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4歲時就該開始的這項啟蒙,它決定著孩子上學後是學霸還是學渣,你做對了嗎?

4歲時就該開始的這項啟蒙,它決定著孩子上學後是學霸還是學渣,你做對了嗎?

帶娃幾年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2-3歲的寶媽們只要聚在一起,就會討論英語啟蒙,一旦孩子上了幼兒園,群里交流的都是娃的數學表現。

如果英語是老母親們心頭的白月光,那數學就是現實中的蚊子血,躲不開又逃不掉。

一個寶媽跟我說,她女兒上幼兒園中班,這邊分不清6和9,那邊擺幾個實物,她知道誰多誰少,換成數字就不會了……

眼見著別家娃50以內加減法6到飛起,沒幾個家長能對著掰著手指頭的娃保持耐心。想到未來數學一道題就能拉開幾十分的差距,就更沒法淡定了。

那麼,娃的數學水平到底由什麼決定?兒童是怎麼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的?怎麼啟蒙才會事半功倍?

PART

01

數學啟蒙≠數數 計算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發現,兒童在5歲前後會出現一個「數學敏感期」。他們會對數字概念如數、數字、數量關係、排列順序、數運算、形體特徵等突然產生極大興趣。

這個時候順應孩子的探索需求,教他們數數和簡單的加減運算,這當然是好的,不過完整的數學啟蒙,遠不止這些

數學老師都知道一個概念叫梯次掉隊——也就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陸陸續續會有一批孩子掉隊,這不是什麼怪現象,主要源於不同階段對數學思維的要求不同:

小學三年級以前靠記憶力可以搞得定數學;四年級時,對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就高了;初中開始接觸幾何,對空間想像力是極大考驗;高中數學還要用到抽象、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

「一二年級不分上下, 三四年級兩極分化,初中高中天上地下」就是這麼來的。

其實知識分兩種,一種叫鏈條式,比如語文,知識之間相對獨立,缺少一環,相對好辦;而塔基式知識(數學、物理等),基礎沒打好,越往後走越吃力。

比如初中要接觸的幾何,就對應數學啟蒙中常見幾何圖形的組合、空間方位和空間關係的認識。

這些都是中國孩子的傳統弱項,越早補齊,後面梯次掉隊的可能性就越小。

好的數學啟蒙,不是讓孩子學會數數,而是為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全面的基礎,比起會做題,其實家長更該關注的是,孩子是否養成了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問題的習慣。

PART

02

別再逼孩子刷題了

數學啟蒙這樣做才最有用

不過體驗一圈下來,我發現大多數都是以刷題為主,通過一道又一道的題目,講述一些規律、套路,機械訓練,記憶公式

這些訓練都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明顯的效果,孩子在表面上的確能掌握一些具體的數學知識,但他的思維結構並未發生改變。

兒童心理學開創者皮亞傑曾說過,數學始於對物體的動作,老師必須藉助材料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生動地呈現在孩子面前,使他們容易理解和掌握。

孩子學習數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操作材料進行學習,更高階的是通過問題引導孩子學習。

前幾天去朋友家做客,正趕上她家孩子上數學思維課,沒想到課程是這麼引入的:美休和胖休到農場,認領了一塊正方形田地,可他們一個想種玫瑰,一個想種鬱金香,怎麼辦?

小夥伴一休提出一人種一半,那問題又來了,要怎麼分,才能分出完全相等的兩部分?

順著小朋友的思路,老師把他們的解決方案歸為了兩類:角對角、邊對邊。

「除了角對角、邊對邊,過中心的直線,是不是也可以把田地切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呢?孩子們可以用一張紙模擬試一下。」

你以為這樣就是全部了?不,老師還會加大難度,如果是長方形田地呢?如果是4個小朋友合種呢?

這一節課下來,孩子收穫的決不只是知識,而是成功解決問題帶來的滿足感!

她家孩子學的海豚思維(原名:一休數學思維),就屬於這類,前段時間還拿到了百度風投上千萬元的投資,創始人趙媛畢業於清華大學,曾在500強公司擔任高管。她也是在給5歲兒子尋找數學課的時候,萌生了自己做的想法。

不久前,趙媛還應邀去中央電視塔接受朱迅採訪,講述她一手帶娃,一手創業的故事。

因為是做給自己孩子用的產品,趙媛格外用心。節目中,趙媛坦承自己是找了牛津大學、清華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前教育專業、人大附中當老師的同學,共同設計研發的這套課程,以問題解決為目標

據趙媛觀察,各行各業的頂級人才都有非常強的思維能力,而思維訓練最好的切入點是數學,最佳時機是4-9歲。

如果你正在尋找可以幫助孩子銜接小學的課程,那不妨試試海豚思維,從數學入手,卻不局限於數學。100000 的孩子都已經嘗試過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鶴山家暴事件:不要讓家成為最危險的地方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