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E3 2019:在遊戲業的兩場革命爆發之前

E3 2019:在遊戲業的兩場革命爆發之前

遊戲業的第八世代已經走入了尾聲。

微軟在 E3 上剛剛公布了自己的第九世代新主機 Project Scarlett,定檔 2020 年末。索尼更誇張,直接缺席本屆 E3,全力準備下一代 PS 遊戲機。至於任天堂,2017 年一方大作全部傾巢出動之後,也在最近一年進入了一個遊戲陣容「青黃不接」的相對低谷期。

在這個傳統主機廠面臨轉變之時,科技巨頭們打起了新的算盤。半年之內,谷歌推出了 Stadia 雲遊戲服務,Steam 也通過 Steamlink,給步入雲遊戲世界的大門開了一條縫。蘋果推出橫跨旗下三大硬體平台的遊戲訂閱服務 Apple Arcade,微軟則在 E3 上繼續為自己的遊戲訂閱服務搖旗吶喊,發布了 PC 版本的 Xbox Game Pass。

旗幟、宣言和承諾,2019 年的 E3 大展像巨頭和大廠們向遊戲行業發起的一次革命。舉著雲遊戲的大旗,它們瞄準了主機硬體;推銷著各自的訂閱服務,它們盯上了買斷制的遊戲軟體。

雲遊戲:它能取代遊戲主機嗎?

雲遊戲這個概念並不新奇。它把遊戲主機的「運算和渲染」功能放到了雲端的伺服器上,讓電腦只作為「顯示和通信設備」工作。早在 10 年前,創業公司 Onlive 就嘗試過雲遊戲平台的開發,英偉達也曾開發過一個雲遊戲平台 GeForce Now。

但它們最終都失敗了。原因有兩個,一方面在於雲遊戲需要「高帶寬、低延遲」的網路,過去的主流網路環境無法滿足雲遊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在於不從事遊戲開發的公司,沒有足夠好的遊戲內容能提供給玩家。

情況隨後開始發生了一些改變。2015 年,索尼推出了自己的雲遊戲平台 PlayStation Now。PlayStation Now 最初存在的意義是讓玩家可以在 PS4 上玩到 PS3 和 PS2 時代的老遊戲,因為 PS4 並不能兼容運行 PS3 遊戲,所以只能通過「串流」的方式來實現。之後索尼也把 PlayStation Now 帶到了 PC 上,用戶最低只需要花費 70 美元的年費,就可以玩到超過 750 款來自 PS2、PS3、PS4 三代遊戲機的遊戲。當然,其中幾乎沒有任何最新的大作。正因為最新大作的缺席,PlayStation Now 問世近 4 年,一直處於一個不溫不火的狀態,關於它的討論也很少。

2018 年末,微軟公布了自己的雲遊戲服務 Project xCloud,計劃於 2019 年開放公測。玩家不需要擁有 Xbox One 主機或高性能的 Windows 電腦,就可以在任何移動設備上體驗高質量的主機遊戲。今年 3 月,谷歌也在自己的遊戲開發者大會(GDC)上發布了雲遊戲服務 Stadia。

微軟谷歌和之前的那些廠商有兩個不一樣的地方。第一是在索軟任三大遊戲廠中,微軟率先拿出旗下全部遊戲陣容全力支持雲遊戲平台,宣布 Xbox One 上的 3000 多款遊戲都將無縫接入到 xCloud 雲遊戲項目中。另外,微軟和谷歌運營著 Azure 和 Google Cloud 兩家業界領先的雲服務,能為它們的雲遊戲平台提供頂尖的伺服器設施。

除了完全依賴伺服器的雲遊戲服務,雲遊戲還有另外一個應用場景,「遠程遊戲」。遠程遊戲的原理和雲遊戲類似,只是將雲遊戲中的「運算伺服器」換成了「遊戲主機」。玩家用平板、手機等移動設備,通過網路遠程連接到家裡正在運行的遊戲機上,實現遠程操作。

索尼早在 2006 年就開始讓旗下的各種設備成為 PS 遊戲機的延伸,推出了 Remote Play 功能。在 PS3 時代,玩家可以通過 Remote Play,將 PSP 掌機連接到 PS3 主機上進行遊玩。之後,索尼將這個功能帶到了 Xperia 手機、平板電腦、PlayStation TV 機頂盒上,並在 2017 年,加入了對 iOS、Android、Mac 和 Windows PC 的全面支持。

今年 3 月,Steam 也推出了自己的遠程遊玩 App,Steamlink。玩家可以在 Android、iOS,甚至是樹莓派上安裝 Steamlink,連接到一台運行著 Steam 的電腦。比如你可以在卧室的床上用 iPad 連到書房裡的 PC 進行遊戲。Steamlink 也支持通過互聯網連接,也就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連接到家裡的電腦,只是體驗相對區域網就會差很多了。

Steamlink 在雲遊戲世界的大門上開了一條縫。作為最大的 PC 遊戲發行商,Steam 和它背後的 Valve 也在對雲遊戲這個領域虎視眈眈。

訂閱制:我們不需要再「買」遊戲了嗎?

這是一個所有數字內容都在進行「訂閱制」轉型的時代。

2018 年,全球音樂產業有近一半的收入都來自訂閱制的流媒體服務,Netflix 靠訂閱製成長為了好萊塢最大的影視製作發行公司。它們通過「訂閱制」取代掉了傳統的「買斷制」。還處在「買斷制」時代的主機遊戲業,會成為下一個被顛覆的對象嗎?

微軟又是第一個推動這項改革的遊戲大廠。2017 年,微軟推出了 Xbox Game Pass,玩家只需要花 9.9 美元的月費,就可以無限制遊玩超過 100 款 Xbox 遊戲。之後,微軟自家發行的遊戲幾乎悉數登陸 Xbox Game Pass,也加入了不少第三方作品,包括一些優秀的獨立遊戲。今年 E3 上,微軟又將這項服務擴展到 PC 上,並推出了 14.99 美元的「終級會員」。

另一個熱愛訂閱制的公司是蘋果。今年 3 月,蘋果專門舉辦一場發布會,連續發布了 3 個訂閱制內容服務,Apple News 、Apple Arcade 和 Apple TV 。其中 Apple Arcade 是蘋果的遊戲訂閱服務,內含超過 100 款新遊戲,橫跨 iOS、macOS 和 tvOS 三大平台,秋季正式上線。

Apple Arcade 將平均定價在 5 美元左右的「輕量手機遊戲」打包成一個訂閱服務或許還有一定的可行性。在主機遊戲行業,要將一堆定價 60 美元的遊戲打包成訂閱服務,有著天然的困難。

一個普通人或許一年會聽上百首歌,看幾十部電影,卻很難做到玩通 10 個主機遊戲。主機遊戲往往有著幾十個小時的主線流程,加上一些成就收集和挑戰,在一款遊戲上花費 100 小時以上是很常見的。所以大部分玩家只瞄準少量的遊戲,不會像消費音樂、電影那樣去大量的看、聽。

這是一個馬太效應很強的行業,大部分玩家的注意力和錢流到了少量最頂尖的遊戲開發商手中。這些開發商又加倍投入,用巨大的成本做出更好的遊戲。轉向訂閱制,必然意味著這部分開發商的利益受損。

Nintendo Switch 從發布至今兩年時間,賣出了 3474 萬台,其中光任天堂自家發行的一方遊戲就賣出了超過 1 億套,這些遊戲平均定價在 60 美元左右。這意味著,如果任天堂做一個月費 10 美元的遊戲訂閱服務,即使買了 Switch 的玩家人人都訂,兩年內帶來的收入也比不上目前單純「賣遊戲」的收入。如果將價格定得過高,玩不了那麼多遊戲的玩家自然也會對這個服務失去興趣。

遊戲業的金線:作品至上

遊戲是一種很年輕、很特殊的藝術形式,遵循著不太一樣的市場規律。

30 多年前,第一代主機玩家們付出幾十美元,換來一張遊戲卡帶,藉此進入另一個世界,體驗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30 多年後的今天,這套機制絲毫沒有改變,甚至連我們扮演的角色都沒有變,它們一個是戴著紅帽子的馬里奧,另一個是戴著綠帽子的塞爾達(他叫林克!)。

今年的 E3,我們能感受到整個遊戲業正處於世代更迭的十字路口。未來我們將看到不少新的東西問世,行業面臨變革。但走過了八個世代的遊戲業,仍有一條亘古不變的金線。無論是想要顛覆硬體的雲遊戲,還是想要改變軟體的訂閱制,最後都要回到那個最重要的問題上:你能給玩家帶來多好玩的遊戲作品?

18 年前,微軟以一個純新手的身份,靠著《光環》、《戰爭機器》等一系列強勢的一方遊戲作品闖入這個領域,並最終成為三大主機廠之一;任天堂在 WiiU 時代的沉寂後,Switch 又攜《荒野之息》、《超級馬里奧:奧德賽》王者歸來。它們是遊戲業的元老,也是這個行業的最佳註解。遊戲業里沒有價格屠夫,沒有參數碾壓,沒有商業模式上的降維打擊,也沒有資本的蒙眼狂奔。這裡沒有秘密,有的只是一條最簡單的道理,你做出好遊戲,玩家就為之買單。

2019 E3 已經落下帷幕。各路廠商以它們的方式描繪了未來,試圖「顛覆」。但真正令全球玩家沸騰,興奮得睡不著覺的消息,還是任天堂直面會最後那個時長僅 1 分鐘的,《荒野之息》續作的預告。這就是優秀作品的力量,它大於一切紙面上的硬體參數和商業模式。無論是索軟任這三家元老,還是谷歌、蘋果這樣的「新兵」,都要面對遊戲行業那條永恆不變的定律:誰掌握優秀的作品,誰就是世界的主宰。

責任編輯:宋德勝

頭圖來源:Nintend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打孔屏+標配後置四攝,榮耀 20 系列 2699 元起售
這個六一,我把小時候最想要的玩具全都集齊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