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17世紀,戰列艦成為絕對主力,一二級戰列艦至少攜帶80門火炮

17世紀,戰列艦成為絕對主力,一二級戰列艦至少攜帶80門火炮

風帆戰艦時代始於15世紀末,結束於蒸汽機時代,前後持續近4個世紀。風帆戰船之前是槳帆戰船時代,它持續存在長達2000餘年,那時的戰船都有大量槳手負責划船,帆只是一種輔助,海戰主要形式是撞擊、跳幫,就像陸軍攻城一樣。火炮誕生之後,要在船上安裝重型火炮必須取消擼槳,另外風帆船更適合大洋航行,它們推動了帆船的發展。

火炮最早起源於中國,卻被歐洲人發揚光大,並迅速用于海戰之中。當火炮口徑越來越大,射程越來越遠之後,重量也變得越來越大,只能安裝在甲板之下,作戰時拉到舷側,打開炮門,伸出炮管,從炮口裝填實心球形彈丸,用火把點燃炮捻。這時的火炮,都是前裝滑膛炮。

一舷齊射之後,立即調轉船頭,另一舷再齊射,兩舷射擊完畢,要開到後方安全區,重新裝填炮彈,然後再返回戰場,有點啰嗦和浪費時間。如此,戰船只能以側面對敵,為發揮集火優勢,也只能採用單縱列,大家彼此首尾相連,擺成一字長蛇陣,用重型火炮對轟,這種作戰方式比較文明。擁有重型火炮,適合進行戰列作戰的大型戰艦,就被稱為戰列艦。

1588年英國艦隊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是風帆戰船時代第一次大規模海戰,此戰就沒有出現持續數千年的撞擊和跳幫戰,雙方主要武器都是火炮。更熟悉海峽風向的英國人,得到了大風助力,風帆戰船藉助風力行駛,能佔上風自然更有優勢,這個時代大家都喜歡佔上風頭。最終,在更得當的指揮下,英國人大勝,西班牙大敗。

17世紀時,戰列艦成為各國主力,戰列艦的劃分是按照火炮數量多少來定的,主要有6個等級,第一二三級為戰列艦,其他為巡洋艦。在艦種之前會額定火炮數量,這成了各國約定俗成的紀錄方式,如80炮戰列艦、60炮戰列艦,分別指的是80門火炮戰列艦和60門火炮戰列艦,這種術語一直持續到18世紀末。

戰列艦編隊的旗艦,一般攜載80-100門以上火炮,後期逐漸增加到140門以上。攜帶80門以上火炮的,是一二級戰列艦,通常有三層甲板,三層均有火炮,按照彈丸重量劃分,底層是重型炮,中層是中型炮,上層是輕型炮。譬如典型的100炮戰列艦,底甲板32磅(14.5千克)炮,中甲板24磅炮,上甲板18磅炮,這裡的磅指的是彈丸重量。而艦艏和艦艉甲板上,另有輔助火炮,一般是12磅炮。

三級戰列艦噸位更小一些,一般有兩層甲板,通常攜載74門火炮,也有64門火炮的,它們並不適合高烈度海戰。四級戰列艦,一般配備50門火炮,主要是在巡洋艦編隊中作旗艦,第五級和第六級是巡洋艦。數量最多的是護衛艦,配備28-30門火炮,後續增加到36-44門炮,採用單層甲板布置,彈丸介於12-18磅,艦艏艦艉有6磅輔助炮。

護衛艦數量最多,它速度快,用途多樣化,可攻擊商船,可為艦隊提供偵察,救援,護衛等任務。在戰列艦對決時,護衛艦往往停在自家艦隊後面,負責傳遞信號,以及拖拽失去戰鬥力的戰船離開戰場。比護衛艦更小的軍艦是海岸炮艦,一般只配備單一小口徑火炮。

海戰中,將軍們都力爭讓自己艦隊佔據上風,敵方逆風部署很困難。要想準確命名目標,雙方距離要拉近到300-400米,或者更近一些,只有這個範圍內,彈丸才是水平飛行的。當時英國海軍對戰列艦隊形有嚴格要求,但一旦打起來,很快就會亂糟糟,很多時候變成單艦互毆,一直要打到對方中彈起火,或打斷桅杆,或大多數水兵非死即傷才罷休。這時的一級戰列艦,按照今天看,噸位其實不大,排水量只有2000餘噸,但卻需要幾百人撐帆和操炮,直到19世紀初依然如此,比如1805年英法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法國旗艦「勝利」號,撐帆手和操炮手共有800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007武器 的精彩文章:

飛機發明之後,一項項飛行記錄被不斷打破與刷新,法國人太強悍了
1914年12月,最早的轟炸機部隊成立,俄國發起對德戰略空襲

TAG:007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