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遇事「知止」,是一個人極高的智慧

遇事「知止」,是一個人極高的智慧

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曲阜孔府內院牆上畫有一個叫「四不像」的怪物,龍頭、獅尾、驢蹄、麒麟身。

據說,世上本沒有這種東西,它是孔聖人為教育後代想出來的。

這個怪物,經不住外界的誘惑,看見寶貝就想奪,先後搶了8種寶貝,仍不滿足,張著血盆大口要去吞太陽,結果掉進汪洋大海,丟了性命。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如何在這些誘惑面前立於不敗之地?「四不像」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要學會「知止」。

老子說:「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告誡人們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的平安。

明明已經擁有很多了,卻還是不想停下來,繼續一味索求,貪得無厭,直到泥足深陷,待到幡然醒悟想要回頭時,才發覺為時已晚。

商人之財,多敗在「不知止」上,總想以貪婪之心,佔盡天下大小之利,大有滿盤皆收,贏家通吃的衝動。

紅頂商人胡雪岩中年發達,但晚景凄慘,生意衰敗,最後被官府抄家,在一貧如洗、惶惶不可終日中死去。

而與胡雪岩齊名的韓國商人林尚沃,比胡雪岩大44歲,林尚沃從事當時最賺錢的人蔘生意,很快成為朝鮮首富,並被封為三品官員。

林尚沃巔峰時刻,完美謝幕,成為首富之後,千金散盡,復歸農事,因悟「商道」而成就。

林尚沃和胡雪岩生活在同一時代,都是富可敵國,都是紅頂商人,胡雪岩「不知止」,林尚沃「知止」,人生智慧至少還差「一步之遙」。

世上之事,皆有物極必反之理,過度的行為只能導致失敗的結局,所以真正的大商人,應當明白「知止」,萬不可在鼎盛之時跌入低谷。

《史記》說:「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當行則行,當止即止,才是立身長久的不敗之道!

綜觀歷史上的偉人,他們的英明偉大,名垂青史,就在於在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順勢而為,同時,也懂得適可而止,功成身退。

「一代商聖」范蠡,離開楚國投奔越國,輔佐越王勾踐,復興越國,消滅吳國,被尊為上將軍。

范蠡功成名就後,激流勇退,攜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上,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

范蠡到了齊國,隱姓埋名,在齊國海邊的一塊荒地,范蠡苦身儘力,開荒墾地,治產經商。

「十九年中三致千金」,達到「巨萬」,卻仗義疏財,三次散盡千金,天下稱陶朱公。

范蠡深知越王勾踐為人,他寫信給功臣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意思是說,飛鳥射完了,良弓就要藏起來;狡猾的兔子抓完了,獵狗就要被煮遲了。

勸文種還是早早地離開吧,而文種不聽勸告,最後被勾踐殺害。

而范蠡因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

曾國藩說:「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現,不因功名而貪慾,不因感極而求妄。」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面對誘惑,懂得知止,是一種人生境界,一種人生自守,一種人生智慧……

但即使智慧如文種、胡雪岩,都做不到「知止」,看來,「知止」確是件很難的事情,因為它擊中了人性的弱點,擊中了貪婪的本質。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知止」呢?

第一、止住貪心,止住妄念。

人活一世,應該看輕身外之物:名譽、財富、權力、地位都是暫時的。

仕途得意,終歸要退居幕後,頤養天年;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三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功名利祿,無非身外之物。

倘若纏上名韁利鎖,一味爭名逐利,夢想一本萬利,一夜暴富,一旦財迷心竅,便會利令智昏、欲罷不能。

什麼事都敢做,什麼錢都敢要,兇險和災禍也會隨之降臨。

在一家公司的面試當中,面試官出了這樣一道題:「如果懸崖邊上有一塊金子,讓你開車去拿,你認為離懸崖邊多遠最好?」

這個時候,好多人都爭著把距離說得越近越好,只有一個人說,「我選擇放棄這塊金子,我不會靠近懸崖。」最後只有這個人被錄取。

眼前的誘惑,就是懸崖和金子交織而成的陷阱,前進一步,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後退一步,就會返璞歸真。

但很少有人能就此停止腳步,轉身離開,大多數人都是縱身一躍,跌入陷阱。

「知止」,就是要抵誘惑,禁私慾,守住底線,清楚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第二、久利勿為,眾爭勿往。

面對誘惑,在心中多打幾個問號,保持理性的態度和質疑的精神,保持清醒和剋制。

曾國藩說:「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如果一件事大家都覺得有利可圖,那就不要做了,如果一個東西大家都在搶,就別去湊熱鬧了。

正如炒股,2007年、2015年股市上漲瘋狂,短短几個月,股票上漲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股票比比皆是。

很多人面對誘惑不能剋制人性的弱點,貪婪沖昏了頭腦一窩蜂湧入股市,先嘗到一點甜頭,隨即大量跟進買進,最後損失慘重……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世上沒有永遠獲利的事情,眾爭之地,便是眾矢之的,處於漩渦當中,自然遍布雷區險灘,充滿明槍暗箭。

第三、審時度勢,急流勇退。

大千世界,人生興衰不斷變化,日月盈虧,盛極必衰,也是自然的規律,所謂「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

歷史上急流勇退最有名的範例,非張良莫屬。劉邦滅楚,霸業成就,張良功高蓋世。

可到了論功行賞之時,張良卻謝絕「三萬戶」的厚封,張良輔佐劉邦打敗項羽。

天下初定,他便功成身退,棄官辭封,隱居在紫柏山,免去了殺身之禍。

在漢初「三傑」中,韓信被殺,蕭何被囚,張良因懂得「知止」,得以保全性命。

老子說:「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所以,最高明的歸宿,莫過於在功績昭著之際,及時抽身而退,這樣才能使自己有一個完滿的結局。

佔據所有將一無所有,頂峰之後是萬丈深淵。從現在開始,我們何不積累「以止為得」的人生智慧,遇事時多「知止」呢?

學著用一顆平常心,一念起來,知止,不被帶著走;一念消失,知止,如如不動。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百事通 的精彩文章:

生活精緻的人,都在這11個圈子裡!
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TAG:生活百事通 |