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搖錢樹」王晶:我不是爛片之王,賺錢之外,全不重要

「搖錢樹」王晶:我不是爛片之王,賺錢之外,全不重要

「玩玩而已。」

接受採訪時,王晶蜷縮在椅子里,眼袋深重,雙眼透出疲倦。回答大多數問題時,都表現出隨意。

6月6日,《追龍2》上映。世紀悍匪張子強的故事原型,梁家輝、古天樂、林家棟、任達華四大影帝坐鎮,再加上第一部的確成色上佳,令影迷飽含期待。

但一開畫,影片便備受苛責,豆瓣評分如今只剩5.7。大失所望的觀眾開始在網上發表嘲諷:《追龍1》體現出王晶認真起來很可怕,《追龍2》則證明,不好意思,第一部是個意外,他本質上還是那個「爛片之王」。

王晶一向是個很通透的人 ,但對於這些評價,他還是有些不快。在接受中國新聞採訪時,他顯得有些憤懣。「爛片之王這個話,從來不是香港人說的。」

資方眼中搖錢樹

王晶本人對自己在香港的「江湖地位」一向很自信。這種自信是經年累月的壓力中磨出來的。

王晶第一次導演電影,是1981年的《千王斗千霸》。當時他連該用幾個鏡頭都不知道,還得拉著父親王天林去片場坐鎮。王天林曾經是TVB的王牌導演,江湖地位頗高,培養出了杜琪峰、林嶺東等一班高徒。子承父業,也是順理成章。

電影拍完,票房拿了500萬港幣,這在當年是了不得的水平。經此一役,王晶名聲大噪。

但王晶也坦陳,如果有得選,其實誰也不想做「快槍手」。當年找來拍電影的投資人和製片人,多少都有點背景,誰都得罪不起。彼時的導演、編劇和演員,都是弱勢群體,字典里沒有「拒絕」兩字。

在2017年的一檔對話節目中,王晶對編劇汪海林回憶起了當年。他自述,當時明星們身不由己,經常是幾個人被拉到劇組,沒有劇本,今天不知道明天的對白,只好臨時發揮。而且每個人的檔期都不一樣,頗考驗導演的組織能力。

1989年的《賭神》拍了二十多天,獲得3800萬港幣的票房,打破了香港票房紀錄,成了奠定王晶商業喜劇的里程碑之作。

圖/電影《千王之王》的劇照

1991年的《整蠱專家》是最過分的一次。當時他只拿到了「周星馳劉德華整蠱專家」10個字,被要求七天後開機,一個半月後開映。

王晶花四天時間做出了分場,其間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白天收工,晚上回家畫分鏡。對白則交給了主演們自由發揮,拍了三十組鏡頭,完工。電影開畫,票房3138萬,位列當年香港票房榜年度第五。

在香港電影的全盛時代,拍什麼都賺錢。因為「快」且「穩」,王晶成了資方眼中的搖錢樹。

當時,台灣也是香港電影的重要出口地區,市場需求決定供給,港台兩地加起來,每年需要200多部電影。供應不足,對質量的要求自然下降。香港就此培養了一批以快著稱的多面手電筒影人。王晶就是其中的代表,工作量最大時,要同時兼顧四到五個片場,最瘋狂時一年能拍七部。

速度成就了王晶和香港電影,但也使進步變得艱難。1993年,台灣片商開始「抵制港片」,聯合起來壓低港片售價,緊接著又增加進口片配額,好萊塢電影蜂擁而至。

面對一些製作精良的美國大片,這些貪多求快、成色粗糙的香港電影陷入泥沼。再加上1997年金融危機影響,一時間,影院門可羅雀,香港人都不看香港電影了。王晶、文雋少數幾人又堅持了幾年,最終還是將主戰場轉到內地。

「翻身之作」

2017年國慶檔,《追龍》開畫,在內地攬下5.77億票房,成了當年黑馬。

外界評價,拍攝《追龍》時,王晶難得認真了一回。九龍城寨早在1993年就已經被拆毀,為此他專門搭建起一座1:1的復刻版。鍋碗瓢盆舊報紙一應俱全,頗具時代感。

但他從來沒有在九龍城寨成長過。據他形容,九龍城寨是個「特別下流社會的地方」,正經家庭都不讓孩子接近。為此,他查閱了許多資料,還重金聘請了一個顧問。

顧問名叫陳慎芝,曾經號稱「慈雲山十三太保」之首,因為宣傳戒毒,80年代當選了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威望頗高。

聘請前社團成員做顧問,是香港黑幫片一貫的操作手法。一來可以傳授「切口」(指某些行業中用的暗語),二來若有社團騷擾劇組,也可以出面擺平。《監獄風雲》中,「盲蛇」吳志雄既當顧問,教給周潤發和梁家輝獄中黑話,又聯絡了一幫面有「惡相」的社團成員充當群演。這才成就了一部香港監獄題材的教科書級經典。

《追龍》成了王晶北上之後第一部「翻身之作」。在此之前,王晶在內地最知名的作品,是《澳門風雲》系列。2014至2016年之間,《澳門風雲》連續佔據了三年的春節檔,豆瓣都沒超過6分,票房加起來卻超過26億。一時罵聲與票房齊飛,不少人哀嘆港片已死,過往的屎尿屁與無厘頭不再好笑,只起到了撓胳肢窩的效果,讓人感到尷尬與不適。

但事實證明,只要影片質量過硬,港片依然有生命力。《追龍》和《無雙》連續兩年國慶檔都煥發了光彩。在被問及為什麼內地年輕人會喜歡老題材時,王晶給出了他的答案:內地不缺宏大敘事,缺少都市傳說。

可都市傳說大多上不了檯面,港片總還是要尋求些別的路子。這些年,香港影人北上是個大趨勢,林超賢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代表。《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兩部電影一出,坐實了林超賢的江湖地位,也給後來的一眾港人明確了「港式手法,內地題材」的前行方向。

王晶本人很認可這種合作模式,卻不喜歡「北上」這個說法。在他的概念里,大家都是拍中國電影,所以「北上」是個偽命題。香港的技法、內地的題材,兩者融合在一起是大勢所趨,沒有必要刻意強調。

然而香港和內地電影又的確有著風格、手法、元素上的多重差異。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多部描述香港底層生態的電影得到了評審團的肯定,卻讓王晶大皺眉頭。在他的概念中,這只是一些偏激的路子,不是「光明大道」。

「這不代表香港。他們不能在一條大路上做到雅俗共賞,才找一些偏激的小路。」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

「影視行業最大的罪過就是不賺錢」

事實上,王晶也一直沒有找到適合他的「大道」。

「追龍」一詞,原本跟毒品有關。指的是吸毒者將毒品放在錫紙上用火燙,然後追著吸食毒煙的動作。然而《追龍2》從頭到尾都和毒品毫無關係,再加上作品成色不佳,遭到了觀眾「掛羊頭賣狗肉」的質疑。

但在談論關於《追龍》的未來時,王晶毫不避諱他的計劃:那就是沒有計劃。「觀眾要看,拍到《追龍10》都可以。如果大家不看,就不拍了。」

王晶與《追龍2》女主邱意濃

在王晶的概念中,這些細節都不值得在意,影視行業最大的罪過就是不賺錢,除此之外的東西都不重要。拍文藝片尚可以忍,因為文藝片本來就不指望能賺錢,投拍一部文藝片,和買一匹馬沒什麼區別,都是「玩玩而已」。但對於商業片,就必須錙銖必較,因為「要對投資人負責」。

這樣的態度無法讓文藝青年們滿意。文青們推崇的,是十年磨一劍的王家衛。但對於日益衰落的香港電影業而言,王家衛是樹上開出的一朵花,樹的根系卻是王晶這樣的導演。刨開藝術的殼,電影的本質還是一門生意,而做生意講究回報。

事實上,王晶也投資過文藝片。許鞍華就是王晶長期的投資對象,兩人私下裡也是十幾年的朋友。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得閑炒飯》三部電影,都有王晶的投資,且無一例外全部虧本。對於虧錢,王晶罕見地感到無所謂。對此,許鞍華每每提及王晶,都滿懷感激之情。

外界經常將王晶的文藝片投資解讀成一種未竟的理想。背後的邏輯是這樣的:因為自己能力不足,只好假借他人之手彌補缺憾。

但王晶不願意把這種投資行為和所謂「對文藝片的嚮往」掛上鉤。面對中國新聞周刊的詢問,他只表示,這純屬是對許鞍華個人的尊重,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而已,除此之外沒別的意思。

「大家不投,就我來投好了。反正賠也賠不到哪裡去。」

去年的《吐槽大會》節目里,「肥貓」鄭則仕當眾感謝王晶:90年代,香港電影最低潮幾年,只有王晶堅守香港,開工拍爛戲,才養活了一大批幕後工作人員,否則香港電影早完蛋了。

但香港電影的衰落,背後是不可逆的趨勢。王晶孤身一人,也只能起到續命的作用,改變不了大局。

成就了80、90後兩代人青春記憶的港片,如今成了一些商人眼中來回倒騰的玩物。去年一場論壇上,愛奇藝一名總經理講到要將港片IP重組,拍成《筆仙大戰貞子》之類的網大。其他人都沒有發聲,唯獨王晶衝到台前,大呼:你們這是集體盜竊,無恥。

去年,王晶接受《南都周刊》採訪,當被問及對香港電影的期望,他的回答有些消極:「我對香港電影沒有什麼期望,我覺得我是個特別不重要的人。我也沒有那麼大的責任。」

現在他唯一能掌控的,還是自己多年以來堅持的原則:說花多少就花多少,一分也不能多。

「商業上成功,然後藝術上如果也能成功,就是錦上添花;藝術上成功,商業上不成功,你整體還是失敗的。」

對記者說出這句話時,王晶坐直了身子,語氣罕見地嚴肅起來。

《中國新聞周刊》對話王晶

中國新聞周刊:《追龍》系列講的是香港回歸之前的故事。你覺得現在的年輕觀眾為什麼會喜歡這種老題材?

王晶:不是喜歡老題材,是喜歡傳說。因為現在年輕人對以前的歷史不了解,他每天小時候跟著家裡的老人看打鬼子或偉人故事,可對香港以前發生過什麼完全不知道。

香港已經有一種神秘感。香港以前真的什麼都會發生,比如張子強和葉繼歡,當街搶劫,很有神秘感。所以我們就抓住這一點,滿足他們的獵奇感。

中國新聞周刊:香港導演比之於內地,在音樂、剪輯,包括商業性元素的抓取都更專業,但內地又有很多新故事,你覺得應該怎麼去糅合這兩者?

王晶:香港導演吸收海外的東西比較容易,態度也比較開放。內地的導演吸收得會比較少。現在多了一些,但也不全面。

內地拍社會題材比較順手,比如《我不是葯神》和《無名之輩》。但很難拍出那種大型娛樂片。陳思誠拍《唐人街探案》走的也是推理 喜劇路線,而不是成龍,或者我以前拍的那種風格。

張藝謀也做過偏好萊塢類型的嘗試,一直都拍不好,拍很多次還是拍他自己的那種風格。

香港手法拍內地故事。這兩年《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都是很好的例子。

中國新聞周刊:但今年的金像獎,比如說《三夫》《淪落人》,其實「港味」都非常重。你怎麼看待金像獎的選拔標準?

王晶:我覺得這不代表香港。這是偏激的路子。既然不能在一條大路上做到雅俗共賞,那麼就去找一些偏激的小路。不過既然有人認可,那也行。我覺得都無所謂。

我覺得都是一場遊戲,玩玩嘛,大家高興就好。我每年都去參加,無所謂的。

中國新聞周刊:有人說您是「爛片之王」,你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王晶:「爛片之王」從來都不是香港說的,是內地的一些網民說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劉士余秦光榮接連主動投案:「再不自首,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腦癱女童被溺亡庭審記:爸爸爺爺均認罪,曾商量毒死、捂死孩子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