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半夜睡不著,無奈寫下一首詩道出心中孤獨,卻成千古名作
由於女子在古代特定的社會情態、生活遭遇下,常常會產生或孤獨、或悔恨、或惆悵的複雜心理狀態。於是,便有了大量的閨怨詩,以唐宋最為鼎盛。閨怨詩,多以棄婦、思婦為主要描寫對象。其中大部分都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氣所寫,如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秋夜》,便是古代為數不多由女子親自所寫的閨怨詩。它出自於宋代著名才女朱淑真之手,是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朱淑真生於仕宦之家,自幼便聰慧過人,無奈一生愛情鬱郁不得志。嫁人之後,更是因為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終抑鬱早逝。
這首《秋夜》詩的主要內容,可以說是代表了她在無數個漫漫長夜輾轉反側,睡不著時所產生的思婦愁緒,道盡了她的心中酸楚。全詩言淺味永,無一「情」字,卻又處處含情。是朱淑真的一首耐人尋味的千古名作。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她的這首《秋夜》: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首句「夜久無眠秋氣清」,既點明題意「秋夜」,又交代了朱淑真創作這首詩的具體時間、心態、環境。「夜久無眠」,說明詩人因自己的愁緒滿懷,導致半夜睡不著。而它又恰逢發生在秋夜,秋風的蕭瑟,與夜氣的清涼,無疑為朱淑真的愁緒,更添一層愁苦的環境氣氛。
次句「燭花頻剪欲三更」,則是對朱淑真如何度過漫漫長夜進行了描寫。即詩人剪了很多次燭花,時間已是快到三更天了。「燭花」即燈花,古人認為燈花是有喜事的一種預兆。但一方面,朱淑真無法消解眼前的愁緒,另一方面,也無人同她「共剪西窗燭」。所以越是頻繁的剪燭花,就說明她心中的孤獨寂寞煎熬之苦越重。
從第三句「鋪床涼滿梧桐月」開始,則轉到了對景色的描寫。意思是說,窗外梧桐樹縫的月影,斑斑駁駁地鋪灑在冰涼的床席上。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無疑今夜朱淑真冰涼的床席,是無法溫暖起來的,這又令她涼從心生。而凄美的月色,也象徵了她愁苦的心境。
最後一句「月在梧桐缺處明」,則是緊承上句,意思是說,從梧桐縫裡看上去的月亮卻依然是那麼明亮。以景語作結,是為了留下無窮的想像空間。而從凄美的月色,過渡到高遠、疏朗的月色,似乎是朱淑真愁苦心理的轉變。但始終卻是無人與她「共剪西窗燭」,這份內心深處的酸楚,自然也就無法超脫了。
綜觀朱淑真的這首詩,從屋外寫到屋內,又由屋內寫到屋外,逐層遞進地反覆渲染了詩人獨處的愁苦。幽獨的意境中,所蘊含的則是朱淑真心中無法抹去的酸楚,讀下來難免會讓人產生同情之感,令人回味無窮。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律詩,一氣呵成,境界高絕無人能夠超越
※王昌齡設宴為朋友送別,第一個字便道盡一往情深,令人叫絕
TAG:慶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