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衣冠南渡之後,東晉為何偏安一偶,無心恢復中原?

衣冠南渡之後,東晉為何偏安一偶,無心恢復中原?

三國亂世之後中原大地很快就重新回到了統一的局面,司馬家族成了國家的主人,但是在此之後,中原並沒有歷經一個安穩強大的朝代,相反,中原地區反而進入了一個更加混亂的時期。來自北方胡人的侵略,致使西晉別滅亡,就在這個時間中,北方的很多士族開始南遷,這次事件被後世稱為衣冠南渡。並且在南方建立了一個東晉政權。

為什麼東晉就像當年的東吳一樣一直只是偏安不想著恢復中原吶?其中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社會制度決定的。東晉雖然明面上還是認可司馬家作為皇帝,但是國家的權力和政府中的官員基本都是被南方的四大家族所把持著,也就是說這四大士族如果能夠聯合起來,那麼國家就會有很大的凝聚力。但是事實正好相反,這四大姓氏輪流把持朝政,大家的心思都在如何擠下對方,而不是想著如何去應對北方的威脅。另一方面,北方也是不爭氣,一直都處於各個軍閥部落政權的更迭中,就沒有一個相對比較長久的一個朝代,對南方集中進攻,僅有的一個前秦八十萬大軍還敗得一塌糊塗。

當時北方大量的貴族來到南方之後,在南方沒有太大的根基,所以南方原來的士族就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東晉之後成功的成為了政治的中心。而這些家族就成了大家族。由於當時的皇帝不管是在對外戰爭,還是朝廷治理、稅收等方面都需要仰仗南方士族。所以導致這些士族一直把持著東晉的朝廷,特別是王、庾、桓、謝四個豪門大家族。整個過阿基上上下下都被他們控制著,司馬家族為了繼續自己的統治,不得不依靠他們。同時還要通過聯姻的形式來加強他們之間的聯繫。

所以這個時候的皇權並不是很高,而且皇帝也不能隨意的殺死官員,因為這些官員有些人的家裡比皇帝的勢力還強大。雖然這些大家族中也出現過像謝安、王導這樣的賢臣良相。也有一些很平庸的人,但是大部分都是像王敦、桓溫這樣的權臣,時刻都想要謀取東晉江山。所以在東晉時期,南方的士族不僅在國家中的地位非常高,而且到後期時候都想著自己當皇帝。所以大家都不想北伐,畢竟北伐這種事情必須內部團結的情況下才行。

我們再來看北方的情況,北方一直處於一個政權更迭的狀況中,在北方的漢人與胡人之間有矛盾,胡人與胡人之間也有矛盾,胡人政權被漢人政權取代,漢人政權又被胡人消滅。一直就處於一個混亂的狀況,一直到前秦建立東晉才有了來自北方的威脅。但是在淝水之戰後,北方再次陷入混戰。當時東晉面對號稱八十萬大軍的前秦部隊,只能派出地方上的八萬北府軍,我們就知道東晉朝廷對南方地區的控制有多麼弱,畢竟國家滅亡之後,士族還是士族,只是皇帝不是皇帝而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侃天下 的精彩文章:

宋朝GDP佔世界的60%,何不修長城,阻絕北方進攻,一勞永逸
什麼?大清亡了?歷史上清朝海軍大將出使外國,回來發現大清亡了

TAG:歷史侃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