的功勞,楊家二子楊忠、楊惲先後被封為候。楊惲自幼聰穎好學,在他小的時候,他的母親便把珍藏著的《史記》,拿出來給他讀。楊惲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他非常用心地把它讀完了。楊惲成年之後,還不時把它拿出來閱讀,每讀一遍總是熱淚盈眶,扼腕嘆息。在漢宣帝的時候,因為楊家擁立有功,楊惲被封為平通侯,他認為此時應該是他的外祖父司馬遷這部巨著重見天日的時候,於是上書漢宣帝,把《史記》獻了出來,從此讓這部偉大的著作得見天日。

我們看到的《史記》是原著嗎?在當時作為禁書它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司馬遷

這部書雖然進入了宮廷,但仍不對外開放。雖有楊惲把該書內容向社會傳播,但是篇幅流傳不多,很快就因為楊惲遇害中止。據說在西漢即使諸侯都沒有全版的《史記》,東平王向朝廷要求賞賜,也遭到拒絕。因為《史記》中有大量宮廷秘事,西漢朝廷嚴禁泄露,因此只有宮廷人員才能接觸到該書。漢宣帝時褚少孫在宮廷中閱讀該書,其中已經有些篇幅不對宮廷官員開放,到東漢班固父子時,就宣稱缺少了十篇,班固家被皇室賜予《太史公書》副本,其中也少了十篇。

我們看到的《史記》是原著嗎?在當時作為禁書它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楊惲

東漢朝廷也曾下詔刪節和續補《史記》。《後漢書?楊終傳》雲,楊終「受詔刪《太史公書》為十餘萬言」。表明東漢皇室依然不願全部公開《史記》,只讓楊終刪為十多萬字發表。被刪後僅十餘萬言的《史記》,在漢以後即失傳,但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史記》依舊保持了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所說的「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的體制,那麼,顯然以後一直流傳的是經續補的《史記》。所以,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史記》,並非司馬遷原著,而是後來歷經刪減和續補的。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秦觀因這首膾炙人口詞作得千古美名,卻少有人知其中有楊廣的功勞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